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雁
内容提要:“音乐表现要素”是欣赏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以往把“音乐表现要素”的教学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体系,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强调音乐知识。这种不结合旋律和学生情感体验,只是一味抽象、枯燥的讲解、分析的教学形式,必然会导致学生不容易接受。本文基于此现象,将审美的核心放置于音乐教育之上,通过其对人的内心情感世界的指引,具体到音乐教学中,提出“以情促知”的策略,以及从把握主题“情”、 抓住风格“情”、 创设背景“情” 、挖掘细节“情”等角度,在“情”的感悟中达到有效理解音乐要素方法。
关键词:欣赏教学 以情促知 理解 音乐要素 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1)欣赏教学中“情、知”分离的现状。音乐学习,最主要的领域为对音乐予以很好的鉴赏和感受,对于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来讲,“音乐表现要素”是欣赏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以往把“音乐表现要素”的教学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体系,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强调音乐知识。这种不结合旋律和学生情感体验,只是一味抽象、枯燥的讲解、分析的教学形式,必然会导致学生不容易接受。最后致使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甚至在音乐课上害怕欣赏,一欣赏就想听故事,一听音乐就想睡觉…这种现象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2)当前音乐欣赏教学中偏离审美体验。实施新课程后,我们对传统音乐教学存在的弊端有了深刻的认识,于是教师们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迎合他们的兴趣爱好,精心组织各种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教学中,教师虽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既让学生自由讨论、让学生演唱乐曲,学生快乐之情溢于言表。但是细细品味我们发现:在演唱、想象、表演的活动中,学生几乎没有体会到音乐的旋律和优美的动作,对音乐体验、想象、创造则更是少之甚少。新课程要求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 这种“只有活动没有体验”的教学只关注了教学的表面,没有具体深入对音乐本身的欣赏和音乐本体性知识的理解。偏离了新课程中对音乐审美体验的认识,表现在“音乐表现要素”教学中也是如此。
(3)“以情促知”是有效欣赏教学的生命力。通过对音乐基本知识的学习,能够对音乐艺术有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审美体验。具体到教学之中,如果借助于情感的深层次体验,根据审美的具体表征,对学生进行较好的引领,就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知音乐的要素,发挥其独特功效,就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把握音乐的独特情感内涵。因此,“以情促知”是有效欣赏教学的生命力。
二、欣赏教学中“以情促知,有效理解音乐要素”的实践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用节拍、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和声、调性等各种音乐要素来塑造音乐艺术形象,抒发作者内心喜、怒、哀、乐的真挚情感。小学低年级时期是孩子对节奏的感知力迅速增长时期,也是听觉最敏感的时期,他们凭感觉把握音乐,用耳朵去感觉记忆,对音乐节奏和旋律,可以通过身体动作做出反应。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把握好这一时期,欣赏中,抓住音乐的各个表现要素进行分析和聆听,培养学生具有音乐的耳朵。将音乐要素的表现视为音乐活动的一个环节和组成部分,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倾听音乐,以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体验音乐,使他们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和感受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自觉地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和音乐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把握主题“情”,从主题背景下理解音乐要素。每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有各自不同的主题特点,在欣赏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并能在鲜明主题的引导下,去感受音乐的特点,从而达到欣赏的目的。音乐作品的主题是乐曲的核心,是音乐发展的种子,它表达着一定的思想、性格和风格特征,是乐曲结构与发展的基本要素。欣赏教学中,如果我们在完整聆听作品的前提下,有效地选择作品中代表性的主题,通过深入地精听、细听,就会很容易把握作品主要的音乐特征,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2)抓住风格“情”,对音乐的独特要素从风格特点进行具体的理解。学习并体验不同的音乐流派和音乐风格,提升对不同文化的接纳意识,增强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心理,以开拓学生音乐视野,提高人文素养。风格、流派的感受、判断主要靠大量的比较聆听来积累,因为每一个音乐基本要素都可能成为一种风格的重要特征,如音乐体系、音阶、调式、旋法、节奏型、乐器表演方式等等。所以,在具体教学中,要结合作品,有机地创设能符合教学内容风格的情景,以便加深学生对作品风格流派的理解、认识。
(3)挖掘细节“情”,从细节变化中理解音乐要素。音乐是人们以音响为媒介的艺术创造,作为精神性的艺术创造,它一定会反映出艺术地认识世界的审美意识的普遍规律,这些普遍规律是通过一定的音乐表现形式入手的。但是,往往通过作品中关键句或是高潮句来表现其情感。因此要充分挖掘其作品中最能体现情感的细节。
(4)创设背景“情”,从背景内涵中理解音乐要素。《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我们要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根据不同年级的儿童的心理特点,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促进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心态,使学生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过程。所以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和方法来诱发和引导学生对音乐活动产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学生的“情”与“感”,创设富有音乐性和情感化的美好情境,渲染欣赏的意境,增进对音乐要素的理解。
参考文献:
1、2009.5《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2、2009《中小学音乐教育》
3、杨启平.2009《用音乐情感来呼唤学生的情感》
4、2007《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實践与思考课改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