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华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科学实验等工作中受到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有害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1]。为了解我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对2016—2020年职业暴露登记表进行回顾性分析,查找风险因素,以采取针对性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2016—2020 年,我院共发生职业暴露109例次,其中男21例,女88例;109例暴露中,医生29例,护士74例,检验师5例,医疗废物回收员1例;职称类别中,初级66例,中级28例,副高8例,实习生6例,无职称1例;年龄为17 ~ 60岁,平均年龄(33.3±19.88)岁,其中 17 ~ 30岁有 52例,31 ~ 40岁35例,41 ~ 50岁15例,51 ~ 60岁7例。
对2016—2020年职业暴露登记表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暴露类型、暴露部位、暴露原因、科室分布、暴露发生后初步处理、后续检查追踪等。
我院2016—2020年共发生职业暴露109例,其中2016年发生24例(22.02%),2017年26例(23.85%),2018年 16例 (14.68%),2019年 24例 (22.02%),2020年19例(17.43%)。医务人员5年发生职业暴露例数整体变化不大,其中2018发生例数最少。
109例暴露人员中,护士(67.89%)、医生(26.61%)是主要暴露人群;暴露类型以不明原因(44.95%)、乙型肝炎病毒(40.37%)为主;手指是主要暴露部位(88.99%);暴露原因以针刺伤(63.30%)、锐器扎伤(8.26%)为主,具体见表1。职业暴露发生前5位的科室有骨科(14.68%)、普外科(10.09%)、神经内科(10.09%)、ICU(7.34%)、产科 (7.34%),具体见表 2。
表1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分布情况(例)
表2 科室发生职业暴露分布情况(例)
109例暴露人员中,103例完成了血清学本底检测,有3例等待患者血清结果回报阴性后放弃本底检测,2例接触狂犬病患者体液,未做本底检测,1例被未接触患者的钉子扎破脚,接种破伤风疫苗,未做血清检测。有4例因手术等原因未及时采取冲洗、消毒等初步处置措施;109例中共有55例(50.46%)完成了追踪复查,复查结果均未发生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暴露:共发生44例,44例全部进行了血清学本底检测;其中17例乙肝表面抗体>100,不需进行疫苗接种,但有2例未等到自身血清结果回报因心理压力提前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表面抗体<100的27例中有22例接种了乙肝免疫球蛋白、17例接种了乙肝疫苗;44例中有25例(56.82%)完成了6个月追踪及复查,有4例放弃复查,有5例已电话追踪但一直未检验,有8例未追踪。
丙型肝炎病毒暴露:发生5例,4例(80.00%)进行了追踪复查检测,1例未追踪。
梅毒暴露:发生9例,5例(55.56%)进行了追踪检测,1例经追踪拒绝复查检测,3例电话告知多次但一直未检验。
狂犬病毒暴露:2例接触狂犬病人体液,及时接种了狂犬疫苗。
不明原因暴露:发生49例,有4例未做血清本底检测,检测人员中25例乙肝表面抗体>100,20例乙肝表面抗体<100,其中有9例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9例接种乙肝疫苗;49例中21例(42.86%)完成追踪复查,7例拒绝检测,3例还未到检测时间,13例因病人血清结果回报阴性后放弃检测,5例未追踪。
探究我院发生职业暴露的风险因素可发现:①医生和护士是我院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人群,低年资医护人员尤其是30岁以下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淡薄、技术操作熟练度不够,是暴露多发人群,这与相关研究[2-5]基本一致。②我院职业暴露原因以针刺伤和锐器伤为主,医护人员在采血、打针、拔针、置管、穿刺等操作过程中,稍有不慎、粗心大意或者操作不熟练而造成暴露[6]。外科手术时经常接触剪刀、刀片、钢钉等锐器,如果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器械传递方式不当、操作不规范,也很容易发生暴露[7-8]。③在清洗器械时、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操作时、用有伤口的手接触患者时,未能做到正确规范使用防护用品导致发生暴露。④护士在输完液体后或诊疗操作后不能及时处理针头、玻璃安剖等锐器,徒手二次分拣造成损伤。⑤外科手术操作多,发生暴露的风险高。ICU患者多为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插管等紧急侵入性操作多,暴露风险大。
针对我院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风险因素,可采取以下干预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我院职业防护管理水平,降低职业暴露发生率。①加强职业防护培训:医生、护士上岗前应规范接受职业防护等院感相关培训,并且有必要进行疫苗接种工作,尤其针对低年资初级医护人员要强化培训,增强防护意识,减少暴露[4]。加强各科室督导及考核,人人掌握职业暴露处理流程。进一步加强暴露发生后人员后续追踪复查工作,以提高追踪复查率。②多部门联合管理,提高初级人员操作技能: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可以联合培训、管理、督导、考核,以加强医护人员技能操作熟练度,降低暴露发生率。③加强骨科、外科等科室手术管理:手术时对使用过的尖锐器械或缝针应放在传递盘中传递,以防刺伤他人,同时要加强手术技能操作及个人防护,避免不必要的损伤[9-10]。④规范处理医疗废物:利器使用后应及时放置于利器盒,避免二次分拣[9]。⑤严格落实标准预防:在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中,最为突出的是乙型肝炎病毒,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地区,人群中乙肝感染率高,所以医护人员在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及手部有伤口时应戴手套,进行预期有喷溅可能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戴防护眼罩或防护面罩[3,11],以确保防护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