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首都外事系统要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发展规律、看清历史大势,更好地感悟信仰之力、理想之光、使命之艰、担当之要,奋力书写首都外事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关键词] 百年党史; 历史经验; 首都外事; 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 D8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1)09-0073-03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系统回顾总结首都外事工作走过的光辉历程,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对于谱写首都外事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更好地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首都开放发展,具有重大深远意义。
首都外事工作的光辉历程
首都外事工作历经革命、建设、改革等历史时期的砥砺创新,为革命胜利、社会转型、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北平解放前夕,中共中央外事组选派外事干部负责北平解放后的外侨事务。1948年12月,北平市委发出通告:“对于英、美各国使领馆及其外交人员与新闻记者,一律以外国侨民待遇。对于一切外国侨民问题的具体处理,由军管会主任负责。”11949年1月1日,北平市人民政府宣布成立,下设外侨管理处,并迅速接管国民政府行政院新闻局北平办事处、外交部平津特派员公署北平办事处和北平市政府外事室3个机构,由军管会主任、市长叶剑英直接领导。2月14日,外侨管理处更名为北平市人民政府外侨事务处并正式对外办公。这一时期,首都外事工作从无到有,为北平和平解放和新中国外交外事事业扎实起步打好基础。
北平解放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期:扎根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首都外事工作坚决贯彻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核心的睦邻友好政策,积极争取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国际和平环境,为党中央在首都开展国事活动,为北京同世界各國首都及重要城市开展友好交往、经济往来、文化交流开辟道路。随着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权利及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我国进一步打开对外交往大门,120个国家在京建立驻华使馆或外交代表机构,驻京外国记者急剧增加,外籍游客也开始大量来京,北京国际交往日益活跃。这一时期,首都外事工作的职责任务不断扩展,进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壮大于对外开放。随着改革开放拉开帷幕,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进一步完善,首都外事工作坚决落实党中央对外工作方针,协助接待了大量来访党宾国宾,成功举办1990年亚运会和2008年奥运会等大型国际活动,有力配合国家总体外交。与24个国家的27个首都或大城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积极推动城市间经贸、科技、教育、文化等多领域对外开放合作,有效支撑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随着引进来、走出去领域持续拓展,因公出入境管理日趋规范,涉外服务环境逐步改善,外商投资不断扩大,对外经贸逐年递增,旅游产业蓬勃发展。这一时期,首都外事工作逐步确立了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和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形成了外事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
党的十八大到建党百年:服务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首都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外交外事工作取得重大成就,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首都外事工作紧跟党和国家前进步伐,迎来新的发展机遇。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北京“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为首都外事工作赋予新内涵。北京着力打造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核心承载地,圆满完成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任务。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引下,首都全面推进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改革。2019年2月,调整组建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8月,党中央批准组建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领导小组,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首都大外事”格局稳固形成。这一时期,首都外事工作内涵外延不断拓展,综合协调、对外交流、重大活动、外事管理和涉外安全等业务板块齐头并进,外事工作的综合性、塑造力、显示度不断提升。
首都外事工作的根本遵循
坚持党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要义,首先就是要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首都外事工作发展史,是党领导首都各界团结拼搏、砥砺奋进的历史。唯有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对外工作决策部署,把首都外事工作置于国家战略布局、大国首都建设中审视、谋划和推动,以大外事促进大开放大发展、体现新担当新作为,才能不断开创首都外事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坚持服务国家总体外交大局。首都外事工作因服务国家总体外交而生、因大国崛起而兴,首要职责使命就是要服从服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完成中央交办的各项任务,为党和国家开展对外交往提供一流硬件设施、优质服务保障和安全宜居环境,塑造提升伟大社会主义祖国首都国际形象,更好地实现首都外事工作的核心价值。
坚持服务首都开放发展全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地方外事工作对推动对外交往合作、促进地方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都外事工作与首都开放发展同向并进、相伴而行。改革开放以来,首都外事工作积极融入首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深度推进各领域对外开放。立足新发展阶段,必须抓住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效路径的机遇,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动更多国际资源转化为促进首都开放发展的现实生产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首都人民的切身利益,是首都外事工作的根本宗旨,自觉把人民的事当成天大的事,积极践行“外事为民”,着力营造高品质国际化商务、文化、旅游和消费环境,主动服务企业走出去,全力保障海外北京市民和机构安全。坚决打赢涉外疫情防控阻击战,推动建立从“国门”到“家门”的闭环防控体系,筑牢首都人民生命安全保障防线。
堅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将安全发展贯穿首都外事工作全过程。当前,百年大疫和百年变局叠加共振,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首都外事工作使命重大。必须统筹好安全和发展两件大事,强化底线思维,筑牢风险意识,发扬斗争精神,系统构筑涉外安全防线,妥善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坚决守护首都安全稳定。
推动首都外事工作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赋予首都新的职责使命,率先探索形成具有首都特点的新发展格局,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新时代首都外事工作的使命职责、特点规律、重点任务,以更高标准推动首都外事工作高质量发展。
推进外事工作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首都外事工作内涵式发展就是要在新时代找准定位、明确方向,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跳出外事看外事,从首都发展大局中重新审视外事部门的职能作用,走出一条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发展道路。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推动外事部门由办事为主向谋事为先、由单一办事机构向综合协调部门加快转型。促进外事工作与中心工作的链接黏合,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有效发挥友好城市、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民间团体、社会组织等对外交往渠道平台优势,在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展现外事担当、创造外事价值。
聚焦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是首都发展的全部要义。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都外事工作的核心任务。只有牢牢扭住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这个根本,才能源源不断地为首都外事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突出服务国家总体外交主线,彰显大国首都城市特色,体现世界一流城市国际化特征,加快建设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北京特点的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坚持规划引领,着力强化综合承载、引聚高端要素、优化服务环境、促进对外交往,全面提升支撑国际交往中心地位的硬件和软实力。
紧扣“两个服务”提升国际化水平。以服务国家顶层国际交往为统领,健全完善常态化服务保障工作机制,探索构建元首外交全方位服务保障机制,精心保障在京举办的重大国事活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积极服务国家参与全球治理,打造服务国家总体外交的首善标准和北京样板。精准服务首都高水平开放发展,聚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两区”“三平台”等重点任务,用好外事工作渠道,对接国外优质资源,积极导入全球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要素参与首都发展,持续提升城市国际化能级。
积极探索外事工作创新发展的新路径。创新政策举措,聚焦国际交流合作、国际高端要素、国际化公共服务等方面加强政策供给,推动形成系统完善的外事工作政策体系。要丰富方法手段,推广应用“云外事”“云会展”等新模式,不断提升首都外事工作效能。进一步强化党对外事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市区两级外事工作委员会作用,构筑起上下贯通、运转高效的工作体系。
全面提高谋大局谋全局谋外事能力。首都外事系统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树立战略思维和国际视野,主动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和首都开放发展全局,科学谋划和务实推进首都外事工作。要完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努力成为新时代首都外事工作的行家里手。加强思想淬炼和实践锻炼,提高国际形势分析判断能力和复杂环境应对处置能力。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积极探索创新“外事红色教育”,从党的百年外事工作中汲取奋进力量和前行智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J].求是,2021,(9).
(作者简介:熊九玲,中共北京市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责任编辑 / 王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