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萍
摘 要:问题链是教师将几个相关联的问题组合在一起,以最终的教学目标为中心,向学生提问的教学方法。由于每名学生的学习经验不同,所以这些问题的提出也要由浅入深,由简到难进行。根据学生在学习中即将以及可能产生的问题,将书本上的知识以链的形式进行层次分明的串联。本文针对“问题链”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设计,进行相应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问题链教学;小学阅读;切入;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0-0041-02
【Abstract】Question chain is a teaching method in which teachers combine several related questions together with the ultimate teaching goal as the center to ask students questions. As each student has a different learning experience,these questions should be raised from the simpler to the deeper,from simple to difficult. According to the students' upcoming and possible problems in their studies,the knowledge in the books is connected in the form of chain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and analyzes the design of "problem chain" in the reading teaching of elementary school.
【Keywords】Problem chain teaching;Primary school reading;Cut-in;Learning efficiency
从字面意思理解来看,问题链就是一系列问题组合在一起。学生通过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可以明确地从实际角度出发,来探索新知。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已经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当中。这种理念的教学同样适合问题链的应用。问题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不仅仅是教师用来引导学生阅读方向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自主阅读的指明灯。问题链的应用可以高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学生文本阅读的时效性,有着显著的提高。
1.“问题链”教学方法的基本概念
“问题链”教学是指教师在深入了解教材内容的前提下,对于本班学生的基本学情,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不同的问题,然后再将这些问题进行关联,使琐碎的问题得到整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知识形成的框架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师生之间也能够彼此在课堂上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氛围,这使得教学过程变得轻松而有效。但“问题链”教学方法对于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也有着严格的要求,教师在利用“问题链”教学时必须要把握两项重点。第一就是问题链的设计必须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问题中要包含教材中的知识点。第二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设计出令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链,通过兴趣的激发,来使他们找到新旧知识的关联之处,明白点与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潜意识中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能力。
2.在进行“问题链”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1)链中的问题要紧扣文本主体
教师在关联问题链中的问题时,紧扣主体是基本要求。只有保证紧扣主题,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有中心,下一步的学习目标才能有效进行。根据这种情况,小学高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教师要深层挖掘教材当中的知识点与问题所在,并能精准地把握教材的教学内容。在此前提下,教师要明确制定出教学方案,将此方案作为教学的中心点,教师根据学生真实的认知水平,来利用科学的认知规律,从而设计出环环相扣的问题链,通过问题的层层引导来引领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能力。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梅花魂》中,对于梅花代表的品格和“魂”的理解是本节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那么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教学目标设计出如下问题:梅花有什么特点?梅花的品格是什么?梅花魂中的“魂”具体含义是什么?
在小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正是由于有这样紧扣教学目标的问题链,才能引导学生不断地探索新知,最终达成高效率的教学目标。
(2)存在于问题链中的问题要由浅入深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要由浅入深的进行,只有奠定了基础才能进一步探索新知。在设计小学高年级阅读的问题链时,也要秉承这一原则。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普遍不高,如果一旦在前期就让他们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那么往后的探索就难以进行了,他们的阅读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从而会失去自主学习的兴趣。那如果一开始教师就由浅入深地代入问题,那么学生就会在问题的逐一解决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兴致勃勃地去进行阅读。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部编版)《桂花雨》课程中,教师要根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建立问题链:什么是桂花雨?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感受?为什么“摇花”特别重要?相同的桂花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味道就不一样?以及这篇文章寄托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从这些问题的设计可以看出,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课堂上由浅入深的问题链设计就很好的带领学生领悟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3)问题链中的问题要符合实际教学内容
教师在课上贴合实际来设计问题链,才能為学生提出正确的学习方向。那么如何设计问题链才能切合实际呢?
首先,问题链中包含的内容一定要符合教材内容;其次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问题的提出也要符合他们的基准水平;还有就是因为每名教师的教学习惯不同,所以问题链的设计上要符合教师自己平时的教学风格。最后,教师要保证学生在问题链的教学模式下能够对知识更好的把握,问题链的设计要能够对课堂效果起到促进作用,针对实际情况作出及时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