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产出导向法”是由文秋芳教授创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法。笔者尝试将这一理论应用到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中,探究二者的关联性。本文选取了《现代大学英语精读2》中的一个单元,简述了该单元在“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阶段的教学设计。笔者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我国英语课程思政设计提供可行思路。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作者简介】金婕煜(1994-),女,江苏常州人,常州大学怀德学院外语系,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基金项目】2020年常州大学怀德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0HDJY07)。
一、引言
近年来,以文秋芳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符合本土国情的“产出导向法”英语教学理论(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又称POA理论)。2016年,“课程思政”理念进入人们的视野,其教学理念与POA理论相近,但却进一步拓宽了教评内容,这对我国外语学科的发展极具推动意义。
二、POA理论与课程思政的关联
POA理论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及教学流程。其中,“教学理念”起指导作用,贯穿于“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的每个阶段。而“教学假设”又为“教学流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文秋芳教授于2017年将“教学流程”中的“教师中介”改为“教师主导”,更直观地展现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强调教师对于“有效学习”的推动作用。
1.教学理念相近。POA理论的教学理念主要强调“学习中心”“学用一体”和“全人教育”,这与2020年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所强调的“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谋而合。“学习中心”颠覆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课堂从教师的“一言堂”变成了师生共同合作的“议事堂”。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也不同于西方主流的“以学生为中心”,“学习中心”理念强调的是有限时间内的学习收益,而并不过分纠结于师生双方谁在课堂上占主导地位。当“学到什么”成为课堂的关键所在,大家的关注便集中在“如何体现学到什么”这个问题上。POA理论强调“学用一体”的理念,输入和输出的界限变得更模糊,取而代之的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输入与输出的交叠出现,从而达到“学中用、用中学”的教学目的。
2.教评内容拓展。在POA理论中,“输出驱动”与“输入促成”是两种相辅相成的基本假设。简而言之,“输出驱动”有效地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以“产出”为起点,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在这一过程中,辅之以“输入促成”。这里所强调的“输入”是教师根据现实情况精心准备的“提点”而并不是“倾囊相授”,它既能保障有效实现“输出目标”,同时又能帮助学生避开一些完全不可行的弯路。总的来说,“输出与输入”的两种假设可以贯穿在绝大多数英语课堂中,但真正造成教学内容不同的原因还在于“选择性学习”上,这也成为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相结合的关键所在。
“选择性学习假说”,顾名思义,就是对于学习材料有所选择,与之相对的则是对于学习材料不加选择、全盘接收,而这其中的学习材料也可被称为输入材料。传统综合英语课堂的输入材料以强调语言形式(focus on forms)的篇章为主,语言知识点颇为丰富,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英语专业能力。考虑到综合英语的课时量较大,如果在长周期内语言知识点频繁地集中出现,而教师又对内容选择不加以引导的话,学生很容易不自觉地去“限制自己的选择”,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掌握语言点,而对其他的教学目标置若罔闻。但如今教学资源丰富的时代,其实不乏精读课文这样的学习资源,同理,语言知识点的学习也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但是课堂时间终究是有限的,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对于“选择性学习”的内容加以引导,便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也再一次证明在教学流程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由此,文秋芳教授在原有的三大假设基础上,增加了“以评促学假设”,主张“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边评边学,打破两者的界限,将评价作为学习的强化、深入阶段”。因此,要在POA理论的指导下开展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就需从现有的“选择性学习假设”和“以评促学假设”入手,促使当下的英语教学“由灌输说教向隐性渗透的方法转型”。
三、二者结合下的教学设计
POA理论中的教学流程主要包括“驱动—促成—评价”三个阶段。笔者选取了《现代大学英语精读2》中的课文《水中人》作为本文的主要探讨对象。“水中人”这篇课文在题材上属于新闻报道,主要讲述了1982年的波托马克河空难,主题涉及“人与自然”和“英雄精神”。考虑到新闻题材在综合英语课本中并不常见,而新闻类又是英语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方向之一,笔者将以“软新闻和硬新闻的区分与应用”作为本课的设计重点。同时,结合文章主题,将“人类的渺小与伟大”作为探讨的核心话题。
1.驱动阶段。驱动阶段是教学做准备的“热身运动”,在这个阶段,教师通过简要的教学安排使学生对于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在传统的教学设计中,主要涉及与主题或作者相关的视频播放、问答活动等。但POA理论中的驱动阶段则更强调“输出驱动”,旨在激发学生兴趣之余,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具体教学步骤主要为:(1)交际场景呈现;(2)交际活动尝试;(3)教学目标和产出任务说明。从上述教学步骤我们不难发现,POA理论中的驱动并非简单的导入,更侧重于学生交际能力的体现。让学生提前了解川航迫降事件或推荐学生观看电影《中国机长》,借助此类新闻事件引发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力量”,同时對于新闻特征进行自我总结。
交际活动的尝试则放到课堂中进行。学生基于自身对于英语新闻及该事件的了解,模拟1分钟的新闻报道。课堂内的展示不仅能帮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语言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通过多人展示,总结出新闻报道的一些必备要素,进而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在此环节的最后,教师还应简要介绍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产出。原有的POA理论仅包含“交际目标”和“语言目标”,其中,语言目标的设置以交际任务为主要依据,即省去与交际目标不相关的语言点,因此,本课的语言教学主要围绕与“灾难性软新闻”相关的词句和语法展开。
在此,笔者还额外增加了“思政目标”。思政目标的设立并不意味着要占据更多的课堂时间来讲解思政元素,而是要将其融入原有的“交际目标”和“语言目标”之中。常见的新闻强调客观性,但《水中人》这篇文章却是学生在外刊阅读中不常碰到的“软新闻”,在遣词造句上也更具有人情味。被称作“水中人”的英雄在空难发生后,毫不犹豫地将救生索一次又一次地递给其他旅客,最终自己沉入水中。考虑到社会科学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以其人文意蕴感召和规范学生行为”,这篇课文中本身就具备一定的价值导向性。学生通过学习可以认识到“人类的渺小与伟大”,人类看似在恶劣的自然灾害面前很无助,但是人性的力量却是无穷的,足以同自然的冷漠与无情抗衡。
2.促成阶段。促成阶段是教学目标的落实阶段。具体教学步骤为:(1)产出任务描述;(2)选择性学习的开展;(3)练习产出。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实时检查学生的学习和产出进度,根据实际情况给出相应的指导。教师将产出任务细分成若干项子任务,学生对于输入材料的“内容、语言形式和话语结构”进行学习。在本文中,笔者主要设计了3项子任务。
子任务1:文章结构提取。鉴于课文的生词难度不是很大,可在正文讲解前,先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并进行小组讨论,对现有文章结构进行划分,将讨论结果堂展示。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参与到各组的讨论中。在各组展示后提供正确的文章结构供学生参考模仿。
子任务2:语言形式学习。本课的词汇表中有60多个单词,但这些单词并非都与产出任务相关。结合北京外国语大学所提供的教学课件,笔者挑选出commitment、stunning、standoff等10个单词,“bring... to tears, bring down, rise to the occasion”等20个词组,“as disasters go, this one was terrible... ”等6个句式结构作为本课的重点讲解内容。根据子任务1中所提取出的文章结构对其进行分段教学。
子任务3:输入内容补充。本课最终的课外产出任务是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篇有关“川航迫降事件的软新闻报道”。教师将提前准备ChinaDaily上与之相关的报道作为本课的输入内容补充,保障学生在部分专业名词互译上的准确性。同时,因为“软新闻”本身就具备“主观色彩与客观色彩”相结合的特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可将自身对于主题的感悟结合到文本中,这也便于之后对于思政目标的达成与否进行评价。
3.评价阶段。POA理论中,评价可分为“即时”和“延时”两种。“即时评价”主要指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选择性学习”和“产出任务练习”进行即时的反馈,这类课内评价有助于推动促成阶段的持续进行。“延时评价”则强调对于学生课后练习产物的评价。本课的延时评价主要是对学生“迁移性产出”和“复习性产出”的评价。学生在课后完成的软新闻报道,无论是题材或是主题都与所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关联度,属于明显的“迁移性产出”。此外,学生独立完成的过程也是对子任务的反复练习,因此,该产出也具有一定的复习性。在报道的书写过程中,学生也将继续对本课的思政目标进行反思。最终,教师应给出一个综合的教学评价,提高思政理念在评价体系中的占比,从而鼓励学生对语言以外的其他内容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结语
具有中国特色的POA理论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显著提升,尤其是将思政评价纳入考量后,学生的产出质量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文秋芳.“产出导向法”的中国特色[J].现代外语,2017(3):348-358.
[2]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 (04):69-80+162.
[3]張文娟.“产出导向法”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之行动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
[4]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5]闵辉.课程思政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J].思想理论教育,2017(7):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