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师范院校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模式及功能发挥探索

2021-09-22 12:30邱恕洁唐安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33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贫困县师范生

邱恕洁 唐安奎

[摘           要]  教育扶贫的根本任务是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质量,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在西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今后消除贫困的工作中,教育扶贫应该扶民族教育之“贫”,振兴民族教育,这也是西部高师院校实现自身服务社会功能、发挥办学优势和特色的重要领域。为了更好地做好西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今后消除贫困的工作,地方政府应与西部师范院校一起探索构建可持续的教育扶贫模式,并为西部师范院校的教育扶贫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关    键   词]  师范院校;西部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消除贫困;扶贫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3-0157-03

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我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大多分布在这里。到2020年,所有的西部民族地区都将整体脱贫,但是在今后的扶贫成果巩固和消除民族地区贫困上,西部师范院校的教育扶贫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应该大力加强,关键是要探索出西部师范院校教育扶贫的有效模式,以使师范院校能够充分利用其办学优势,更好地发挥其教育扶贫长效功能。由于地方政府在教育扶贫中居于主导地位[1],因此,在西部民族地区扶贫工作和消除贫困的长效机制的政策制定中,地方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西部高师院校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并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一、西部民族地区教育之“贫”

教育扶贫作为消除贫困的長效之道已经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学界的广泛认同。[2][3]西部民族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落后,这直接导致西部民族地区教育的落后,教育的落后又反过来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如果不通过振兴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那么西部民族地区的贫困现象将长期存在。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凉山州考察时明确指出,“最重要的,教育必须跟上,决不能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为师范院校西部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指明了方向。从更好地发挥西部师范院校职能的角度来看,其教育扶贫的首要任务就是扶民族地区教育之“贫”。那么,西部民族地区的教育之“贫”体现在哪些地方呢?

一是西部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起点低。在西部民族地区中,四川藏区、彝区比较典型。尽管四川藏区、彝区很早就形成了基本的民族教育体系,但是系统的学校教育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才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局限,以及受教育发展先天不足的影响,其学校教育与内地教育相比还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在普及义务教育及近年的精准扶贫过程中,西部民族地区兴建了大量的学校和幼儿园,这些新建中小学和幼儿园存在校(园)长管理水平不高、教师队伍总量不足等问题。同时,西部民族地区学生的起点也很低。由于近年来才大力兴办村级幼儿园(“一村一幼”)普及学前教育,并在幼儿园推广普通话,且家长大多不会汉语,因此中小学生的汉语语言能力普遍较低。这也是造成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学业成绩较低的客观原因之一。学校教育发展的起点低、学生的起点低使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明显滞后,与内地教育有较大差距。

二是西部民族地区教育质量较低。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县学校学生的汉语学业成绩普遍很差,语文平均成绩仅有二三十分,不少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汉语听说能力依然很低。[4]同时,西部民族地区尽管非常重视教育,但是还没有形成与民族地区文化、民族学生语言与认知准备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多元文化教育素养整体水平偏低,有些教师不论教学环境和课堂中学生的构成如何,使用一种普遍适用的教学方法;对于教育内容的文化包容性,他们也以漠视的态度对待。[5]学校大多采用内地学校的教育教学方法,按照教学计划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同时,由于不少学校学生人数较多,大班额情况比较多见,因此因材施教实际上得不到落实,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其实,民族地区的家庭对孩子的发展是非常重视的,但是他们对当地的教育质量相当担忧,条件好的家庭都会尽量把孩子送到县城、附近大城市以及内地学校就读,这也反映出当地人对本地教育的信心不足。在内地举办民族学校、民族班(如西藏中学、西藏班)以及“9+3”项目的实施,对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当地的教育质量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把孩子送到外地学习,学费和生活费成本很大,这无疑成为一些经济条件差的民族地区家庭的主要负担之一,也是造成部分民族地区家庭贫困的直接原因之一。因此,从长远来看,提高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对消除民族地区的贫困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和长远意义。

三是西部民族地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数量不足、整体水平较低。首先,西部民族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往往比较差,交通十分不便,生活条件艰苦,待遇不高,因此当地教师的流失较为严重,优秀教师更是留不住。[6][7]并且,教师队伍的补充远远跟不上事业发展的需要,教师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近年来,西部民族地区免费学前教育规模扩张迅速,村幼教点教师极度缺乏且教师的任职资格大多不达标。[8]由于教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中小学和幼儿园都存在较大数量的转岗教师、未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教师和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培训的教师,这已经成为制约西部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的瓶颈之一。尽管各级政府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尤其是近年来实施的公费师范生培养、“特岗计划”等对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形成了比较有效的补充,但是这些学生由于环境、家庭、文化以及经济条件的影响,他们到民族地区任教的意愿依然较低。其次,西部民族地区教育缺乏本土的带头人。如前所述,优秀教师的流失造成了西部民族地区中小学、幼儿园极度缺乏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校(园)长的情况,这对中小学和幼儿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没有高水平的校(园)长和教学教研带头人,学校的管理水平无法跟上,不能为学校做好长远规划,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教研活动的组织、教师的校本培训就无法落实,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就无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然就得不到保证。尽管在精准扶贫之前就已经实施了内地学校对口支援西部民族地区学校的举措,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外地优秀教师仅仅是短期在民族地区任教,其作用的发挥依然十分有限。民族地区教育的持续发展急需本地的优秀教师和优秀校(园)长,仅仅依靠有限的外部支援,不可能振兴民族教育。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贫困县师范生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师范院校应有“师范味”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我国所有贫困县全部脱贫
云南宣布3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153个:全国153个贫困县已摘帽
师范院校应进行一流的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