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金峰 林太顺 陈丽芳 王少扬
(1 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肝内科十一病区,福建 福州 350005;2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感染科,福建 福州 350025)
慢加急性肝衰竭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急性或亚急性肝功能失代偿的临床综合征[1]。乙型肝炎病毒是发生肝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采取肝移植方式,这种方式也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式,但是治疗效果还有待提升。因此,为提高治疗有效率,能够准确评估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式非常重要。慢加急肝衰竭导致大量的肝细胞坏死,而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腺体,因此慢加急肝衰竭患者会出现血糖、血胆固醇水平的异常[2-3]。MELD评分系统对于肝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已经被广泛研究[4]。因此本研究拟探究血总胆固醇、血糖联合MLED评分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近期(3个月)预后的评估价值。
1.1 一般资料 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肝内科收治的104例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及肝脏病学分会修订的《肝衰竭诊治指南》(2018年版)中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断标准,男性92例,女性12例,年龄28~81岁,平均年龄(46.75±11.16)岁。根据2018版《肝衰竭诊治指南》相关标准判断疗效[5],根据预后分为好转组和无效/恶化组。好转组:好转出院,共61例;无效/恶化组:3个月内患者出院时病情无好转或恶化,共43例。
1.2 方法 收集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肝脏生化指标、凝血功能、TC和Glu。MELD计算方法为:MELD=3.78×ln[TBiL(μmol/L)÷17.1]+11.2×ln(INR)+9.57×ln[血肌酐(μmol/L)÷88.4]+6.43。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采用ROC曲线分析两组患者TC、Glu和MELD评分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存在显示差异。
2.1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无效/恶化组的TC、Glu和MELD水平与好转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肝衰竭患者好转组与无效/恶化预后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2.2 TC,Glu,MELD评分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近期预后的影响TC、Glu、MELD、TC+Glu+MELD预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近期预后的准确度分别是68.8%、67.9%、78.8%、82.9%,TC+Glu+MELD联合指标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最高。通过ROC曲线,TC、Glu、MELD、TC+Glu+MELD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688、0.600、0.804,0.679、0.756、0.739,0.788、0.822、0.739,0.829、0.822、0.848。通过ROC曲线分析TC、Glu、MELD评分等指标预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近期预后的价值,结果显示:TC、Glu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近期预后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意义,且预测价值相当;MELD评分、TC+Glu+MELD联合指标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近期预后的预测具有较好的价值。见图1、表2。
图1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近期预后预测参数ROC曲线
表2 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近期预后预测ROC曲线分析
急性肝衰竭是一种严重而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其病情凶险,发展迅速,常合并有多种并发症,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6]。因此早期准确评估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预后,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7]。
大部分急性肝衰竭是因为各种类型的肝病毒引起,其中药物中毒预后较好,肝炎病毒预后较差。在病毒感染中,乙型肝炎病毒是最主要的因素,可通过血液、母婴、医源性等途径进行传播,降低机体免疫应答。肝脏是胆固醇合成的重要器官,体内70%~80%的胆固醇是由肝脏合成的,因此血中总胆固醇水平与肝脏的合成功能密切相关[8-9]。肝衰竭发生时,肝细胞受到严重的损伤和死亡,使肝脏合成胆固醇的能力下降,而使血胆固醇水平降低[10]。本研究结果表明,好转组与无效/恶化组相比,血总血胆固醇水平和血糖水平较高,同时MELD评分亦较低。因此,研究认为血总血胆固醇、血糖和MELD评分联合指标能够作为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因素。
总之,血总血胆固醇,血糖联合MELD评分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