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趋势的不可逆转,以及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加速,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形式也在不断进步,尤其在包容度相当高的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与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更是改变了思维模式与学习模式,学校作为输送人才的重要阵地,更要着重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资源优势,对高中音乐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以更加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适合学生思维与行为特征的教学模式来不断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提升音乐教学质量,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育;实践分析
前言:
为了更好落实新课改素质教育的要求,就需要音乐教育工作者针对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不断的对音乐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进行调整、改革和创新,以更契合学生思维特征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音乐课堂中利用互联网资源,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以及利用全新的音乐教育理念来而更好的实现音乐教学的效果。本文就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1高中音乐教学存在的不足
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音乐对人的影响是显性的。当前,高中音乐教学无论是教学模式上还是教学理念上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可进步与优化空间,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受互联网的冲击,当前学生的思维与学习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众所周知,当前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学生的标配,而海量的资源汇聚在互联网上,尤其是音乐本身的特殊性,其表现形式十分多样化,当前,各种视频平台,学习软件层出不穷,学生很容易的通过互联网获取到一些学习资源,从而对传统的音乐教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二是教学模式落后,方式单调,教学过程还是以老师为主,比如,生硬的学习五线谱,枯燥重复的唱法、唱腔等等,千篇一律的训练形式,让学生缺少耐心与信心,而且课堂氛围较为沉闷,师生间互动少、交流少,久而久之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与主动性不够,这种情况下,也就谈不上教育质量有多高了。
2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中音乐教育的实践策略
2.1重构和创新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的重构上,首先要转变传统的生硬而单调的音樂教学模式,要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师生间的互动关系,让教学重心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学活动要针对高中生的性格特性,将相关学习内容通过信息技术工具制定成生动有趣的数字化课件,创新教学模式,如在课程开始之初,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当下流行的音乐,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他们的分散思维聚集起来,很好的提升学生们的学习主体性,使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觉意识发散到自主学习过程中,从而使教学互动值达到最大。
2.2利用互联网资源,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和鉴赏力
音乐和舞蹈是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不同音乐元素的融入能无形之中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曲调与韵律,对学生的听觉也能起到良好的塑造作用。同时,音乐也是一种抒发情感,释放情绪的重要渠道,音乐与舞蹈元素相结合,是艺术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在学生感知美,鉴赏美的能力上有着一定的提高作用,同时,美也能起到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而互联网学习资源的应用,不仅能更好的助推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鉴赏力的培养,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比如,在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风光、辽阔的草原、高飞的大雁、成群结对的牛羊、如繁星般点缀在广阔草原上的蒙古包、美丽的姑娘、健壮的小伙、粗犷豪迈的民歌等等,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使其有身临其境之感,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很好的帮助学生了解当地民众的风俗习惯、生活习性、服饰文化、风土人情,这种了解能加深其在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表现力。
2.3利用信息技术突出音乐的综合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音乐不是单一的元素,语言、舞蹈、演唱以及自然界的声音等其他元素的融合与融入让音乐更具完整性。对于学生而言,音乐这种艺术形式最重要的是感知力与创造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加深学生的感知力,不仅仅靠单纯的双耳去听,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诠释音乐的多面性,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及互联网学习资源展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表现形式,以及各种各样的乐器,利用这种方式让学生感知不同的乐器,所呈现出来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及情感。尤其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高度覆盖的当下,学生的思维模式与学习模式早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音乐这门专业本身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艺术,如果还一味沿用传统直接灌输的教学模式,肯定是行不通,也达不到良好教学效果的。艺术无国界,音乐教学更应具有包容性与多元性,除了学习我们本民族音乐外,也要积极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把其它的音乐元素展现出来,通过别国音乐不同的节奏及韵律来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结束语:
音乐是抒发情感,表达情绪的重要渠道。不同音乐元素的融入能无形之中提高学生们的音乐素养,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内涵。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勇于打破常规思维,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利用信息技术来不断拓宽音乐教学的渠道和理念,以更加别具一格的教学形式,使音乐教育的内容更加多元化,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郭亚男.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音乐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国际公关,2020(09):44-45.
[2]王鉴,安富海,李泽林.“互联网+”背景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进展与反思[J].教育研究,2017,38(11):105-116.
[3]王安国.美育的实践——中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政策发展[J].音乐研究,2006(03):85-92+123.
作者简介:李泽良(1998.04-),男,汉族,河北衡水人,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7级音乐表演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