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宁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6-071-01
摘 要 足球是校园体育的重点教育项目之一。足球学习不仅仅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足球技术与战术的运用更是一场智力与心理的比拼。因此,足球教学是有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方式。本文以高职院校足球训练教学经验为根据,探讨了足球教学中的训练方法与技巧,旨在发展学生体育素养,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 足球学习 体育项目 训练技巧
随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不断推广,体育教学也获得了学校更多的重视。足球已经走进体育教学之中,学生在学习足球时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身体协调性和应变力,还能有效提高团队协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然而由于我国各地区校园足球教学的硬件水平和教学能力的不均衡,学生在足球训练中还存在训练设施不完善、教学缺乏技巧等问题。适当的训练技巧与方法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足球技术,以及为后续足球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一、足球训练的影响因素
足球运动属于一种复杂的综合性运动,属于有氧运动与无氧运动供能结合性运动。由于在运动后期运动员主要靠无氧系统进行供能,因此运动员的体能消耗巨大。当学生无氧耐力、有氧耐力、爆发力及敏捷性不足时,就易发生运动损伤。另外,复杂的环境因素也会对学生训练造成影响。因此,为了确保学生在足球训练中取得成效,要注意避免足球训练因素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影响足球训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1)运动员体质差异。学生的身体机能存在着个体差异,在实际训练中,只有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基础、兴趣爱好等要素制定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才能实现科学训练。(2)学生心理因素。在足球运动中,学生会面临场内情况干扰及比赛压力,只有拥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素质,才能在比赛中集中精神,抓住扭转局面的机会,从而掌握比赛的主动权。(3)足球训练方式。在足球练习中,科学的训练方法能够提升练习效率,将训练效果最大化,以及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个体情况,总结训练经验,适当调节训练节奏和训练方法,促进学生运动技能良性发展。
二、高职院校足球有效训练方法与技巧
(一)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足球作为一项竞技类体育项目,学习过程必然是苦乐交织的,只有以兴趣为导向,才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探知欲,让学生在激发自身潜能的过程中获得快乐。激发学生兴趣需要教师根据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并且根据练习情况增减训练难度,将难度范围控制在学生的承受力之内。正面的学习效果反馈更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身潜力,也有利于学生的韧性培养。
(二)细化阶段目标,展开系统化训练
学生在开展足球训练时,教师要制定科学的训练方案,以保证训练的有序性和系统性。制定训练计划时要遵循三点。第一,细化阶段性训练目标,采取分级培训制度,最大程度上开发运动员的潜能。第二,针对不同场位的学生制定不同的专项训练,在足球场上运动员的场上位置不同,因此对于其体能的要求也是有所差异的。教师要发挥学生所长,安排学生在最合适的位置上,然后再根据其场上位置制定专项练习内容。第三,逐步提升学生身体机能素质。足球运动要取得最佳的训练效果,应该注重学生的代谢训练,如采取交替跑、负荷训练、高原训练、重负训练等训练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摄氧量,帮助学生提升身体机能和改善体质。
(三)针对性提升学生运动素质
在對学生进行训练时要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足球基础运动素质,如身体的灵敏、柔韧、灵活、速度等素质。对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要做到因材施教。通常来说,如进行大力量训练可以采取抓举、提铃、负重蹲起等方式。此外,进行不同身体素质训练时还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身体恢复时间,且训练时常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1.5~2h之间。
(四)组织足球活动,落实体育核心素养
足球竞赛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自身体育精神、落实体育核心素养。作为体育教师,需要定期组织多样性的足球活动,通过竞赛与合作的模式改变被动的训练模式,让学生在足球活动中感受到运动的激情,培养其体育精神。同时,体育活动的方式应尽量多样化,如运球、接球、断球、颠球活动等,以让学生在多样的活动中自主选择,展现自身优势。
三、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体育教学更加受到重视。作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足球教学中要多方面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单一的足球训练模式向多元化教学方式转变,逐渐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以促进学生足球竞技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黄达才,王栋,宁军徽.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校园足球教学困境与改革策略[A].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五届中国足球文化与校园足球发展大会论文摘要集[C].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2021.
[2]臧秀英.中学足球教学中的体育游戏设计及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43):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