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创作中的想象

2021-09-22 14:37郭雅丽
今古文创 2021年32期
关键词:灵感音乐创作想象

郭雅丽

【摘要】 人类的想象在四处迸发出火花,丰富的想象带来无数新颖的体验,生活中人们所见所感似乎都与想象有一定关联,有时候看到一幅画、听一首歌,脑海中也能联想到一些画面,一些记忆,一些幻想。音乐的创作也离不开创作者的想象,本文从想象的源泉、动力和灵感展开论述。

【关键词】 音乐创作;想象;灵感;想象的源泉;想象的动力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2-0086-02

想象是人类的一种特殊能力,是一种意识世界的创作或加工。音乐离不开人们的想象,音乐的创作、表演和欣赏都离不开想象,而每个人的想象又是不尽相同的,每个个体在不同时期面对同一音乐作品的想象又是不一样的。

音乐创作是音乐实践中的基础部分,而作曲家则是音乐创作的主体,从想法到实际成品,需要作曲家完成一个意识转变实际的过程,也就是主观创造性的声音组合来创作出给表演者和欣赏者的客观作品,那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作曲家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形成一个音乐作品。

音乐创作中的想象,属于音乐实践中的一种创作心理,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想法与想法的连接,这些想法属于作曲家客观事实和主观思维共同作用得到的实际,因为一个作曲家的创作会受到时代和社会大众心理的影响,作曲家的个人经历和音乐偏好又会影响他的音乐创作,所以是二者结合产生的实际。

心理学在想象中又把它分成了两类:一是无意的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二是有意的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理想和空想。想象一词是“想”和“象”的结合,曾经也有争议将“象”也用成“像”,但争议过后“象”更具有合理性,它可以是天象、物象、景象、印象、表象、现象、形象等等,由此得出音乐创作是将“想”转化为“象”。音乐美学中最令人困惑的难题之一是作曲家在思想意识与听觉表象及其他表象之间找共同点的依据是什么,这一点是没有确切答案的,也许不同作曲家的依据有大致相同点也有完全不一样的地方。

有人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那作曲家就是建筑的设计者,一栋建筑的规模、形象、风格由作曲家去定型,想象是作曲家的创造过程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想象的源泉

创造听觉的表象是音乐想象的重要任务,作曲家在现实和想象之间架起一个连接,得到听觉的产物。音乐中的主要语言是乐音,近现代也融入了许多噪音和自然声音加入音乐的家族中。

音乐创作中的想象是一种复杂的机制,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作曲家做出很多复杂的脑力活动,伴随着知觉听觉、情感、认知、思维、灵感等多种心理机制。想象不可能在一个毫无生活经验和无大脑活动的人身上发生,它会跟随着想象的源泉发生,想象的源泉可以主要归为三类:

(一)生活体验

生活体验也可以说是外在体验;一个作曲家必须置身在现实的音乐材料里,多听多感受,才能形成一定的内心听觉体验,否则他是没有音乐框架感的。它包括了作曲家从来到这个世界到音乐创作的人生经历,比如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学习历程、文化涵养、教育程度、政治背景、经济情形、旅行、阅读、社会交际情况、音乐喜好等。正是这些不同生活体验的交织融合,作曲家形成和影响他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也会形成属于作曲家自己独有风格特色的音乐创作。例如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家贝多芬,他的童年生活遭遇了父亲使用强迫性培养模式来发展他的音乐能力,他所处的时代同时也是欧洲社会激烈变化发生法国大革命等重大事件的时期,贝多芬所经历过的外在体验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引导着他的音乐创作,很多作品都间接地反映了当时贝多芬对社会的不满和愤慨,也使得贝多芬有着他特有的与命运斗争、顽强、充满生命力与力量感的音乐风格。

周杰伦在创作歌曲《最长的电影》时,是由于在个人情感生活中受到的挫折,继而想表达自己思想情感和想法的作词作曲,他的钢琴弹奏能弹出回忆,歌词中的滑冰、芭蕾等情景都是与曾经的恋人共同的回忆,这些场景描述放在了整首曲子的陈述部分,而高潮部分歌词是“再给我两分钟,让我把记忆结成冰”的曲调,可以说是呼喊的语气写成的曲调。生活的体验构成了想象的一部分,音乐的想象也可以表达出音乐的语言,不同的人在听同一个音乐作品时,联想到的又是不同的生活体验感受了。

(二)艺术体验

没有艺术体验是创造不出美好的音乐的,一个伟大的作曲家一定在创作自己的作品之前,也了解和欣赏过很多不同种类、风格、体裁的音乐,学习了解了多种音乐作曲技法理论,进行了多次的听觉感受想象,包括现实生活中对各种音响元素的组合、综合、分析和提炼的过程。在培养一个音乐家或者音乐爱好者时,往往会让他去听、去感受、去欣赏不同时代、不同音乐风格、不同国家、不同类别的音乐,感受和声的魅力、不同音高、调性、曲式给人的感受等等。这些体验潜移默化地转入到作曲家的意识或潜意识之中,变成了作曲家对音乐的感性和理性接触,也是音乐元素外化到内化的一种体验。

艺术体验往往是一种无意识的体验,复刻可能性很小,每个人听同一个音响作品留在心中最深刻的片段和素材也有可能不一样。艺术体验成了作曲家创作的一种源泉,就像文学创作者也需要看大量的书籍来丰富自己的语言词汇一样,作曲家也需要丰富自己的音乐语言素材。音乐家周杰伦的音乐创作中可以看到一点古典音乐的影子,他自己本人也说受益于前人尤其是古典音乐的滋养,周杰伦的音乐电影《不能说的秘密》插曲之一《secret》写作风格就类似巴赫的二部创意曲。

(三)内心体验

内心体验应该是存在于作曲家内心深处的,这种内心体验的感受因人而异,它还有可能是生理或心理带来的感受体验,比如说记忆,它的确存在于人的脑海之中,但人不可能在任何时刻都能将之一一提炼出来,往往是不同的内心体验触发了某一时刻或时期的某种或某些记忆,可见内在体验也会受到外在体验的影响。由于人是群居性动物,是具有社会性本能的与生活密切相关。作曲家将自己的内心体验写进音乐语言之中,感性或理性,或多或少地支配着音乐创作,也是音乐创作想象的源泉。

二、想象的动力

张前在《音乐美学基础》一书中描述想象的动力主要有作曲家的创作情绪、创作过程中的激情和创作才能三种因素。人的想象是促使人类进步的原动力,古时人们想象能像鸟类一样在空中飞行、想象能到月球上遨游、太空中漫步等等一系列在过去的世界不太可能发生的事情,都在慢慢实现。作曲家的想象力应用于作曲时,想象能促使作曲家将脑海中的意识转化为音乐语言。当作曲家充满着欢乐的情绪去创作时,音乐作品往往也是比较欢快的。

抗日救亡运动时期衍生出的革命音乐作品,常常是音乐家在创作过程中,满怀着爱国与悲壮的激情而成为想象的动力。创作才能也是想象的动力之一,当作曲家把音乐也当成一种语言或情景描述的方法时,良好的创作才能使得作曲家能用音乐去表述思想,音乐的想象就在作曲家脑海中发生了。

(一)创作情緒

作曲家在创作时是怎样的情绪、情感走向,很大程度影响着作品的情感基调,它会被环境、生理状态、认知过程所影响着。创作情绪可以是一种对作曲家自己本人的“期待”,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方式方法。

(二)创作过程中的激情

作曲家在创作中,不一定会处在激情的状态,有可能是平静到激情的多次反复,也有可能是一直激情地完成一个作品,因为人是不可能在不带任何情感成分的情况下进行创造的。

(三)创作才能

音乐创作的才能,很大一部分体现在音乐的技巧、技法运用能力上面。比如说音乐人周杰伦创作的很多流行歌曲的和声进行,经常采用了离调和弦和重属和弦,以及丰富的织体、先进的编曲,还有歌曲之中非常自然的转调升调给听众带来更深层次的听觉感官体验。

巴洛克时期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音乐硕果流传上百年历久弥新的原因之一是他逻辑严密、织体多彩、情感丰富的作曲技法,他能将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音乐融为一体,也能创作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他的创作才能直到现代也是作为音乐典范供学者研究学习的。

三、灵感

刘华说灵感是人脑中最复杂、最高级的思维活动,是一种带有突破性、开拓性、创新性的认识活动。音乐的创作想象也是离不开灵感的,虽有人争议灵感是否真实存在,但它真实存在于每个人的意识之中,中文中常常有突发奇想、灵机一动、茅塞顿开这样形容突发灵感的成语,可见灵感类似于顿悟这种性质的心理现象,灵感常常在意象之外到来,它可以说是状态灵感中的by到to的过程,灵感一词在心理学领域的探索甚少,灵感现如今与无意识心理学结合了起来,它不是由有意识的想法去支配的,很多作曲家常常得益于灵感获得了一首经典作品的核心动机或是乐思又或者是流传甚广的主题旋律。

神秘化灵感或完全否定灵感都是不对的趋向,人们对于人类自己的大脑还只探索和利用了不到10%,潜意识在心理活动中占到了90%左右,尽管生活主要是靠意识主导的,但未察觉到的潜意识领域还有非常多,所以一味地否定灵感是不科学的做法。每个人活动的一天都会产生几万个想法,而在努力创作音乐的过程中就有可能迸发出灵感。

参考文献:

[1]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2]刘华.浅论音乐创作心理[J].电影评介,2010,(9).

[3]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4]刘亚,周长江,杨哈韬.灵感的概念、结构与功能[J].心理科学进展,2012,(11).

猜你喜欢
灵感音乐创作想象
钢琴性能对音乐创作风格的影响
快乐的想象
一生
新时代如何做好群众文化音乐创作工作研究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如何提升学生的服装设计灵感
游走在音乐创作间的顿悟
关于萨蒂的音乐学分析(一)
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力
中国手风琴音乐创作的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