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中设疑教学的应用

2021-09-22 14:08孔凡存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

【摘 要】在传统的生物教学中,一些教师采取灌输式教学法,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很难产生问题意识,很少提出问题或探究问题,学习动力也不强。而在生物教学中应用设疑教学可以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与学习动机,进而进入生物学习的更深层次,提高生物综合能力。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应用设疑教学。在预习环节,通过设疑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环节,通过设疑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探究动力的产生;在课后巧妙设疑,促进学生理解与内化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全面且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与探究中解决问题,进而产生学习自信,提升生物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设疑教学;生物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6-0035-02

高中生物是一门抽象性、探究性较强的学科,随着知识点的增多,生物学习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而传统教学中,一些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和主动参与的机会。在灌输式生物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对教师的灌输教学往往会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产生问题意识,由于缺少问题的驱动,学生的探究动力也很难产生[1]。在生物教学中应用设疑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还可有效培养学生的生物思维能力,是学生提升生物综合素养、形成科学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

1   高中生物课堂中应用设疑教学的作用

1.1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学生在学习中常常因为遇到一些困难而缺乏学习动力,对此教师要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设疑教学模式下,处于问题情境中的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可以带着问题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探寻生物学习规律,提高知识探究能力。

1.2  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

生物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知识比较抽象,是学生学习的障碍,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设疑,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及相关生物概念的内涵,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教师的设疑过程是在把握学情、了解学生能力后设计问题情境的过程。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能提高探究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提高生物教学的实效性。

1.3  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照本宣科式的传统灌输教学会使一些学生失去学习兴趣,高中生物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设疑、解疑,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真正使兴趣成为促进学生深入探究的动力源泉。改变枯燥、乏味的生物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兴趣的引领下发现生物世界中有趣的现象与规律,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   高中生物设疑教学的应用策略

2.1  预习设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些教师忽视了预习环节的重要作用,通常是笼统地布置阅读生物教材、思考课后习题等预习任务,导致学生预习方向模糊,不能根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预习,加上缺乏预习目标,学生的预习比较盲目,更谈不上根据预习内容提出问题,预习动力也很难产生。教师要在预习环节设疑提问,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结合预习内容将问题具体化,以具体的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探究、建构知识。预习环节的设疑,要达到促进学生突破学习重点、难点的目标,教师设置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兼顾各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其深入分析,针对感到疑惑的地方要大胆提问,逐步形成问题意识。把线下预习与线上互动相结合,在预习中遇到问题时,可通过网络社交工具交流、探讨,并将问题做好记录,这些问题可作为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学习目标。教师也可以整合学生在预习环节中的疑问,以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

如学生在预习“从生物圈到细胞”时,笔者将预习微课上传至网络,让学生观看预习。微课展示了“非典”印象图片、SARS病毒的结构示意图等,并由此让学生思考:SARS病毒具有怎样的結构?它是怎样生活和繁殖的?等等。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在预习草履虫的生活时,笔者让学生观看微课展示的草履虫的显微图片和草履虫摄食及运动与分裂的视频,并让学生思考: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还有哪些生物体的结构与草履虫相似?等等。学生在预习中可以得出结论:单细胞生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以细胞为基础的。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根据微课中的问题开展探究与思考。问题的设置基本符合教材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边观看微课边阅读教材,实现有效的知识预习,另外,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可以促进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教师要让学生对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记录,如学生对“一个细胞能完成缩手反射吗?”这一问题的探究存在困难,在课堂教学环节,学生就可以将问题提出来,或向教师请教,或与同伴合作探究,最终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提高预习效果,也能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针对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2.2  在课堂教学中设疑,激发学生探究动力

2.2.1  在教学重点、难点处设疑

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与难点设疑,以提升学生学习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使学生明确探究方向,进而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完成知识的建构,提升生物学习能力。

以“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为例,其教学重点也是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为使学生突破这一教学重点,笔者通过设疑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为什么内环境稳态失衡后,会对机体造成危害?请同学们从细胞代谢需要的物质与条件方面分析。通过讨论,小组成员纷纷提出自己的理解,并且结合教材及相关资料,认识到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分析很快就可以得出正确结论,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2.2.2  在思维定势处设疑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受到原有认知的影响,即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教师要分析学生易于用思维定势进行学习的生物知识,引导学生改变原有的思维定势,进而更深入地理解生物知识[3]。

学习“种群数量变化与捕食成功率”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往往用思维定势来分析问题,误认为种群数量与捕食成功率是成正比的。对此,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以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势,实现知识的拓展。

2.2.3  在知识抽象处设疑

高中生物中的部分知识内容对学生来说十分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对其产生探究兴趣,这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的提高。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观察,分析学情,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要知道哪些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抽象的、理解起来是有难度的,并针对这些抽象知识设疑,让学生通过思考理解知识,突破抽象知识的束缚,有效达成学习目标[4]。

以“细胞能量‘通货──ATP”的教学为例,学生对ATP是能量的“通货”难以理解,笔者提出:我们到超市消费时,如果是用货币交易,拿一张百元大钞去买一些相对便宜的物品,如一支铅笔、一根冰棍,就不是很方便,如果我们把百元大钞换成零钱,使用起来就比较方便。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把生物知识与教师提出的形象的比喻类比,学生结合教师提出的生活中购物的现象,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3  课堂小结阶段设疑,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新课教学结束,就进入了总结与概括阶段。教师在课后环节设疑,要启发与引导学生,让学生对本节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生物综合能力,这种综合不仅包括生物知识的综合,还包括学科间的综合。教师提出问题后,可以让学生以口述或者书面的形式回答,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设疑,学生答疑,这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一个很好的训练[5]。在这个环节,问题涉及的面可以很广,应涵盖新学或以往学过的内容,促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生物知识体系。

如学习了“染色体的变异”后,教师可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有哪些?什么是染色体组?举例说明。怎样辨别二倍体、多倍体与单倍体?学生只有掌握“染色体变异”的重点,才能得出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

设疑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能改变学生在传统教学中被动听讲与无问题意识的状态。設疑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对生物知识产生学习信心与探究动力,能使学生有效掌握生物学习方法,探究生物学习规律,树立科学的学习理念,应用生物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生物素养。

【参考文献】

[1]袁艳华.谈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有效问题情景的创设[J].生物学教学,2010(8).

[2]田庆宽.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9(5).

[3]李夏阳.关于生物课中问题情境创设的几个切入点[J].考试周刊,2012(13).

[4]沈平.在生物学教学中掌握“问”的艺术[J].生物学教学,

2013(2).

[5]李园.高中生物教学中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14).

【作者简介】

孔凡存(1984~),女,汉族,山东烟台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学。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量表的设计与使用初探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