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 佳
(辽宁省锦州市妇婴医院 儿保科,辽宁 锦州 121000)
小儿脑瘫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的30 d内,即大脑发育尚未完全的阶段,在非进行性脑损伤的影响下,产生运动、思维等多方面的障碍,发病后虽然主要病灶在脑部,但四肢均会受到累及,主要症状有智力缺陷、癫痫等,是一种影响患儿一生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研究结果显示[1],我国是小儿脑瘫发生率较高的国家,因此,积极预防以及探索小儿脑瘫的预防、康复方式,是我国医疗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基于此,本院就我院在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接诊的108例小儿脑瘫患儿进行分组比较研究,旨在探讨康复护理在小儿脑瘫中的临床效果,并进一步分析其对自理能力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择因脑瘫进入我院治疗的患儿108例,在2017年11月至2019年3月期间开展研究,将纳入对象遵循计算机表法平均分配至对照组54例,分析组54例。对照组男27例,女27例;年龄在2~6岁,平均(4.01±0.27)岁;体质量在4~16 kg,平均(9.14±0.82)kg。分析组男30例,女24例;年龄在1~7岁,平均(4.35±0.08)岁;体质量在3.5~17 kg,平均(9.53±0.17)kg。对应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资料,其中体现结果均一致体现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从患儿入院当天,护理人员每日完成相应的护理工作,主要包括:提醒患儿家长按时给患儿用药;为家长讲解相关的疾病知识;指导家长帮助患儿按摩四肢;指导患儿进行基础性训练等[2]。分析组开展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心理护理。脑瘫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需要较长的康复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家长、患儿无法坚持,导致康复效果较差。对此,护理人员要与家长做好沟通,将详细的治疗过程中讲解给患儿家长,使其能够了解治疗目标、意义等,同时要注重结合治疗成功案例,以此对家长进行鼓励,并注意使用沟通技巧,取得家长的信任,提高家长在护理过程中的配合度[3]。②针对性护理。在掌握患儿疾病情况的基础上,多余不同类型的脑瘫患儿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选择揉、推、摇等方式对患儿不同部位进行刺激,以此提升康复效果。如:对痉挛性患儿,护理人员可以将患儿调整成后仰位,指导家长将双手分别放置在患儿头部的左右侧,逐渐用力向上提拉患儿的颈部,与此同时,使用前臂下压患儿肩膀并逐渐增加压力,抓住前臂向上提高同时向外旋转,将患儿拉坐起来[4]。③坐姿训练。对于手足徐动型患儿,将其双腿并拢,抓住其两边肩膀,缓慢向前方内向转动。对于痉挛性患儿,将其上身向前倾斜,分开其双腿,尽量用力将其双腿压直,同时使用鼓励性语言提高患儿的积极性。④四肢训练。上肢训练,尽量将其上肢拉直,向内、向外旋转,太高其手臂;下肢训练,并拢其双腿并压直,缓慢向外旋转患儿双腿,最终保持自然分开状态;若患儿紧握双拳,帮助其缓慢平方手掌,帮助患儿活动其活动手腕;若患儿手肘完全,需要帮助其向内转动并伸直。
1.3 观察指标 在护理前、后各记录一次肌力评分(FMA)、自理能力(ADL)评分,并调查患儿康复过程中的依从性以及康复有效性。①肌力评分(FMA)。其中包含33分值的上肢评分,每项最高分数2分,34分值的下肢篇评分。评价标准共四个等级,严重(<50分)、明显(50~84分)、中度(85~95分)、轻度(96~99分)[5]。②自理能力(ADL)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生代表自理能力越强。③依从性。根据我院自制调查问卷,按照三个分数阶段确定患儿的依从性,即90~100分代表完全已从;70~89分代表部分依从;低于70分代表不依从。依从率=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④康复有效情况。显效,行走正常、肢体发育与功能体现对称,能正常表达;有效;行走能力、肢体发育与功能,相比较同龄正常儿童体现相近,智力有所提升;无效,症状无改善趋势,上述标准未达到[6]。总有效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25.0软件中,计数资料以(%)体现结果,相应检验方式为χ2,计量资料以()体现结果,相应检验方式为t,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FMA评分分值对比分析 护理前两组FMA评分比较无明显区别,P>0.05。护理后两组FMA评分较护理前有明显升高趋势,且分析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FMA评分分值对比分析(分,)
表1 两组FMA评分分值对比分析(分,)
2.2 ADL评分分值对比分析 护理前两组间比较分值无明显区别,P>0.05。护理后两组分值均较护理前有明显升高趋势,且组间对比分析组更优,P<0.05。见表2。
表2 两组FMA评分分值对比分析(分,)
表2 两组FMA评分分值对比分析(分,)
2.3 依从性数值对比分析 分析组依从率94.44%,对照组依从率74.07%,组间比较数值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依从性数值对比分析[n(%)]
2.4 康复有效性数值对比分析 分析组康复有效率98.45%,对照组康复有效率72.22%,分析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康复有效性数值对比分析[n(%)]
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系统疾病,小儿脑瘫发病后会导致患儿出现运动障碍、姿势异常等情况。由于该病体现进行性发展,所以尽早治疗,及时阻止疾病发展进程,提高有效率是促进患儿康复的主要方法[7]。相比较常规护理而言,康复护理的应用能够有效的促进患儿自理能力提升,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康复有效性。其内容包括:生活能力提升、纠正异常姿势、心理护理等,在护理人员的正确以引导下,同时逐渐增加训练强度,使患儿机体的逐渐恢复正常,从而达到康复目的[8-10]。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分析组患儿的护理后FMA评分(66.39±4.69)分,相较于护理前(44.35±3.28)分、护理后的对照组(53.58±4.10)分均体现更高;护理后ADL评分(70.46±4.62)相较于护理前(52.63±2.98)分、护理后的对照组(63.67±3.85)分均更高,P<0.05;依从率94.44%、康复有效率98.45%均较对照组更高。
综上所述,在对小儿脑瘫患儿开展护理工作时,选择康复护理,可以更有效的促进患儿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