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哲珺 贾 佳
(上海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200031)
1991年欧盟委员会(EC)、欧洲质量组织(EOQ)和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EFQM)共同发起成立欧洲质量奖(即European Foundation for Quality ManagementGlobal Award,简称EFQM 全球奖),是全球三大质量奖之一。现今EFQM 全球奖面向全球每年颁发一次,重在表彰卓越组织并帮助组织追求卓越,是欧洲授予卓越组织的最负盛名的奖项之一。无论是私营、公共还是非营利组织,只要在将战略转化为行动和持续改进绩效方面取得了无可争议的显著成效均可申请EFQM 全球奖。目前,在奖项设置上EFQM 全球奖包括卓越奖、杰出成就奖(单项奖)和创新奖(单项奖)。每年度在不同城市举办的颁奖典礼将对年度获奖组织予以颁奖。
为保持EFQM模型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自2018年起EFQM 对模型开展了数轮研究和修订。最新发布的EFQM模型由7 个考核部分组成,共计1000 分(参见图1)。就整个评审过程而言,EFQM 全球奖是依组织申请进行评审。评审委员会组织一支由4——8 名国际专业评审团队开展为期一周的现场评审。所有评审人员分别来自全球不同行业和组织,均接受过EFQM 严格的专业培训。
图1 新旧EFQM模型对比图
从近三年获奖组织名单来单,EFQM 全球奖获奖组织涵盖制造业、服务业、医疗、教育业和公共行政等领域。同时,我国越来越多的组织参与EFQM 全球奖角逐并斩获殊荣,如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度)、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2019年度)、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2018 和2019年度)。
日本爱德华·戴明质量奖(简称戴明奖)起创于1951年,亦是全球三大质量奖之一。戴明奖设置的初衷是为褒奖在质量控制或管理方面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了不可估量显著影响的组织或个人,由日本科学技术联盟(JUSE)负责管理。截止2021年,戴明质量奖已设近70年,其奖项的设置也经历多次变化,目前戴明质量奖共设有四种(参见表1)。
表1 戴明奖奖项设置
“戴明奖” 和“戴明大奖”的评价指标由3 个一级指标、5 个二级指标和7 个三级指标构成,主要评估组织在“组织目标和战略及最高管理层领导的建立(100分)”、“TQM 的有效贯彻实施(100 分)”和“TQM成效(100 分)”三方面的能力(参见表2)。整个戴明奖评审过程一般耗时10 个月左右,最新发布的2021年评审流程参见图2。
表2 戴明奖评价指标
图2 戴明奖评审流程
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1951年——2020年期间,共累积83 个获得“个人戴明奖”(目前“个人戴明奖”仅向日本国内开放),4 名海外学者获得“戴明传播与推广杰出服务奖(海外)”,258 家组织获得“戴明奖”,31 家组织获得“戴明大奖”。随着奖项设置的调整与成熟,日本戴明奖逐步淡化小微企业的概念,而将重心转向海外组织,截至2020年258 家“戴明奖”获奖组织中海外组织共计59 家,占比23%;31 家“戴明大奖”获奖组织中海外组织共计11 家,占比35%。但与欧洲质量奖(即EFQM 全球奖)有所不同的是,日本戴明奖主要获奖组织在类型上相对单一,基本以生产型企业为主。
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起创于1987年,由当时时任美国商务部部长马尔科姆·波多里奇(Malcolm Baldrige)提出并设立。不同于EFQM 全球奖和戴明奖,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不颁发给具体的产品或服务只颁发给组织,此外参评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的组织以美国本土组织为主。换而言之,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没有个人奖。在奖项设置上,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每年至多颁发18 个奖项,涉及六个资格类别,分别是制造业、服务业、小微企业、教育机构(1999年设置)、医疗卫生(1999年设置)和非营利组织(2007年设置)。
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评估模型称为“波多里奇卓越模型”,主要由战略、领导、顾客、人力资源、运营、结果以及核心价值观等7 个要素组成(最新框架参见图3)。整个波多里奇奖评审过程一般历时8 个月,具体评估流程涵盖独立和共识审核、现场审核、NIST和商务部终审、反馈报告五大环节。
图3 美国波多里奇卓越模型
据官方统计显示, 1988年——2020年期间,累积共有134 组织获得美国波多里奇奖,其中制造业获奖组织最多,占比23%(参见图4)。但值得注意的是,自2012年起,仅1 家制造业组织和1 家服务业组织获得美国波多里奇奖。由此可判断,美国波多里奇奖正逐渐向小微企业、教育机构、医疗卫生和非营利组织4 类组织倾斜。
图4 美国波多里奇奖获奖组织类型分布图
“中国质量奖”是我国在质量领域的最高荣誉,每两年评选一次,设“中国质量奖”和“中国质量奖提名奖”。“中国质量奖”参评对象既可以是组织,也可以是个人,其中组织涵盖制造业、服务业、工程建设行业生产经营组织,国防工业、武器研发制造维修设计单位,医疗机构,教育机构,一线班组(包括各领域QC小组)等多方面。中国质量奖(组织)的评价指标由4个一级指标、10 个二级指标和25 个三级指标构成,主要评估组织在质量、技术、品牌和效益等四方面的能力。除国家层面外,上海、深圳、广东、浙江、北京等省市亦先后结合各自实际发展情况设立质量奖奖励制度,其中上海是全国范围内最早实施政府质量奖励工作的城市,深圳是全国首创“市长质量奖”的城市。
为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质量高地,上海自2001年起设立上海市质量金奖,并于2008年增设上海市市长质量奖。目前上海市政府质量奖为年度奖,包括上海市市长质量奖和上海市质量金奖两个类别,两者具有梯度关系,均分“组织”和“个人”奖项,其中组织奖评审标准为国标GB/T 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DB31/T 1009《小企业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和DB31/T 1153-2019《医疗机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个人奖评审标准为地标DB 31/T 598《上海市政府质量奖个人评价准则》。
整个评审流程涵盖资格审查、资料评审、现场评审、综合评价等多个关键环节,其中质量金奖获奖(组织)主要面向制造业、服务业、小企业及教育、医疗等其他组织进行评定。从获奖情况看,2001年——2020年,上海市获市长质量奖组织19 家、个人14 位,获质量金奖组织177家、个人91 位(包括入围和复评组织和个人)。
为找出国内外质量奖在具体设置上的异同点,基于上述研究基础,开展全球三大质量奖与中国质量奖及上海市质量金奖的比对分析,具体对比情况详见表3。
表3 国内外质量奖情况对比分析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而整个质量奖评审是通过卓越绩评价来科学客观地分析企业管理的成熟度,帮助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促使企业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通过对国外三大质量奖、中国质量奖及上海质量奖的基本情况进行梳理分析,发现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整个质量奖的评审流程均涵盖“申报——资料评审——现场评审——颁奖典礼”等关键环节,而在评审对象、获奖组织类型和海外组织可否参评等方面国内外还是存在着一定差异(参见表3)。
通过对比分析,不难发现国外部分质量大奖的申报已向海外组织开放,同时参评组织的资格类别也趋向多元化,从起初聚焦制造业和服务业,逐步扩大到小微企业、医疗卫生、教育机构、政府部门和非营利组织。上海作为国际先进城市,是我国最早设立质量奖的城市,但目前在参评组织多元化和向海外组织开放方面处于进一步发展阶段,可结合发展实际率先进行探索,为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