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研究

2021-09-22 08:42冯敬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1年31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个性化种子

冯敬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教师在教学中花费大量时间来教学和练习写作,但是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小学生不喜欢上作文课,对于写作文更是从心底里觉得无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勉强写出来的作文也是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缺乏童真童趣,脱离真实生活,不能写出自己想写的内容,表达真实的自我。那么要采用哪些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现在来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兴趣——学生写作的内驱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兴趣,写作便不再是一种负担。在平时的作文课上,一成不变的作文指导课让学生感到无趣,缺乏吸引力,学生在听完教师教学的写作方法后并不能独立完成作文书写,大部分学生在作文课上都是担当着“局外人”的角色。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师生之间没有交往互动,教学信息没有在师生之间得到传播,教学从根本上说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教师要改变自己的作文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学理念来指导作文写作,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些“真”情境让学生身处其中,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做课堂的“主人”而不是“旁观者”。

教师要带着“写作的种子”进课堂,这里所说的“种子”是指能够激发学生写作欲望,激活学生写作体验把学生带进写作的教学原点。“写作的种子”到处都是,这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并抓住契机。这个“种子”可以是一个故事,一个情景,一个素材,一句名言或者一个案例。这个“种子”必须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是学生感兴趣的,而不是脱离学生生活让小学生不能有真实体验的。现在大部分教师都是带着不符合儿童生活的无趣的写作题目走进课堂,这样的内容是学生不需要的,这就是带着“没有生命的种子”进了课堂,那么我们想让学生用这颗“种子”种出“作文之花”是异想天开的。教师要对“写作的”种子有自己鲜活的思路,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写作热情,如果教师自己对题目没有自己的想法,那么这个题目就是无用的题目,又怎么能激活学生的写作呢?在教学中抓住学生好奇心理,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学习写作。

二、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写作的纽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的理论,他认为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生活,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联,生活决定教育,生活即学校,只有与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叶圣陶先生也曾经指出:“生活就是源泉,文犹如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實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些要求都表明了学生写作中离不开情感的体验,只有经历了生活实践,在活动中体验、思考、感悟,才会真正的做到“我手写我心”创作出真切感人的文章。

“实践出真知”,美国华盛顿图书馆的墙壁上有这么一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到了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在参与实践中学生拥有各种各样的体验,产生不同的情感,这种情感都是真实的,为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奠定了基石。学生的集体活动时间大部分在学校,组织学生花大量时间的去真实体验生活中的每件事是不现实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恰恰弥补了这一不足。

三、儿童文学阅读——学生写作的源泉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写作是阅读的提升。小学生所接触到的文章常常局限于课本及课堂上,学生可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甚至禁锢了学生的写作。综合实践活动给学生带来了直接的体验,获得真实的情感,但是仍有部分学生虽然心中有万种感觉,但因为缺乏语言的积累,仍写不出作文或者写出来的作文也不是自己想要表达的。这就说明学生积累的写作语言素材不足,缺乏足够的阅读量。为了应对学生在这方面的匮乏,目前大阅读活动已经成为各个学校主推的活动,围绕阅读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例如:好书来推荐、晒书房、图书漂流、亲子共读等活动,在活动中,孩子们更加亲近书籍,喜欢阅读。使得课外阅读落实到学生在校生活的每一天。

对于小学阶段的阅读,我认为儿童文学作品是最合适的,是儿童写作最重要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儿童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建立,而写作的过程中,需要构思写作大纲,构建写作思路,最终完成一篇作文。儿童文学以童话、寓言故事为主,这些作品是作者凭着想象创作出来的,儿童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可以通过阅读儿童文学来提高。儿童文学以童年生活为主和学生的生活贴近,儿童文学作品的人物有着率真的个性、善良的秉性、纯真的心灵,深深地感染着孩子们,激活孩子对文学的情感,唤醒孩子对生活的热爱,让学生产生共情,影响着他们的一生。例如曹文轩的《草房子》里所描写的油麻地小学里儿童的世界,文中的桑桑、秃鹤、纸月、杜小康等等,每个儿童身上都有着纯真、善良的品质。学生们在阅读时因为描写的是类似的童年生活,阅读时容易理解,在写自己的童年生活、身边的事情时就会发生知识的迁移,更容易迁移到平时的写作中去。儿童文学是学生写作的源泉,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水平会有所提高。

四、个性化——学生写作的升华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想写作更应该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作文个性化”是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所体现的语文教学新的理念和课程目标而提出的。新课程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个性化写作。对于“个性化作文”国内学者有着独特的见解,刘云生这样诠释个性化作文:个性化作文是儿童个性化的生命存在,儿童心灵世界的自然延伸,是儿童生命的自我创生,是发展儿童语言的实践,能饱满儿童的精神世界。徐蓓春认为作文个性化最主要的就是要遵循一个原则——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顾振彪认为独立写作、自主写作是达到作文个性化的第一步,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作文“写自己想写的话”,“感情真挚““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是作文个性化的第二步,而作文的“有创意”是达到作文个性化的第三步。

语文追求的是本真,作文也应该本色自然,以本然面目示人。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我手写我心”,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给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不同体验,关注学生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多阅读儿童文学书籍,学习写作文的方法,积累大量的素材,写出个性化的作文。让写作由“提而生畏”“谈之色变”转变为“我想写”“我爱写” ,每位学生都可以  爱上写作。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个性化种子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桃种子
刊首语
可怜的种子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
瞩望儿童文学高峰
同桌宝贝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