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程的实践路径

2021-11-21 20:52孙秀丽
对外经贸 2021年8期
关键词:抗疫思政精神

孙秀丽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抗疫精神是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惊心动魄的抗疫实践中锤炼而成的,是当下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最为亮眼的精神标识,其内容具有重要的教育教学价值。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是青年一代继承和发扬中国精神的重要载体。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探索将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深挖抗疫精神所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发挥抗疫精神对于青年大学生的正确价值引领作用,用新时代的理论武装青年大学生的头脑,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

一、抗疫精神的生成逻辑及丰富内涵

(一)抗疫精神的生成逻辑

抗疫精神是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惊心动魄的抗疫实践中逐步锤炼而成,是中国人民用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艰苦拼搏谱写出来的,也是为抗击疫情而牺牲的烈士们的鲜血浸染而成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之下,体现了中国精神,凝聚了中国力量,是经历艰难困苦之后开出的一朵中国精神文明的绚烂之花,也是新时代中国精神的又一彰显。

(二)抗疫精神的产生过程

2020年9 月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表彰大会上将中国人民在过去八个多月抗疫实践中形成的精神高度凝练和概括为“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2]。这是在国家层面首次全面阐述、科学解析抗疫精神。抗疫精神的形成有其自身的演变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多个时间段,从不同的角度论述过抗疫精神的丰富内涵。2020年2 月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广大医务工作者一定要坚持下去,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3]2020年3 月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市考察时指出“武汉人民识大体、顾大局,不畏艰险、顽强不屈”“广大医务工作者真正做到了救死扶伤、大爱无疆。”[4]这些表述都为伟大抗疫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前期理论依据,为高度凝练和概括抗疫精神提供了充足的精神滋养。

(三)抗疫精神的丰富内涵

1.生命至上。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上至百岁老人,下至刚刚出生的婴幼儿,国家医保全部提供免费治疗,把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是中国共产党为“为人民谋利益、为民族谋复兴”初心使命的充分展现,印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举国同心。中国人民历来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历史上每一次中华民族面临重大挫折和自然灾害时,中国人民始终能秉持万众一心、同甘共苦、“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传统道德品质,齐心协力,战胜困难。这种不顾个人安危、牺牲个人利益,将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伟大团结精神,正是我们战胜疫情的关键力量。

3.舍生忘死。在抗击疫情的严峻斗争中,身处一线的医疗工作者、公安干警、志愿者,以舍生忘死的奋斗精神,书写了中国历史上可歌可泣的抗疫篇章。很多人甚至因为过度劳累,牺牲在了抗疫的最前线,他们以身殉国,为了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其行感天动地、其心可昭日月。2020年4 月4 日,庚子年清明节,国旗半垂,举国同悲,我们共同悼念在抗击疫情一线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和逝世同胞。

4.尊重科学。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遵循科学规律是中国人民战胜重大险难事件的不二法宝,也是中国人民敢于创新的实践精神写照。无论是疫情初始抢建方舱医院,还是后期的疫苗研发,都是尊重科学的充分展现。

5.命运与共。中国在抗击疫情中,积极参与全球疫情防控,多次为其他国家提供防疫物资和共享治疗方法,为全球卫生公共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更好地诠释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二、抗疫精神所蕴含的思政教育教学价值

2020年9 月26 日,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印发通知,对全国各类学校结合开学入学教育开展抗疫精神宣传作出部署,要弘扬伟大抗疫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由此可见,抗疫精神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教学价值,学习和弘扬抗疫精神是思政课又一鲜活的历史素材和时代案例。

(一)抗疫精神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度契合

在与“新冠”肺炎疫情战斗最为激烈的胶着状态下,14 亿中国人在党中央的一声号令下,改变了延续千年的过年习俗,自觉在家隔离,2020年底我们又积极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都做出了无愧于国家和历史的贡献,都充分体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正是思政课立德树人的首要要求,也是青年大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前提基础。从中国古代的屈原、文天祥等到近现代为中国革命事业而壮烈牺牲的方志敏、黄继光等烈士,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乏满怀爱国热忱的英雄人物,但也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我们如此近距离地直面爱国主义。在与“新冠”疫情的战斗中,每个中国人切身体会到有国才有家,家国不可分的唇齿相依之感,爱国主义精神在每个人的居家隔离生活中升华、凝练、浸润、彰显,给每个人上了最为生动的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悄悄流淌进当代中国人的血液之中。

(二)抗疫精神蕴含的集体主义精神与思政课助力青年大学生成才的正确价值观引领高度契合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集体主义精神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充分彰显,一封封请战书、一个个感人的抗疫故事,都是正确处理自我利益与集体利益、自我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生动写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5]其实质就是坚持集体主义精神,发扬和谐友爱、互帮互助的优良道德传统,集思广益抗疫情,团结一心战困难。正是在集体主义精神的感召之下,在疫情防控中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八十多岁的院士亲自赶赴疫情重灾区;十天时间建成了两座方舱医院;近一千多万人口的武汉生活资料供应充足;以最快的速度、最强大的科研力量投入疫苗研发工作。我们要将这些典型人物、典型案例总结好、运用好。用这些最鲜活的思政教育素材,旗帜鲜明地加强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他们定准人生基调,树立人生坐标,怀揣远大理想,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实现个人的人生追求和价值。

(三)抗疫精神蕴含的求实创新精神与思政课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标高度契合

疫情导致世界各国的经济呈现下滑趋势[6],也使得2020年中国GDP 增速大幅下滑,使我国近年来一直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经济形势不得不按下暂停键。整个疫情防控过程,党中央高度重视疫情可能会造成的大范围传播和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始终秉持着求实创新精神进行科学防控和治理。而实事求是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正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最需具备的能力。思政课中要使青年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我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既不盲目自信,认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短时期内就可以实现的目标,也不妄自菲薄,认为共产主义是难以实现的空中楼阁。经历过疫情考验浴火重生的当代青年人必将秉持求实创新精神,踏踏实实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之路。

三、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一)找准把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程的衔接点

课堂是思政课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要找准抗疫精神所蕴含的思政教育教学价值与思政课课程体系的精准衔接点,将价值观寓于知识体系的转化,把抗疫精神的丰富内涵与意义层次递进地融会贯通于思政课的课程体系中,将抗疫精神潜移默化地寓于价值观引领之中。如抗疫精神所展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与思政课的多门课程进行精准衔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可以将弘扬抗疫精神与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统一、中国精神及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等篇章精准衔接,引导学生树立鸿鹄之志,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将青春梦想挥洒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将抗疫精神用于讲述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情怀,立足抗疫实践,讲述抗疫精神的演变过程,全面分析党中央的抗疫决策部署,引导青年学生认识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可通过中西方的抗疫结果对比,引申出两种制度优劣对比,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党的执政核心地位,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和拥护者。

(二)多角度开展抗疫精神的专题讲座

校园环境氛围营造是继承和弘扬抗疫精神的有效途径和手段,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启迪学生心智、完善人格塑造,润物细无声地增强抗疫精神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因此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校园文化活动,如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组织收看抗疫主题视频,结合写观后感,共同感受抗疫精神所蕴含的磅礴中国力量和无穷的中国精神;也可邀请身边的同学或者抗疫先进人物分享自己的抗疫志愿者经历,增强抗疫精神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自己动手制作抗疫宣传画报,潜移默化中增强抗疫精神的影响力和宣传力,增强抗疫精神的文化感染力和亲和力,让抗疫精神不再遥远,润物细无声地将伟大抗疫精神所蕴含的价值力量转化为同学们自觉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三)增设抗疫精神教育的实践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7]抗疫精神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提供了新的平台和选择,利用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抗疫主题实践活动,可以邀请有抗疫经历的医护人员分享自己的抗疫经历,感受他们的责任担当和无私奉献精神;学校也可组织学生到抗疫英雄烈士的家乡或墓地开展祭扫活动,运用浸润式教学法增强抗疫精神的实践教学效果。教师在相应的课程学习结束后,可以布置和抗疫主题有关的课后调查任务,鼓励学生开展实地走访,形成调研报告。

一场抗击疫情催生出了伟大的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折射出新时代的光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却迈入了新的征程,这些都需要青年大学生以奋勇争先、昂扬向上的精神姿态迎接新的困难和挑战。马克思主义认为,思想、观念、精神、意识归根结底来自现实的运动,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我们一定要充分挖掘抗疫精神所蕴含的思政教育教学价值,在实践中运用好、把握好这一中华文明精神家园的瑰宝,让抗疫精神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力量源泉!

猜你喜欢
抗疫思政精神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团结抗疫
虎虎生威见精神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