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丹
(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3)
精神分裂症具有治疗难度大、发病率高以及对社会影响大等临床特征,是临床精神科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中青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该病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发病后患者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感知觉、思维、情感、行为及认知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若患者病情得不到良好的控制,随着病情发展会导致患者出现悲观厌世、暴力以及自杀行为[1]。临床针对该病主要采取药物治疗,控制病情发展,但在治疗期间由于患者精神心理状态均较差,加之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因此降低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2]。所以,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治疗信心,使患者的病情得到良好控制,能有效减轻疾病对患者健康及生活的影响。为此,本文中详细分析了药物自我管理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的护理价值,详情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时间为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计算机随机选取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女性比例为18∶12;年龄21~52岁,平均年龄(36.54±2.45)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女比例为19∶11;年龄21~53岁,平均年龄(37.12±2.4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已诊断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疾病。②本次护理研究内容所有患者和家属均已熟知了解,并自愿参加本次护理研究。③患者的智力和语言功能均为正常并能够积极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躯体功能障碍患者。②哺乳期及妊娠期妇女。③智力及语言功能完全丧失的患者。④存在严重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者。⑤存在恶性肿瘤的患者。⑥不能积极配合本次护理治疗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护理内容主要包括做好患者病房环境护理、饮食及用药指导,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简单的语言安抚,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协助医师完成临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取药物自我管理训练护理措施。①组建护理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精神科主管医师、高年级护士和科室主任组成,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升医护人员对精神分裂症疾病相关知识掌握度、日常护理操作能力、应急反应以及岗位责任意识;同时要制定做好岗位责任制管理,确保每个环节定岗定位,小组医护人员要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详细评估,包括病情、病史、心理状态、药物过敏情况以及对健康知识等,通过掌握的结果制订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方案。②加强健康教育:对患者和家属耐心的讲解疾病相关知识、遵医用药的重要性以及实施药物自我管理训练的价值,增强患者的医学知识掌握度以及认知度,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在健康教育中同时还要详细讲解各类药物的分型、疗效、正确用药剂量、常见不良反应以及药物有效保管方式等,提高患者用药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家属的配合度[3]。③个体训练:由经过培训的精神科护士对患者如何取药、核对药物及药物的合理服用方法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及时纠正患者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用药准确性及安全性。在训练过程中要与家属共同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提高患者的学习信心[4]。④饮食和社会技能训练:建立合理的饮食方案和社会技能培训计划,嘱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饮食中添加低糖、低脂和高维生素的食物,合理控制热量以及脂肪的摄入量,确保患者的营养均衡,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同时定期开展病友交流会、组织患者学习生活技能、社交技巧以及户外活动等,并与家属随时给予鼓励安慰,帮助患者尽早改善不良心理状态,使其能够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5]。
1.3 观察标准 采取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对患者的思维、情感、人际关系、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评估,总分90分,得分越高则上述指标改善越好。认识功能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Adult-Chinese Revised,WAIS-RC)测评,对比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智力障碍程度、记忆能力及语言理解能力,总分10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认知功能改善越好。采用我院自制的评分表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总分10分,分数越高则表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好。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采用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Spitzer Quality of Life Index,QLI)评估,总分100分,总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主要包括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3个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指标对比 护理前,两组SCL-90评分、认知功能评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及QLI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改善效果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指标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指标对比(分,)
2.2 两组患者对此次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对比 观察组非常满意20例,基本满意9例,不满意1例,护理总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为15例、9例、6例、80.00%(χ2=4.0431,P=0.0075)。
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属于一种严重型精神病。其发病因素多与心理承受能力、遗传、社会环境及生活压力等因素密切关联。该病主要分为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单纯型、未分化型以及残留型。该病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学习、工作以及生活,若疾病控制不佳还会给社会安定造成一定影响[6]。目前临床针对精神分裂症尚未有完全治愈的方法,主要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病情发展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在治疗期间常因患者不合理服用药物而影响病情控制效果。由此可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期间采取积极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加强临床监护力度,对提高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及减轻疾病对患者健康造成的伤害尤为重要[7]。本研究中,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期间将药物自我管理训练护理模式应用于护理中,护理干预效果较好。药物自我管理训练主要是通过建立护理管理小组,通过加强对小组护理人员的护理综合培训,从而提升了护理人员对精神分裂症疾病护理治疗相关知识的掌握度以及综合护理能力,使患者在治疗期间能够得到专业娴熟的护理服务[8];在护理过程中通过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和家属对遵医用药以及药物自我管理训练重要性的认知度,使其能够积极配合临床护理工作;通过采取用药个体训练方式,使患者能够准确掌握取药、核对药物和药物服用剂量整个流程,从而确保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9];通过加强对患者的饮食训练,提高了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并确保了患者的身体营养均衡;通过加强社会技能训练,增强了患者的生活能力,并通过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安慰与理解,使患者能够积极参加户外活动,使其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帮助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生活[10]。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CL-90评分、认知功能、自我管理能力、生存质量及对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应用药物自我管理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尽早改善,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