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代国企混改背景下的财务管理问题

2021-09-22 19:03毕燕雯
中国集体经济 2021年29期
关键词:优化措施财务管理

毕燕雯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国家正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这场“运动”,适当减少国有股份比例,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参与投资,为国有企业注入了“新鲜血液”与活力。但随着国企混改的深入,财务管理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文章基于新时代背景下国企混改存在的必要性及意义,分析了新混改为财务管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对现存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为国企混改提供新动能与实践基础。

关键词:新时代国企混改;财务管理;影响与问题;优化措施

一、大力推行国企混改的重大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有企业自身的局限性也越发明显,新形势下如何抓住改革契机、落实改革成效,成为国有企业重点关注的要务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企深化改革进程进入了新的时代;十九大报告也提出要“深化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新时代背景下的国企混改,是以优化国有资本市场配置、提高国有资本使用效率、促进国有资本战略布局为目标的。不同于以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仅解决企业扩大资金募集范围而未能从真正意义上引入市场机制,而今政府大力推进国企混改,是希望将市场化的运作机制与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相融合,“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赋予市场竞争者同等的地位和公平的待遇,调动国有企业参与竞争的积极性,激发创新精神与活力,从而促进国企释放发展潜力,最终实现我国经济持续、高效、优质的发展。国企混改并非“一混就好”或“一混就灵”,在混改的道路上出现失败和有问题的案例、对混改的运用和理解不到位、持怀疑和观望的态度不乏可见。抱残守缺实不可取,作为国企在国家号召面前应该勇于担当、积极响应;作为国企领导者更应激发创新思维,争做改革的实验者、促进派,高质量的推进国企混改道路,并将改革进行到底。

国企混改为我国经济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同样作用于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模式,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如何应对“混改”后新增的问题及风险,探寻一条更适合于现阶段改革需求的内部管理之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点难点。

二、国企混改的新态势对于财务管理的影响

2018年起,国企混改呈现出新态势,混改的步伐加快、力度加强,国家主导推动的国企混改试点数量也在逐步提升。混改的方向愈发明显,从改革“试点”到资本运营公司,再到创建世界一流的标杆企业,可见国家推行的决心和信心。国企混改由政策向行动的转变、由混向改的转变不断深入基层,从中央到地方,不断涌现出规模化的成功样本,坚定了国企混改的决心。作为国企内部的服务支撑工作,财务管理也随着混改的实施不断调整优化,从制度到实操、从技术到人员,全方位配合混改落实到位。

首先,新混改不仅是引入外部非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更是在此基础上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改善国企经营效率、激发经营活力,管理方式由纵深转向扁平,改变以往层层上报延误决策时机的官僚作风。在财务管理方面更是强调效率优先,作为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基础,对财务数据分析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不同于简单的股权收购,新混改为国企引入了现代企业治理模式、市场化薪酬激励模式、职业经理人管理机制等更多内容,注入“新鲜血液”,激励手段更能符合企业持续发展需求。财务人员不再安于现状、消极怠工,而是将自身与企业连成命运共同体,视企业存亡为己任,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

再次,新混改力求提升国有资本市场化配置效率,通过国有资本资源与非国有资本机制的优势互补,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能力,带动其他行业转型升级,起到落实国家产业战略的重要作用。混改下的财务管理积极与世界范围内的一流标杆企业进行对标,加强对外交流与对内沟通,实施“走出去”的发展策略,避免出现闭门造车、坐井观天,以打造一流的财务管理水平为使命。

最后,新形势下的国企混改对财务管理的模式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生的影响可能是翻天覆地且深远强烈的。

三、国企混改背景下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背景下的国企混改虽然提升了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力与市场竞争力,促进了国有企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国有企业在财务管理运作上存在固化思维和传統手段,大多依赖于财务报表和分析报告,对于资产管理的制度和手段也不够灵活,这使得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管理理念及手段存在的根本性偏差。即便国企混改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率,但由于未能完善并善用财务管理机制,使民营企业永恒的逐利原则无法与国有企业应当承担的政治责任和社会义务相兼容,在合作过程中常产生不可调和的冲突与矛盾,阻碍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甚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 内部控制难以全面覆盖。一些社会资本进入后故意打擦边球,寻找法律和制度的漏洞,弄虚作假,联合第三方造成国有资本的减值或流失,为自己的企业谋取更大的利益。若企业混改后财务内部监督机制无法全面覆盖,将难以防范社会资本套取国有资本的风险。

2. 资产评估难以合理界定。在国企混改实施之前,国有和非国有资产均需进行资产评估,但国有资产的评估涉及面广、历史遗留问题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在满足国资监管要求下,若资产评估过高或过低,无法达到并购双方心理预期,都会导致国企混改走向“流产”。

3.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机制难以获得社会资本认可。国企混改后,国有股东方往往要求社会资本完全遵循原有的财务管理理念与模式,但社会资本对国企滞后、固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不认可,相关制度落实起来存在难度,也将不利于混改后续的良性发展。

(二)财务系统信息化水平滞后

原有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达不到混改要求的时效性与复杂程度,通常存在市场呈现数据分析滞后、个性化功能不完善、差异化管理缺失等问题。而社会资本为适应激烈竞争不断进行研发投入,财务系统信息化水平早已处于较为领先的水平。要想提升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科研投入,使得磨合期下财务数据的抓取和分析存在一定困难。

猜你喜欢
优化措施财务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试析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财务专业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浅谈基本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市政工程招投标
浅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优化
医院工资薪酬分配及优化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