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本归真 浸润文化

2021-09-23 10:54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

执教:彭 建点评:朱文熙

摘 要 《左忠毅公逸事》是传统名篇,是桐城派散文的代表作。对这样的文言经典,本课确立了从“还本归真,传承文化”这个角度落实教学。本课力图通过 “抓住文言阅读规律、语言的不合常理处以及涵泳诵读”,还原有血有肉的“左公形象”,让学生感受左公的“忠毅精神”,让左公的那种“无私而为公,小我而大义”的家国情怀浸润当今的中学生,以此来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 忠毅精神 ;涵泳诵读;家国情怀

【课堂实录】

一、设疑激趣,引“忠毅”

将下列历史人物和谥号配对。(PPT)

刘邦               高祖

秦桧               忠武

范仲淹           文正

诸葛亮           丑谬

师:同学们好,课前我们先做个热身运动,请大家将下列的历史人物和他应有的谥号连接起来,看谁连得又快又准。

PPT补充谥号的定义: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王、诸侯、大臣以及其他有地位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朝廷一般把谥号分为美谥、平谥、通谥、恶谥。

文官的谥号以“文”开头,而在历史上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大多都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 “文正”这个谥号便是对文臣的最高评价;后面就是“文忠”如:苏轼;平谥,就表示同情的谥号(怀、哀等字)(这几种是官府封的)

还有一种按文官、武官(岳飞:武穆)的分类:所谓通谥(文武兼备)以“忠”字开头,以“忠武”(诸葛亮)最好。

有官谥,也有私谥(是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死后,由其亲戚、门生、为之议定的谥号例如:陶渊明  卒后亲友私谥“靖节”)。

师:当然,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一篇课文的主人公也有个谥号?

生:忠毅。

师:从标题来看作者对左忠毅公持有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态度?

生:敬佩。

师:从哪一个字看出来的呢?

生:公。

师:对,“公”是敬辞,是对男子的尊称。

师:课前,老师走了一圈,看了下大家的学案,从同学们的学案上,所写的“我眼中的左公”也多是溢美之词。

二、推敲字句,析“忠毅”

可是,老师在读这篇文章时却觉得左公有些不近情理。不信,我们来看看这句话“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师:这句话什么意思?谁愿意帮老师翻译一下。

生:我的几个孩子资质平庸,日后继承我志向的,只有这个学生罢了。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无论古今,继承自己志向或家业的一般都是自己的孩子,但左公为什么让史可法来继承呢?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先君子尝言,起。

(生读)

师:大家可以谈谈这个问题?

生:左公看上了史可法,认为史可法是个人才。

师:何以见得,作者通过哪些细节描写来体现了左公认可史可法才华的?

生:通过一些动作描写:即解貂覆生,为掩户(怕他受了风寒)。叩之寺僧,(怕打扰了史可法的休息),面署第一。

师(追问):左公为什么要“掩户”,用“关门”、“拉门”不行吗?

生:“掩户”是轻手轻脚,总之不出声地带上门;“关门”是用力拉上或推上门,动作较重,响声较大。前者不会惊动史可法,后者难免惊醒史可法。

师:我们看一个极小的动作,就体现了左公对史可法的关爱。

师:还有吗?

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当叫到史可法的名字时,左公面露惊喜,并且马上就给了他第一。

师:老师听你刚才说左公惊喜,哪个词语告诉你的?

生:瞿然,惊喜的目光的样子。

师:抓住左公看见史可法时激动的神态,看出对史可法才华的认可。

生:還有,把史可法介绍给夫人认识,让自己的至亲认识他,也可看出对他的认可。

师:是的,像左光斗这样的名臣把不出名的青年,进入内室,拜见夫人,当着夫人的面夸奖他人,同时还批评自己的孩子平庸无能,在当时确实是实属少见。那这时左公向夫人介绍史可法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前一句:对自己儿子平庸感到无奈,后两句是发现人才的惊喜。)

(学生回答不出,引导:假设你是左公,你当着妻子的面夸奖其他孩子,批评自家的孩子,你还有怎样的情感?)

师:请你用声音把这种复杂的情绪传达出来。

(生模拟)

师:是啊!一句“惟此生耳”,在欢喜中又有些无奈。在大业的继承上,左公舍弃了平常人的私欲,站在了为公的立场上为国选材、任人唯贤。(板书:私公)

师:我们可以看出左公对史可法可谓是爱惜抬举有加。但在文章第二段,左公身陷牢狱,对前来看望自己的学生史可法喊打喊杀,着实显得难以理解。我们先来齐读这句话(幻灯片展示)“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

师:哪一位同学来翻译一下。

生:“没用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你却前来!国家大事已腐败到如此地步,我是完了(快死了),你再看轻(轻:形容词作动词)生命而不明白(对称翻译)救国的道理,天下事靠谁来支撑呢!还不快走,不等到奸人来陷害,我今天就打死你!”

(老师点评翻译 ,强调重点字词:已矣、轻、昧、支拄、俟)

师:我们现在还原一个生活场景,假如一个人被诬入狱,有亲友去看他,他可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生:抱着痛哭,申述冤情,或者说询问家里的情况等。

师:但左公对爱徒的探望,却是不近人情的驱逐、怒骂,我们怎么理解他的这一行为。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第二段思考回答这个问题。

(自由大声朗读并思考)

师:有没有同学想好的?(读完后给点时间给学生思考)

生:他怒逐学生的目的,是要竭力保存精英,为国家的前途着想。

生:他虽然怒斥史可法“庸奴”,却又如此清醒地明白“此何地也”,明白史可法的行动,可能招致“奸人构陷”,当时的监狱的环境是“逆阉防伺甚严”,所以他是深爱着这位可望继志传承的门徒。

生:“国家之事糜烂至此”,他不能允许爱徒“轻生而昧大义”,他保护爱徒希望能薪尽火传,让史可法代替他“支柱”起“国家之事”这是高度爱国精神的体现。

生:左光斗由气急而怒骂,态度愈严厉,愈能反映出他对史可法的爱之深,期望之厚。

师:据学生的回答,涉及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很恶劣,在文中体现在哪里?(说到后,让学生翻译一遍,教师强调重点字词:为、微指,手,)

师:经过大家刚才的分析,原来怒斥是表面的,并不是不近人情,而是考虑到当时的社会环境。左公不顾个人生死,一心想着史可法的安危,惜才护才,轻身重义。

(PPT板书:(小)我   (大)义)

正如福建师大的孙绍振教授所言,有一种原则比之自己的生命,比之学生高贵的情谊更高,这就是左光斗所说的“大义”。

师:同学们,左公舍弃的何止是自己生命,在这里老师为大家补充一封左公在狱中写的一封家书:老师为大家朗读,请同学们体会下其中饱含了怎样的情感?

(PPT)“此身属之朝廷,由不得自己,惟愿父亲、母亲善自保重,勉励加餐,男之生死无定,亦听之而已!但男赤心为国,招此大祸,致令性命莫保,不能侍养左右,辛苦教子,又不能送终,男之罪也。”

生:这段文字道出他下狱后对家人的挂念,对双亲不能尽孝的无奈,十分感人。

师:那么在这里左公在无奈之下,舍弃了自己的父母、妻儿、甚至是自己的家庭。

三、诵读涵泳,悟“忠毅”

师:同学们,左公感人的地方也在于他的纠结与矛盾处,他的左右为难,他在小家与国家,个人与国家之间的艰难的抉择。他如此的血肉丰满、真实感人。现在我们请一个同学带着这种纠结、复杂的情感来读读这句左公怒斥史可法的那段话。

师: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 生(读)

师:你来评价下他读得怎么样?生(评)

师:是啊,句读掌握的比较好,但是还缺乏点情感和感染力。

师:同学们,要想读出这句话的味道,还需明白左公当时的生命状态,我们在文中先把它勾画出来。

“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眥,目光如炬。”

师:那我们来看左公在旦夕且死的前提下呈现的是一种怎样的生命状态或者精神品质?

生:身受酷刑,旦夕且死,却还能“倚墙而坐”一个“倚”字表明支撑他的是自己绝不向阉党低头的信念,体现出一种顽强、刚毅的生命姿态。

生:“奋臂”和“拨”其刚强不屈的性格“目不可开”之际仍能“目光如炬”, 这应当是攒集了残存的生命之最后力量,可见其精神的顽强。

师:感人的不仅仅是左光斗用了很大力气才把眼皮拨开,更令震撼的是居然“目光如炬”。这样的形容显然是情感的夸张。

过渡:同学们,你们抓住了这些细节,将左公当时的身体状况和顽强的毅力尽现在我们的眼前,让人动容。现在请同学们带着理解再次用声音传递出左公的铮铮铁骨之气和史可法对恩师的敬佩之情。我们请三个学生,分别扮演(左公,史可法、旁白)这三个角色。(可以毛遂自荐也可全班推荐)

(旁白)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眥,目光如炬,怒曰:

(左公)“庸奴!此何地也,而汝來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

(旁白)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

(史可法)“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坐直腰杆,睁大眼睛;带着感叹和反问;读出恩师对爱徒怒斥的语气,读出左公大义凛然,轻身重义的爱国精神。

(生读)

师: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老师也在观察,有的同学睁大着眼睛,带着愤怒的语气,读得入情入心。从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通过生动的细节、肺腑的话语、再现了一个充满家国情怀的左公形象。也正是左公的这种家国情怀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正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言: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那么行文至此,我相信同学们对左公或史公或者是家国情怀肯定有许多话要说。谁来说一说自己的感悟。

生:先贤的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大义和人生大义至今感染我们、影响我们,值得我们学习。

生:通过左忠毅公的事迹、品行、及遭遇的描述和赞美,作者实际上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忠心,对人才的看法,以及对朋友、对自身被陷害,被囚禁的种种遭遇的不满。

师:让我想起了《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说过的一句话:“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用到这里有异曲同工之妙,

师:通过大家的发言,我相信大家都已明白,无论时代怎么变迁,家国情怀都是我们拥有的核心价值观,他需要我们的传承和发扬。正如这座左公祠一样,它就那样立在那里,像是在述说历史,又像是在昭示情怀。

总结(齐读)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我们或许不会面对向左公那样的生死抉择的境地,但家国情怀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是核心的价值观,在核心的价值这一点上,我们是不能丢的,应该传承和发扬。(如果还有时间:喊同桌的学生相互读给对方听)(PPT)

四、执教感言

《左忠毅公逸事》是传统名篇,是桐城派散文的代表作。对这样的文言经典,教什么?怎么教?怎样才能让课堂更新颖、更有深度。最终笔者确立了从“还本归真,浸润文化”这个角度落实教学,并结合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若干文言词语,推敲词句,体会作者的言内言外之意。2.通过诵读,体味左公的复杂内心;激发学生情感,传承家国情怀。

根据教学目标的定位,在教学中,笔者主要是立足于左公的“忠毅”精神,带领学生通过涵泳诵读文言字词进入到文章的文化、内涵的解读,让学生体悟到左公的这种“忠毅”精神实则是一种“无私而为公,小我而大义”的家国情怀。

出于以上的考虑,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三个环节:一是设疑激趣,引“忠毅”;二是推敲字句,析“忠毅”; 三、诵读涵泳,悟“忠毅”。大致流程如下:让学生给历史人物和谥号配对,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师顺势补充谥号等知识,更是引出本文标题《左忠毅公逸事》,从标题看出作者对左公是敬佩之情。接着教师直接抛出自己在读这篇文章时却觉得左公两处有些不近情理的地方:然后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这两个“不近人情之处”进而得出:原来怒斥是表面的,并不是不近人情;而是左公考虑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不顾个人生死,一心想着史可法的安危,惜才护才,轻身重义才有的舉动。

最后让学生勾画出描写左公当时的生命状态的语句,让学生角色扮演朗读左公带着这种纠结、复杂的情感怒斥史可法的那段话,让学生进一步地明白这些生动的细节、肺腑的话语、为我们再现了一个充满家国情怀的左公形象。

五、课例评析

1.还本归真,联通古今

第一,字词的还本归真——抓住文言阅读规律,打通古今言语。

文言文的教学字词是基础,我们不能为“文”而脱离“言”。对这篇课外文言,课前,彭老师印发了较为详细的字词注解。课堂上,注意检测关键词句,注重翻译方法的点拨,如:圈点批注、联系语境推断、结构对称翻译等。彭老师的这些普普通通的扎实训诂,能帮学生更好地积累文言知识,使学生在不经意间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人物形象的还本归真——抓住不合常理处,链接古今人物情怀。

《左忠毅公逸事》一文读来字字泣血,如骨梗喉,左公的“忠毅”思想让人感动、感佩。但孩子们的生活和左公这样的思想境界离得实在太远。没有硝烟、没有牢狱、没有酷刑,在这样平淡的校园生活中来谈左公的忠毅精神,显得有些无力和苍白。所以,彭老师在教学中深挖文本,抓住文章语言的矛盾处、不合常理处,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左公。让孩子们触摸着文字来感受左公在“私”与“公”,“ 小我” 与“大义”中的艰难抉择。让那个令人仰望的左公从“神坛”上走下来,让学生感受到这个具有家国情怀的左公跟常人一样血肉丰满、真实动人,可望可及。

2.涵泳诵读,传承文化

《左忠毅公逸事》文简而意丰,感情充沛,如此之文,非读不足以味髓。但怎样让学生乐意读愿意读,读得有意味,除了强调一些朗读技巧、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处理,彭老师更是通过重点语句的品读带动全文,读出作者的情感、文章的情味。如全文的语气助词很少,但却能充分的传达出左公的内心世界。“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一句中,一个 “耳”字就将左公因自己孩子碌碌无为而无奈,又因遇到才华横溢的史可法而欣慰的矛盾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彭老师就是这样通过这一句的品读、揣摩带动了一、二自然段的教学。同样,第三段狱中相见一段左公的忠毅精神刻画到了极致。彭老师为学生的理解层层铺路搭桥,由个读感受到抓住表示生命状态的动词、形容词的对读,再到教师丰富人物形象的补读,最后到全班带个表情、动作入情入境地读,读出了左公的铮铮铁骨之气,更读出了左公在“小我”与“大义”间的抉择,拉近了学生和主人公的距离。

整篇文章,教师带领学生在层层诵读中,抓住关键字句体味到了方苞藏在文字背后的深意——不单单表达对左公“忠毅”精神的敬佩,更是在宣扬一种“无私而为公,小我而大义”的家国情怀。

[作者通联:彭 建,成都简阳中学;

朱文熙,成都简阳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
浅析家国情怀教育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思想,因“家国情怀”而健康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论穆旦诗歌的家国情怀
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抗战叙述和家国情怀
王文杰的家国正剧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