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辉
(满洲里市人民医院,内蒙古 满洲里)
创伤性休克是由于机体遭受暴力,发生重要器官损伤、大出血等情况,使患者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下降,微循环灌注不足,以及创伤后剧烈疼痛、恐惧等因素引起的机体代偿性失衡综合征,因此,创伤性休克的病因病理较单纯失血性休克更为复杂[1]。创伤性休克是临床常见的院前急救,如果患者的血流量较多,但没有及时补液,很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此外,外伤性出血还可在短时间内降低组织血液灌注压,导致酸中毒,加重患者病情[2]。为了分析对比研究不同补液方法(2种)应用于院前急救创伤性休克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报告如下。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接收治疗院前急救创伤性休克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入选标准为:①患者均符合危重病医学会与美国医师学会共同确定的相关诊断标准。②患者均自接受治疗,且患者家属全部知情,并与我院签署同意书。③患者均无精神异常者,听力完好,思维逻辑正常,无家族遗传者。④患者病历本齐全。⑤患者中无孕妇,无处于妊娠、哺乳期妇女。将60例病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33~56岁,平均(48.12±5.34)岁,对照组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33~56岁,平均(46.20±5.42)岁。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基础急救措施,包括对患者的出血量控制,清除患者口腔内异物或呼吸道内异物,建立静脉通路,使患者尽量恢复正常呼吸状态等。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传统补液法,秉承先快后慢、先晶后胶、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治疗原则,注入0.9%的平衡盐液量为1000 mL,速度调为30 mL·min-1,将平均动脉压保持在80 mmHg左右,对患者的血压指标变化进行密切监测。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亚休克疗法,为患者输入7.5%的高渗氯化钠溶液,将输注速度保持在4 mL·min-1,使患者的动脉压平均保持在30 mmHg左右,保证机体维持在亚休克状态。
①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并发症包括:恶心、寒颤、中毒、凝血异常、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②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时间分别为1 h内、1~2 h、2 h以上的病死率进行比较;③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变化进行比较,临床指标分为:凝血酶原时间、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红细胞积压、输液量、收缩压。
用SPSS 20.0软件对所统计的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
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时间分别为1 h内、1~2 h、2 h以上的病死率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总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病死率对比[n(%)]
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变化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变化对比()
表3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变化对比()
一般患者发生创伤性休克的常见因素分为四类:坠落损伤、交通事故损伤、机器损伤或其他损伤,均为外伤[3]。创伤性休克与损伤部位、损伤程度及出血量密切相关,有必要在急诊室根据伤情迅速做出初步判断,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意识、呼吸、外出血、伤肢姿势、撕裂程度和血液污染程度[4]。休克早期,脑组织缺氧较轻,患者表现为兴奋、烦躁、焦虑,随着病情的发展,脑组织缺氧加重,患者表情淡漠模糊,晚期外周小血管收缩,微血管血流量减少,昏迷,肤色苍白,后期缺氧充血,皮肤颜色是蓝色和紫色。循环血容量不足时,颈、四肢浅静脉萎缩。休克代偿期外周血管收缩,心率加快,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5]。外周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肢体温度降低,四肢冰冷时用手按压甲床,正常人1 s内即可迅速充盈。当微循环灌注不足时,说明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6]。
临床上,血压水平常被用作诊断休克的依据。但在休克代偿期,由于外周血管阻力的增加,收缩压可以正常,舒张压可以升高,脉压可以<4.0 kpa(30 mmHg),脉率增加快,容易误诊。因此应同时观察脉搏率和血压,血压观察应注意脉率增高、脉压降低的早期体征,如休克加重、血压下降、症状明显等。正常人的尿量约为50 mL/h。休克时肾血流灌注不良,尿滤失量减少。尿量减少是观察休克的重要指标,留置导管可连续监测尿量、电解质、蛋白质比重和pH值。如果外伤性休克患者在早期实施大量液体复苏后,出血仍然存在,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的凝血功能就会减弱,损伤部位会发生血栓,形成血管能释放保护性痉挛,进一步加重出血症状,使患者并发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7]。在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时,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短时间、大剂量的静脉液体复苏,使患者能尽快恢复有效循环,稳定生命体征和主要器官的血液灌注。但在补液时,由于补液量大,可能会引起血压迅速升高,导致血栓移位或脱落,进一步增加失血量。但亚休克治疗可以在还没有完全止血的状况下,选择合适的补液类型,合理调整补液速度和量,使血压保持在低水平,可提高传统补液的效果[8]。本次研究报告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亚休克疗法后,其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指标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院前急救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亚休克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效果,有效的控制减轻病情,对患者生命健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对院前急救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亚休克治疗,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率,对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有重要的治疗意义,值得推广与应用于临床护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