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技能训练之“朗读、默读、诵读”

2017-02-13 00:28卢丽军
考试周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默读小学阅读诵读

卢丽军

摘 要: 朗读、默读、诵读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的方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阅读能力,是学生进行阅读的一项重要的技能。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对学生的这一项技能进行行之有效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呢?作者主张多读,以学生的读书作为基本环节,把朗读、默读和诵读作为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阅读 朗读 默读 诵读

《语文课程标准》主张让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在阅读方法技能运用中,真正获得阅读的能力。朗读、默读、诵读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的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阅读能力,是学生进行阅读的一项重要的技能。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对学生的这一项技能进行行之有效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呢?

一、朗读

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评价的一个重点。古人曾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积累更多语言,丰富词汇,培养学生的语感,并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教育。在小学生的阅读教学任务中,它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由于他们的注意力比较弱,进行朗读训练,有感情地朗读是落实情感目标、陶冶情操最有效的方法。那么,如何进行朗读指导呢?在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朗读这种有声语言的作用,与文本进行对话,体会人物的心情,读出人物的感情呢?在阅读教学时,可以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重要的人物对话进行朗读感悟,让学生读中悟、悟后读,以读促悟,以悟促读,从而升华情感,体会人物的心情,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默读

默读,是一种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的阅读方式。由于默读不用出声,因此更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文本的理解和领悟。《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小学三个学段的要求是,第一学段:学习默读;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三学段: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语文课程标准》对于默读的要求,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那么如何进行默读的训练指导,才能真正地将这一原则落到实处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朗读向默读自然过渡

从小学生默读能力形成的规律看,小学生默读会经过从“小声读”到“无声读”这样的一个过程。而“小声读”则是从朗读到默读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因此,在指导学生默读的开始阶段,可以让学生“小声读”,还可以边读边思考,边做记号,这样能很好地为默读做铺垫。

2.教给默读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对于默读的训练,教师要教给学生默读的方法,并且可以逐步地提高默读的要求。例如默读时,要做到“三不”: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还要做到“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眼到,就是要用眼睛认真看;心到,就是要边读边思考;而手到,就是所谓的“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默读时不忘拿起笔,进行标注。对于不同的学段,在默读方法的要求,可以循序渐进,慢慢提高阅读的速度。

3.问题引导默读

一些有启发意义的问题,有助于对学生默读引导,所以教师在学生默读课文之前可以提出学习要求,也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全文。这样有学习目标的默读,可以让学边读边思考,从中读有所获。

例如在教学《卖木雕的少年》一文时,我让学生带着这样的一个问题,默读课文:文中“我”的遗憾是什么?最后“我”有没有带着遗憾回国呢?使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同时,对课文的情节,会有更多的思考,从中体会到非洲少年对中国人非常友好的感人的情谊。

4.给足时间默读

为了不让学生的默读流于形式,充分发挥默读的作用,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给足学生默读的时间。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材料的长短,计算好默读所需要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边读边想,边读边做标注。

二、诵读

诵读,是学生对文本达到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将它转化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方式,是一种让眼、口、耳、心一起动起来的智力活动。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读。诵读,是将学生融入作品当中的一座桥梁,是学生感知文本的主要途径,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眼看、口读、耳朵听、用心记,做到声音洪亮,疾徐有致,富有节奏感,更能品味作者的情趣和味道,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1.熟读成诵

清人孙洙在《唐诗三百首序》写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他强调诵读的重要性,说明熟读背诵是学习诗歌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对于阅读教学,诵读同样重要,熟读是学习的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对文本有较好的理解,才能读出自己的情感。

2.入情入境诵读

对于文本的诵读,要做到入情入境,引导学生用心领悟,用心诵读,才能感受到来自文本的感染力和教育意义。例如我在教学《卖木雕的少年》一文时,对于作者“我”走到摊点前,想把木雕买下来而犹豫时,要让学生体会非洲少年眼睛里流露出的那份期盼与渴望。我让学生先观察插图中非洲少年脸上、眼神当中流露出来的渴望的神情,用心体会他当时的心情,再带着这份感受,入情入境地朗读少年的话:“夫人,您买一个吧!”通过请学生个别读、赛读、小组读,在反复诵读中,让学生感受到少年当时热切渴望作者能买下木雕的心情。

3.想象助力诵读

学生在阅读活动过程中,如果能够找到关键词句,在把这些句子读出来的同时,能够在头脑中形成生动可感的形象,通过积极的想象,会让诵读更有韵味。

例如读《鸟的天堂》中描写大榕树的部分,可以让学生试着边读边想象,在头脑中仿佛看到了独木成林的大榕树;读到“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一段描写,眼前仿佛出现了榕树周围千鸟竞飞、百鸟齐鸣的景象,像这样的诵读就格外有味道。

4.诵读技巧的渗透

语气的轻重疾驰、声调的抑扬顿挫,可以增强诵读的效果。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如其分的渗透进诵读的技巧,可以让学生在感悟文本所蕴含的意境之外,还可以给自己和别人带来美的享受。而为了让诵读更有感染力,可以让学生配合表情、手势增强表达的效果。

总而言之,读书是阅读之本,对于阅读教学,我们主张多读,以学生的读书作为基本环节,朗读、默读和诵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贯穿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本武.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8.

猜你喜欢
默读小学阅读诵读
论如何提高小学英语阅读
基于文体的小学阅读教学策略漫谈
例谈默读在阅读课堂中的教学价值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
孙凤珍: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让默读彰显语文教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