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活资源开展科学课教学

2021-09-22 08:17郭金明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模拟实验科学课摩擦力

郭金明

小学科学课设置目的在于,向学生提供科学原理等知识,帮助学生用科学解释生活。在开展科学教学的过程中,许多教具可以直接在生活资源中采集,既便捷又环保,且制作道具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其进一步理解包含在各类科学实验中的原理。

一、利用生活资源,制作新奇道具

生活资源的再次利用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号召,同时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丰富课堂的内容。老师在利用生活资源制作课堂道具时,需要把握以下原则:1.同课本所学知识紧密结合;2.操作简便,易于模仿;3.道具的形状、色彩等须符合学生的审美要求,以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

以《热胀冷缩原理》一课的教学为例。热胀冷缩,指物体受热会膨胀,遇冷则收缩。该原理在生活中处处可现。老师在科学课堂上教授热胀冷缩原理时,可以通过做实验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具体的实验现象。该实验命名为“小小喷泉”,需要的材料包括吸管、玻璃瓶和盆子。这些材料均是易于获取的生活材料,学生可以根据课堂所学,在课后继续获得材料并进行实验。利用生活材料作为课堂实验材料,更能够说明某一现象存在的普遍性,也使实验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老师在玻璃瓶中注入冷水,并将吸管穿过有孔的橡皮塞,将橡皮塞塞在玻璃瓶口处。接下来,向盆内注入热水,并将装置好的玻璃瓶放入热水中,静候一段时间并观察现象。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老师需向学生展示每一个道具,并说明其易于获得的特点,鼓励学生在家中进行相同的实验操作。在观察到玻璃瓶内冷水喷出的现象后,学生必然会对该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感到好奇,从而专注于老师的答疑解惑。

利用生活资源制作符合课堂教学内容的道具,既能够向学生清楚明了地展示实验现象,也能够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进行模拟实验,再现科学现象

小学科学课包含一定的自然现象知识,这些内容往往因为源于数十万年的生物进化或地理演变等现象,而难以短时间内得以展示,因此只能依靠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老师的讲解能力。如此一来,美妙的科学知识便丧失了一部分魅力。若想还原科学发现的过程,老师在借助多媒体进行影像播放的同时,还可以利用生活资源进行模拟实验。首先,生活资源易于获取且种类多样,适合于模拟各式各样的物体;其次,老师用生活资源进行模拟实验,其实弱化了知识点的专业性和艰深程度;最后,学生能够在观察模拟实验的同时,根据老师的操作步骤,更好地发挥想象,思考历史进程中各类物体的演变发展。

以《植物的生长周期》一课的教学为例。植物的一生通常包括种子、幼苗以及开花结果等阶段,整个生长过程需要跨越一定的时间。在课堂上,老师为了演示一朵花从埋入泥土到发芽开花再归于泥土的过程,往往需要借助幻灯片展示,以照片作为展示的主要内容。为了展示各阶段的具体生长过程,老师可以利用纸片开花的实验进行展示。该实验所需材料是生活之中最为常见的纸张,纸张由具有亲水性的纤维素构成,因此,在水面上表现出伸展动态,是模拟开花过程的良好材料。在课堂上,老师将一张圆形纸片按照事先裁好的位置进行折叠,获得有八片花瓣的小纸花。再寻来一盆清水,将纸花放置在水面,很快便能够看到纸片花瓣向四周展开。这个模拟实验再现了花朵生长的动态过程,且基于一定的科学原理,既符合科学教学内容的要求,也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利用生活资源进行模拟实验,以一定原理为指导,尽可能还原大环境下的生物发展轨迹,是提高科学课生动性、降低其专业难度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其探索生活的热情。

三、回归生活,延伸课堂

科学课堂不应只局限于教室的一方天地,可以延伸至课后。以自然为课本,以生活资源为道具,让学生享受最为真实且生活气息十足的科学课堂。观察能力是科学课要求学生具备的一项技能。若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老师可以时常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沉下心来,仔细探究。老师要根据课程要求,设计有价值的探究课题,并适当安排学生进行观察,并完成观察报告,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将现象转化为报告的文字能力。

以《摩擦力的學习》一课为教学案例。两个相互接触并挤压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作摩擦力。生活中从不缺乏对摩擦力的利用,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自行探究生活中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如,自行车轮胎上的纹路实际是为了增大摩擦力,那么是怎么做到的呢?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包括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学生在收集生活中许多增大摩擦力的现象后,就会发现,自行车轮胎的设计是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相应地,自行车链条打油则是通过减小粗糙程度来降低摩擦力。

这些现象和原理并不复杂,但需要学生仔细思考其中的奥秘。老师的讲解只是传达已经总结好的规律,却不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考方式。因此,老师要设计课题,将科学课延伸到生活中,要求学生从实践中总结规律,发现科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生活资源是易得且便利的科学教学工具,对提高学生的科学能力有积极的意义。老师应创新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回归生活,走进自然,更好地感知科学知识的魅力,提高其科学探究技能与科学研究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模拟实验科学课摩擦力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断块油藏注采耦合物理模拟实验
输气管道砂冲蚀的模拟实验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神奇的摩擦力
科学课教学反思
射孔井水力压裂模拟实验相似准则推导
科学课不利因素的实验改进
弹道修正模拟实验装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