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萍
学前教育是对幼儿实施的启蒙教育,也是开展全纳教育的良好时机。幼儿教师对全纳教育的理解、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教学效果紧密相关。因此在全纳教育理念下,要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培养,以幼儿教师能力的增长促进幼儿教学水平的提升,践行全纳教育理念。
一、全纳教育的含义
全纳教育是在1994年《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提出的教育理念。该理念认为所有的学生都应当接受平等的教育。学校以及其他教育机构要无差别地对待全体学生,无论这一学生的身体与智力是否与普通人有差别,也无论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都要全部接纳。要促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要注重学生的集体合作,并在此过程中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二、全纳教育对幼儿教师提出的要求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幼儿教师要理解并接受全纳教育理念,并在工作中践行这一理念的要求,坚持“教育平等”“以人为本”,如此,在工作中才能平等地对待全体幼儿。全纳教育理念倡导的人权、民主与平等,不单单在特殊教育领域中有所需要,在普通教育中也要践行这一原则。因为全纳教育并非单指让身体或智力有残缺的儿童与普通儿童一样接受同样的教育,其还指的是要给所有的儿童一个平等的教育起点与教育过程。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幼儿在学习与生活能力上表现都较好,而有部分幼儿在知识的理解上、日常生活中都比其他幼儿发育缓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幼儿,不能将其分门别类,或者给幼儿贴上“优等”或“差等”的标签。
(二)对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的认识
在全纳教育理念下,幼儿教师对于健康或残障、学习能力强或弱的幼儿要全部接纳并平等对待。为了对所有的幼儿实施良好的教育,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幼儿教师就需要对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有深刻的了解与认识。例如对普通幼儿的教育,对特殊幼儿的鉴定与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的制订等,教师都需要具备强大的专业理论知识。
三、全纳教育理念下幼儿教师的成长措施
(一)完善全纳型课程体系
各类师范院校是培养幼儿教师的主要阵地,要让幼儿教师具有全纳教育的理念,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践行这一理念,就应当在高等教育阶段完善全纳型课程体系。在全纳教育理念下,高等院校应当加大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从人才培养、课程构建等方面融入全纳教育理念。例如可以将《学前特殊教育》这一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纳入学前教育专业,或是设立专门的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方向。这一专业强调特殊教育与普通学前教育的融合,更可以体现课程的整体效果,这样培养出来的幼儿教师才具备全纳教育的理念与专业知识。
(二)建立全纳型职后培训
对于幼儿园现有的幼儿教师也应当实施继续教育培训,一方面学习全纳教育的理念,另一方面则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要在了解幼儿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制订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成长。
具体而言,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跟岗”培训。幼儿教师以代班教师的身份进入全纳型幼儿园,在工作的过程中观摩其他教师的工作方式、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
幼儿园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幼儿园可以邀请有全纳教学经验的优秀幼儿教师或幼儿教育专家前来讲座。讲解全纳教育的理念与专业知识,帮助幼儿教师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充分利用微信、微课等教育平台。幼儿园在对幼师开展职后全纳教育培训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微信、微课等途径来实施。在此平台上,幼儿教师可以进行特殊教育资源的检索、专业知识的咨询,以及教师之间互相进行经验交流。
(三)实施全纳型教师资格认证
从实际情况看,虽然我国倡导实施全纳教育,但是目前在全纳性教师资格认证或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认证方面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制度。可以从着这方面着手,完善全纳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对接受过特殊教育培训具有全纳型幼儿教育理论知识的教师颁发相应资格证书。也就是在全纳型幼儿园任教的教师,不但要具备普通教师资格证,还要具备特殊教育资格证。
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要注重其学习过程,如其选修的特殊教育课所获得的学分达到了相关的标准,则可以授予其特殊教育资格。对于在职幼儿教师,则可以要求其接受专业的教育与培训,当获得相应的学分,掌握了特殊教育技能之后也可以给其颁发资格证书。
综上所述,在全纳教育理念下,无论幼儿是否存在身体残疾或智力残障的情况,教师都应当平等地对待所有幼儿。不能因为幼兒个体的差异,就对幼儿分门别类进行差别对待,无论幼儿的学习能力与成绩如何,教师都要依靠自身的专业知识对幼儿实施教育。全纳教育理念给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掌握基本的幼儿教育知识,还要了解特殊幼儿的教育方式。因此,幼儿教师要不断地完善与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培养幼师的高校以及幼儿园等,要为幼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便利条件。例如,高校要完善全纳型课程体系,幼儿园要开展幼师职后培训等,国家层面,还可以实施全纳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多管齐下,共同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而提升我国幼儿教育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