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曦曦 钱永坤
摘 要 在助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背景下,从教研活动现状出发,在传统教研工作基础上厘清教研活动各个环节应用互联网思维,试构建一种线上线下混合的教研模式,以突破教研活动的地域限制,转变传统教研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实现跨区域联动教研工作转型发展。线上线下混合教研活动的开展需要一个配套完善的教研活动网络平台,实现在网络环境中异地同步听评课、协同教研、研修培训等活动,实现教学教研活动可预约、教研现场可互动、教研反馈可查询、过程资料可下载、活动效果可评估。
关键词 混合教研活动;互联网+教研;教研信息化平台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15-0025-02
1 教研现状分析
教研即教学研究,是在理论指导下对教学现象、问题和过程的研究活动[1],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常规教研活动以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经验交流为主,教务部门统抓各教研组自主开展主题教研活动为辅,存在的问题有:在教研活动的管理上存在教研活动信息发布渠道不统一、跨校跨区域教研活动参与人数统计不准、因时间限制教师实际参与面小、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次数难以精确统计、教研数据整理与汇总效率低下、教研活动过程性记录重复低效、材料的归档过程费时费力等问题;在教研活动效果上存在教研不够深入、不够及时,教研结果没能得到及时反馈等问题;教研活动的组织管理以及活动材料整理、打印、归档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教研活动质量不高,教研活动针对性、系统性与计划性较差等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改善。
以笔者所在地吴江区为例,吴江区已经成功举办一次长三角教育一体化高品质课堂展示活动,上海青浦、浙江嘉善的22位名优教师献课,2000名与会教师热情高涨,掀起长三角课堂研究与教育改革的新浪潮。在本次长三角教育一体化高品质课堂展示活动中,江苏省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首次尝试扫码在线评课功能,克服在有限时间内因参与教师人数众多而无法全员交流的弊端,提升教师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但由于受到场地和时间限制,存在很多优秀的公开课教师无法一一亲临现场听课学习,开课的教师不能一一了解大家的评价,主办方无法满足一位教师同时参与几个分会场的评课活动等难题。
后疫情时代涌现出在线直播教研、远程协同教研、数据驱动的精准教研等多种形态的教研方式[2]。“互联网+”技术为破解传统教研数据不准、资源不足、时空受限等难题带来新机遇。《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着力加强教师教研新模式的探索与推广”[3],更是为探索教研模式改革带来强劲动力。鉴于此,研究“互联网+教研”模式,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研实现优势互补,满足多元主体的教研需求,为教师参与跨校区教研活动减负增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促进教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2 混合教研活动模式
线上线下混合教研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教研活动中的角色、内容、资源、环境、评价各环节进行深度融合,以专业的教研信息化平台为基本工作环境,将传统的教研模式和现代创新的教研模式相结合,超越不同模式之间的简单相加,汇集两者优势,形成一个低成本、高效益的优化教研方案。如图1所示,线上线下混合教研强调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对教研活动进行精细化设计并参与教研活动的全过程,加强教研活动的计划性和教研主题的针对性与时效性,解决纯线下的传统教研活动中存在的困惑,实现创新的教研模式。
3 混合教研网络平台的功能设计
线上线下混合教研活动将互联网思维有机融入传统教研工作的全过程之中,搭建一个融教研活动的信息发布、反馈评价、数据统计、材料归档、证书打印于一体的教研平台,实现在网络环境中同步听评课、协同教研、研修培训等活动;实现教学教研活动可预约、可互动、可查询、可下载、可评估,全面提升教研工作的品质,促进教研工作的转型与发展,提高教研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在具体操作上,一般可以分为线上活动组织、线上线下活动实施、线上线下活动管理三个阶段。
3.1 线上活动组织
教研活动的参与角色包含教师、教研职能部门、教学单位、教研员、教学专家、企业专家等相关人员。教研活动组织者在发布活动前,可以借助互联网络将活动主题及相关人物介绍内容以图文、短视频等形式呈现给参与者。便于教师提前做好交流学习的准备,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教研平台将提供以下活动前的预热功能。
3.1.1 教研活动的信息发布 教研活动组织部门在平台上发布教研活动通知,主要包括教研主題、时间、地点、形式、参与方式、参与对象以及其他相关事宜。如果是小范围内指定参与人员的教研活动,可以进行点对点的定向信息发布。信息发布成功后立即生成报名通道以及报名二维码。
3.1.2 在线报名 参与教研活动的本校教师可以选择一键报名或者根据教研活动具体情况进行信息填写,比如参与时间段、地点等。参与活动的外校教师扫码报名,在线填写姓名、单位、学科等信息。如果在教研活动开始前因故无法参加的可以在线请假。
3.1.3 在线审核 教研活动负责人在线进行批量审核。若为大型线下教研活动,审核后发出正式活动函,将包含活动时间、地点(包括导航地图)、停车位、用餐、座位安排等的信息发至教师手机端。审核完毕后,组织者可以导出本次教研活动的报名信息。
3.2 线上线下活动实施
传统线下教研中,很多教师处在信息接收者、被动学习者位置,接受统一培训,影响其专业视野和发展路径。线上教研的一个突出优势在于可以跨时空,改变传统教研在同一范围内发放统一资源的供给方式,满足教师个性化的教研需要。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研中,教师将获得不一样的参与感与获得感:一方面,既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自主选择符合自身独特兴趣爱好、专业发展的多样化的教研资源,又能参与线下小范围的教研活动;另一方面,既可以在更加平等宽松的网络环境中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进行多形式多维度精细化评价的新型协同教研,又可以进行面对面的现场交流学习。教研网络平台在活动组织与实施方面应提供以下功能。
3.2.1 签到打卡 教师通过活动签到功能大大减少纸质签到的入场时间,提高效率。
3.2.2 活动记录 教师从两个方面进行教研活动的现场记录:一方面在研修手册上进行纸质活动记录,另一方面在线上进行主观评价、分指标评价以及精细化评价。活动记录的形式除了文字以外还可以是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师在教研活动过程中可查看其他教师的评价,通过这种探究式、合作式的评价促进专业发展。
3.2.3 直播点播 教师可以通过线上直播或点播功能参与名师课堂、专家讲座等教研活动。在播放过程中,教师通过截屏、发送弹幕、在线评课等方式参与和其他教师一起同步听评课、协同教研、研修培训等活动。
3.3 线上线下活动管理
管理部门通过教研平台提供的查询、下载以及打印功能,可以有效加强教研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减少重复与失误,提高工作效率。
3.3.1 数据统计 教研职能部门对报名或参与教研活动的人数进行快速统计与汇总,对教师的现场评价以及量化评价数据进行分析与导出。
3.3.2 活动查询 教师个人和教研职能部门可以查询参与或主办的教研活动主题、时间、地点、人数等信息。
3.3.3 附带功能 提供活动图片、视频等资源下载,根据签到及评价情况提供证书、证明打印等附带功能。
4 结束语
未来,三地将通过整合要素、叠加优势、多向融合、创新发展,努力实现教育“理念融通、信息互通、资源贯通”和“思想共鸣、经验共享、价值共建”的联合效应,打造教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标杆,依据平台的设计尽可能地完善教研平台功能,努力为示范区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军哲.让教研成为一线教师生存常态[J].中国教育学刊,2010(3):58-60.
[2]胡小勇,张华阳.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教研:热点变迁、前沿及趋势[J].教育信息技术,2019(1):7-11.
[3]Chaomei C. Science Mapping: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ournal of Data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17(2):1-40.
[4]劉清堂,张思,范桂林,等.教育大数据视角下的内容语义分析模型及应用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1):54-61,93.
[5]王丽珍,刘佳星.教育大数据对网络教研的影响[J].中国电化教育,2016(11):51-55.
[6]冯立国,刘颖.开放大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若干问题:定位、角色和职责与职业发展[J].中国远程教育,2016(8):72-78.
[7]胡小勇,朱龙,冯智慧,等.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趋势与方向[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6):12-19.
[8]李立君,丁新,武丽志.教师工作坊网络研修的“重要他人”研究:人类发展生态学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
2015(2):90-9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