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建设。班主任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着学校发展目标和育人目标的实现,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综合素质和教育管理能力意义重大。目前,高职院校班主任队伍建设过程中明显存在聘选门槛较低、职责划分模糊、培训力度薄弱、管理模式滞后、考评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建议严控选聘制度、明确职责定位、拓宽学习渠道、创新“新老模式”、完善考评体系,打造科学型、责任型、学习型、能力型、激励型“五型一体”的班主任队伍,以不断满足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迎合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师职业功能的转换,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班主任队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立德树人
[作者简介]王茜(1985- ),女,上海人,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江苏 无锡 21415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指引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9SJB301)和2019年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基于‘问题链教学法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研究”(项目编号:19JSSZZD0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17-0072-05
提高和改进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所在,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职院校班主任作为基层工作人员,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骨干力量,是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的引领者、学习的引导者和生活的服务者,也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效仿者,承担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要职责。近些年,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和生源的多样化,班主任工作的难度日益加大,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班主任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深层次的需求。高职院校需要培养一支集科学型、责任型、学习型、能力型和激励型“五型”于一体的班主任队伍,在理论上不断与时俱进,在理念上不断务实求新,在方法上不断开拓创新,在手段上不断推陈出新,以满足新时代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工作的需要,迎合职业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功能的转换,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一、高職院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价值导向
班主任是学校最关键的教学管理人员,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其工作及能力直接影响着学校发展目标和育人目标的实现。
1.班主任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班主任是开展教育工作的一线人员,肩负着对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等方面的教育管理工作,承担着大学生思想引领、行为监督和价值指引作用。班主任的自身价值导向、行为处事会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感知、判断、自省和实践中形成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可以说,班主任的综合素质水平和能力对学生价值观、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正确认知态度的树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班主任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班主任是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是班级的组织者和经营者,是学生道德品质、心理疏导的关怀者,是教书育人的工作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直接责任者。高职学生在年龄上相对成熟,但思维发展仍不全面,依赖性较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班主任必须在思想上更加关注学生,工作上更加细致,方法上刚柔并济,引导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实现自我,保障学校工作正常开展。可以说,班主任能力的提升,是保证学生工作顺利开展和学校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3.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高职院校班主任对职业教育的新理念、新目标、新方式的认知,对高职院校不断变化的校园环境和高职学生实际情况的研究,对突发事件和复杂问题的处理能力等决定了其工作的成效,也影响到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因此,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更新其理念认知,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其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高职院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职生源逐渐多元化,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增加,但相关制度和管理模式不完善,班主任对其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制约了班主任队伍的健康发展和作用的发挥。
1.聘选门槛较低,工作认识不足。班主任的选拔、培养和使用,是顺利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前提。当前高职院校对班主任的准入门槛较低,几乎没有选聘机制,多为自愿报名、提名任命、任务要求,其中职称评选的需要、完成学校分配的任务等客观因素成为不少教师选择做班主任的主要原因。同时,随着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新任班主任逐年增多,其自身理论水平不高、管理能力欠缺、角色意识不强、工作责任心缺失等问题愈发突出,很多人认为班主任工作琐碎化、角色次要化、地位边缘化、职责模糊化,工作中不能也不愿用心尽责地开展相应的工作,使教学与育人相脱节,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落实严重受阻。
2.职责划分模糊,角色定位不明。班主任工作职责不明,尤其是与辅导员的工作界限划分不清,容易造成定位泛化、岗位虚化与职能弱化的情况。《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对辅导员的工作做出了规定,各个高校也对辅导员工作职责出台了一些具体的条例和规定,但班主任的职责界定,一直没有出台独立系统的指导性或纲领性文件,只是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到“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因此,班主任的工作很多时候都是配合辅导员完成或由辅导员安排完成,辅导员与班主任的协同合作只停留在表层。学生也难以厘清班主任和辅导员之间的界限,导致学生遇到具体问题时不知道找谁解决。而且,不少辅导员一揽子包办事务,制约了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和班主任的成长。
3.培训力度薄弱,能力培养不够。学习培训是提高班主任能力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对班主任的培训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有的学校没有明确的培训制度,有的缺乏科学的培训计划,而最突出的问题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没有经过班主任入职培训的新进教师直接上岗的情况,这些班主任也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足、学生工作经验和班级管理经验缺乏,对工作整体把握不到位。同时,因缺乏合適的学习渠道和载体,一些新任班主任对新时代职业教育理念认识不充分、教育手段创新不够、班级管理专业化水平不高,既不能根据时代变化进行适当的改革调整,也没有针对当前学生的特点开展有效工作,影响了班主任工作的成效。
4.管理模式滞后,工作方法僵化。高职院校虽然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但内容大多是直接从普通高校照搬过来的,缺少高职院校自身的职业特色,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不少班主任盲目照搬以往的教学管理经验,工作方法简单。同时,“互联网+教育”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系统应用相对匮乏,管理方式显得尤为滞后,许多日常工作与职能部门如教务处、二级学院(部)、学工团委、后勤等融合程度不够,服务和管理方面信息化技术使用程度较低。管理模式和观念存在的瓶颈,致使班主任队伍未能真正走向职业化和规范化。
5.考评机制不健全,激励手段缺乏。高职院校班主任的主要身份是专任教师,对其工作的考核主要是课堂教学和科研竞赛等显性指标,如班级学生考试通过率、考级考证通过率、上课出勤率等,在学生思想动态变化方面缺乏过程性考核手段,且考评结果与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不挂钩。因此,只要班级不出大问题,即便班主任的工作不够认真积极,也基本能够得到认可。另外,对班主任深入晚自习管理、参与组织学科竞赛、参与指导第二课堂活动、关心问题学生等工作都没有相应的绩效认定和补贴,对优秀班主任的表彰和宣传也不够,导致班主任工作投入较少、热情较低,积极性未得到充分调动。
三、高职院校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对策
随着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到来,高职院校必须加快班主任队伍建设,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创新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严控选聘制度,打造科学型班主任队伍。班主任选聘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学生管理工作质量,关系到教学管理工作成效。班主任选聘工作必须特别重视政治素质、治学态度、责任意识、年龄四个方面。首先,政治素质是核心。政治过硬是第一位的要求。班主任是班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者,是学生思想建设的引路人,自身政治素质必须过硬,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做有效引导。其次,治学态度是基础。高职院校班主任对学生知识学习、专业探索负有引导作用。班主任踏实的学术态度、严谨的学术理念、求真的学术意识和富有创造性的学术过程,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认知和行为。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必须具有勤奋严谨、踏实创新的治学态度,以为班级树立优良的班风、学风标杆,鼓励学生通过勤奋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再次,责任意识是关键。乐于奉献、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是保证学校教育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高职院校班主任只有自身富有热情,主动深入学生,才能做到因材施教、科学有效地开展教育工作。最后,年龄是参考。班主任工作较为繁复琐碎,除正常教科研工作外,还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学生动态,开展学生工作,同时考虑到年龄上的代沟和行为方式的差异,中青年教师更适合担任班主任,年长教师多以指导和帮扶为主。
2.明确职责定位,打造责任型班主任队伍。明确班主任工作职责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前提。厘清班主任与辅导员的工作划分,有助于提升合作意识,提高协同育人效果。相比于辅导员的统筹工作,班主任工作更加精细化。班主任工作主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思想引领工作。高职院校班主任肩负着班级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使命,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加大与学生的交流和接触,对重点学生进行针对性思想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二是学业指导工作。班主任要以自身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科研作风引领学生学习,培养其钻研精神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并根据学生性格、能力等为其未来职业规划做出较为科学的指导与建议。三是学生管理工作。班主任应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管理方式,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构建“师生共同体”的班级发展管理模式。四是服务育人工作。班主任要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最大化服务保障,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加强情感交流,用真心、爱心去温暖学生,打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班级大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铺好道路。
3.拓宽学习渠道,打造学习型班主任队伍。学习交流是班主任获取新知识、更新认知理念、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要加大班主任队伍学习培训力度,提升班主任专业素养尤其是德育能力,促进班主任技能的提升。一是加强学习培训,让班主任在学习中成长。学习培训是班主任队伍提升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主要载体。要建立班主任培训制度,完善层次化、多样化的培训体系,培训形式以集中学习、自主自学、讲座学习、网络学习为主,学习内容囊括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使年轻班主任和新任班主任通过系统培训掌握教育管理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二是举办经验交流会,让班主任在研讨中成长。沟通和交流是班主任队伍迅速成长的有效方法。要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对各学部提出的问题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展开详细讨论,引导班主任们审视和分析自己工作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积累经验,形成规律性认识。通过交流借鉴,共同解决难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开展技能比赛,让班主任在竞争中成长。开展竞赛活动是激发青年教师潜能的有效方法。要定期举行班主任基本功比赛,关注班主任应对突发事件或疑难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并运用理论知识引导实践、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定期开展班会优质课比赛,关注班主任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能力,关注班主任艺术魅力以及文化气息;定期开展科研类比赛,鼓励班主任探索和创新教育管理的相关思考,提升班主任专业化水平。
4.创新“新老模式”,打造能力型班主任队伍。“新”与“老”的有效融合旨在达到合作共赢的良性循环,是加强教育合作、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师教学管理工作能力的重要方式。一是经验的延续,表现为传帮带的模式,关键是师徒结对。经验丰富的老班主任“带徒授艺”,对新班主任进行工作上的指導,新班主任“拜师学艺”,对老班主任进行理念上的革新,实现以老带新、以新促老、新老共进的工作格局,形成合作共赢的良性循环。二是能力的接续,表现为简政放权的模式,关键是协同合作。班主任的工作要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主动行为和主体意识,给予学生锻炼的机会,引导学生自查自纠、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在班规制定中由学生参与并讨论相关准则,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塑造具有独立人格、个性鲜明的学生形象,构建“师生发展共同体”。三是技术的对接,表现为混合管理的模式,关键是“互联网+教育管理”。新技术与老方法的有效融合契合了时代发展的要求,要利用“互联网+平台”与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工作和校园活动等进行有效对接,运用大数据把量化管理融入班级管理工作中,创建数据库,开发学生成长档案管理系统,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促进班级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数字化,提升工作效率和教育管理水平。
5.完善考评体系,打造激励型班主任队伍。班主任评价是“对班主任的能力素质与工作业绩等方面做出全面、综合的价值判断,是对班主任进行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①。构建全面多元的评价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奖惩机制,建立激励有效的绩效考核,是发挥评价标准的导向、鉴定、反馈、改进功能,确保班主任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举措。首先,多元化评价体系是基础。对班主任工作的评价要秉持多元化、全面化的原则,强调动态性、可持续性的发展特点,着眼于班主任工作的综合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让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潜心研究工作规律,提升班主任工作的成效。考评指标应包括思想引领、班级管理、学业指导、履职履责、荣誉获奖等多方面,测评方式采取院系领导评、工作人员互评、任课教师评、学生评等,以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其次,科学的奖惩机制是关键。奖惩机制对增强班主任责任意识、形成良性的管理模式和高效的管理结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奖惩激励机制主要围绕学生满意度和工作业绩两方面展开。学生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学生满意度越高,意味着班主任所做的学生工作越好,责任心越强,班主任所获得的奖励就应越高;班主任履职情况决定了班主任工作的成效,应依据班主任对学生思想教育、班级整体发展、深入班级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用心程度,给予相应的奖惩,对没有作为的班主任要做出严肃处理,必要时退出班主任队伍。最后,激励型绩效考核是有效手段。激励型绩效考核是肯定班主任业绩、激活班主任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绩效考核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物质激励,如对班主任额外工作量给予相应的绩效认定和补贴,对积极开展德育科研、深入探索专业化管理工作的班主任给予绩效奖励;另一部分为荣誉奖励,如设立“荣誉班主任”“明星班主任”称号,开展“名师示范工作室”等,树立典型标杆并大力宣传,发挥其引领、示范和辐射的作用。
班主任队伍建设关乎高职院校的和谐稳定发展,关乎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新时代高职院校班主任必须恪守教书育人的责任与使命,不断提升和完善自身的综合能力,通过语言传授知识,运用言行传递能力,依靠思想塑造灵魂。用爱心和宽容做好学生思想的导航员,用责任和态度做好学生处事的领路人,用创新和能力做好学生智慧的开启者,“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努力积极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自己的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上指导学生,为高校育人工作做出贡献”②。
[注释]
①季红霞.星级评定:高职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创新理念[J].职教通讯,2012(32):58.
②项进,高歆.论高校班主任在育人工作中的地位及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75.
[参考文献]
[1]吴春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20.
[2]赵勇.高校班主任工作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
[3]卢健.教师队伍专业成长若干问题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
[4]吴林龙,张韬喆.深入把握习近平关于教师职责使命论述的理论内涵[J].思想教育研究,2017(5):11-14.
[5]朱红萍.新形势下高职班主任队伍成长建设机制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34):71-72.
[6]白卓群,潘晓艳,佟怡.高职院校辅导员与班主任工作协调机制思考[J].北京教育(德育),2018(1):56-58.
[7]于跃进,徐江虹.面向“90后”大学生的高校班主任队伍成长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6(12):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