胡东辉
教育培训,一个受到资本热烈追捧的行业,被彻底颠覆了。一份官方的“双减”文件,明令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原备案的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改为审批制。并且明确规定这类企业不能上市融资,外资也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受托经营、加盟连锁、利用可变利益实体等方式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这就彻底斩断了资本流入教培机构的通道,学科类教培的路被堵死了。
消息一出,教培股全线暴跌,中概股崩盘,全行业市值蒸发7000亿元,其中新东方一家,港股与美股合计市值蒸发1200亿元。这两天教培股出现反弹,但这属于技术性反弹,教培股大势已去。因为大多数教培股都可以归类到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非营利性机构与上市公司的身份是矛盾的,因此大多数教培股很难再在股市中立足,要么退市,要么转型。教培股的盈利模式已被颠覆,以后不会再有资本给教培机构投钱了,不营利,也没钱烧了,大多数教培股都是撑不下去的。
教培行业走到今天这一步,完全是被资本作死的。本来,教培机构得到资本支持是一件好事,更多的教培机构应该有利于降低学费,但实际上学生的学费和课业负担都越来越重。原因很简单,资本都是逐利的。过去资本没有涌入教培行业时,教培机构不多,都是采用班级上课辅导的形式,基本上也能满足校外辅导的需求。但是资本涌入后,为了多赚钱,热衷于采用一对一、一对二的辅导形式,一对多也不过是5、6个学生,培训机构和老师反而不够了。而且还出现了报班要抢要抽签的现象,平白增加了家长的焦虑感,天知道这背后是不是做了什么手脚。
十几年前校外培训学费最贵的是钢琴等艺术类课程,因为都是一对一上课,但一节课也只要100元左右;而学科类的辅导班学费并不贵,上一个学期的双休日辅导班最多千元也就够了,一般家庭都能负担得起。现在是上一节课就要300元左右,报个假期辅导班要几万元,教培行业变成了奢侈行业,而且良莠不齐。资本没有促进这个行业良性发展,反而把这个行业带到沟里去了。一是帶坏了师风,一些老师发现校外辅导班挣钱多,私下到培训机构去兼职,甚至把班里的学生引导到校外辅导班去;二是贩卖焦虑,让家长给小孩多报班多花钱;三是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学校减掉的负担校外再加上去。
现在学生上校外辅导班已经成为家庭支出的大头,花了这么多钱,效果其实跟十几年前花钱少的校外辅导班差不多。也就是说,资本涌入教培行业后,除大大抬高了校外辅导班的门槛,其他的并没有改进,这也增加了教育不平等。最关键的是,所有这些都与国家一再强调的给学生减负的政策方向背道而驰。资本的涌入使得这个矛盾更加尖锐,最终促使“双减”政策出台。可以说,这个政策就是针对教培行业乱象的一剂猛药。擒贼先擒王,牵住了资本这个牛鼻子,教培机构非营利性机构的定位,彻底断了资本的念想。没有了资本的加持,又没有盈利输血,很多教培机构只能关门歇业。
教培行业会不会因此消失呢?倒也不会。“双减”政策针对的是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非学科类辅导培训还是有生存空间的。新东方最初的崛起靠的是留学外语培训辅导,这并不属于学科类培训,对这一块业务其实是没有影响的。新东方如果再收缩回原来的老本行,还是能够生存下去的。另外职业培训、考公培训等也是有发展空间的。当然,所有这些都不能跟学科类培训相比,因为赚小孩的钱最好赚,家长舍得付,而其他培训是赚大人的钱,就没那么好赚了。教培行业只能回归本色。
在这次教培股的下跌过程中,A股的跌幅明显小于中概股,这是因为这些中概股都是纯粹的教培股,而A股并没有纯粹的教培股,都是购并而来的,公司往往还有其他业务,还不至于被彻底颠覆。这些公司今后的出路要么是转型做职业培训、考公培训,这种转型并不容易;要么是剥离教培资产,资产重组。否则失去融资功能后,前景也不妙。总而言之,市场的反应已经对教培股的未来作出了诠释,这个行业再也不是原来的江湖了。
(本文提及个股仅做分析,不做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