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质量分析

2021-09-18 09:27王惠群韩炜牛彪虎汤榕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16期
关键词:公共事业用人单位毕业生

王惠群,韩炜,牛彪虎,汤榕

宁夏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宁夏银川 750004

随着高校毕业生规模的逐年剧增,产业升级转型背景下社会岗位需求与毕业生供给失衡,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1]。医科院校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成为能够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共组织中从事管理、研究和行政工作的高素质现代管理人才,但由于该专业辨识度低、就业相关度低、人才培养目标难以量化等问题使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加[2-4],就业问题主要表现为就业压力大、就业结构不合理、就业稳定性差、就业满意度低。就业质量不仅影响毕业生的就业信心以及职业生涯发展,对医科院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也有重大意义,从就业质量的角度深入的认识和研究就业问题是目前研究者们关注的重点[5-6]。就业质量的跟踪调查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准确掌握毕业生就业现状,指导新形势新业态下的就业决策具有关键作用[7-9]。

该文在剖析宁夏医科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7—201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和用人单位两个主体的调查,反馈毕业生就业状况以及就业单位的用人意见,为医科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提供建议参考。

1 研究对象与内容

该研究采用电子问卷邮件发放和电话随访的调查方式,研究样本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宁夏医科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7—2019届毕业生,总人数103人,调查问卷发放103份,收回合格问卷98份,合格率95.15%。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毕业生就业质量(毕业生基本信息、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就业率、就业流向、薪酬状况及就业单位专业对口度、就业状况的满意度、毕业生自身职业期待吻合度、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反馈等)。

第二部分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7—2019届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总单位数为84个。调查问卷发放84份,收回合格问卷72份,有效率85.71%。问卷内容主要包括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单位主体的名称、地址、单位属性、用人单位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综合能力及综合素质评价、就业建议等)。

2 就业现状分析

2.1 毕业生规模和结构

毕业生规模:98名毕业生中,2017届为28名,占比28.57%,2018届为33名,占比33.67%,2019届为37名,占比37.76%。

毕业生性别结构:毕业生中,男生31名,女生67名,女生人数较多。除2013级外,其他各级男生人数均少于女生人数,男女比例不平衡。

毕业生生源结构:毕业生生源来自全国12个省份(市/自治区),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源为主,所占比例为75.51%,省外生源主要来自甘肃省(4.08%)、江苏省(3.06%),还有重庆、福建、河南、湖北、江苏、江西、内蒙古、陕西、四川等省份(各占2.04%),以及浙江省(1.02%)等。其中宁夏生源人数每年都在增加,外省生源逐级递减,且2015级毕业生均为宁夏生源(内蒙古生源为14级留级生),招生逐渐偏向于本地生源,缺乏地域交流。

2.2 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就业率: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为82.14%,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3.94%,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1.89%,总体就业率为89.80%,就业率总体较高但缺乏稳定性。

毕业去向:3届毕业生毕业去向主要以签订劳动合同(27.55%)、签订就业协议(23.47%)、国家与地方基层(18.27%)为主,升学人数逐年递增,考研逐渐成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去向选择。

2.3 就业流向

就业区域分布:宁夏回族自治区内为2017—2019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地区,占比66.33%。2017届毕业生省内就业占比50.00%,2018届毕业生省内就业占比为75.76%,2019届毕业生省内就业占比为70.27%。此外,省外就业毕业生主要流向了陕西(4.08%)、河南(3.06)、重庆(2.04%)、湖北(2.04%)、江苏(2.04%)、江西(2.04%)。大部分毕业生就职于省内,省内毕业生主要流向了银川市(50.77%),加剧了就业压力。

就业行业分布:2017—2019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主要流向了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37.21%)和卫生和社会工作(25.58%)以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15.12%),就业方向与学校的专业培养方向相符。

就业职业分布:2017—2019届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主要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30.23%)、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4.42%)以及其他人员(16.28%)等,其次为教学人员(6.98%)、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商业和服务人员、公务员等,占比均为5.81%,还有占比为4.65%的金融业务人员(图1)。就业职业分布直观反映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业难“对口”现象。

图1 2017—2019届毕业生就业职业分布

就业单位分布:2017—2019届毕业生所在单位主要分布在其他企业(23.26%)和医疗卫生单位(19.77%),其次为机关(12.79%)、其他事业单位(11.63%)等。就业单位分布数据表明就业现状与学校设定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为各类公共事业行政管理部门、医疗卫生管理机构和医学院校、各类社会保障及保险等部门机构储备生源的培养目标基本符合。

2.4 薪酬水平

近3届毕业生的月薪资处于2000~3000元占10.20%,大多数处于3 000~4000元占50.00%,处于4 000~5 000元占23.47%,处于5 000~6 000元占2.04%,6 000元以上占2.04%。其中12名毕业生升学,无薪资,占比为12.24%。可以看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薪资待遇普遍较低,只有少数毕业生待遇较高。

2.5 专业相关度

38.37%的毕业生认为目前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及技能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度并不高。从事不相关工作的原因主要为“想找相关工作,但是机会很少”(52.83%)和“想找相关工作,但不符合要求”(35.85%)。从事不相关工作的根本原因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就业机会少,且大多数不符合相关工作的要求,就业形势依旧严峻。

2.6 就业满意度

2017—2019 届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总的满意度为47.68%,处于较低水平;其中对工作薪酬的满意度最低,为26.74%,工资低是影响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2.7 职业期待吻合度

2017—2019 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总体吻合度为37.21%,其中“很符合”所占比例为5.81%,“比较符合”所占比例为31.4%;但“比较不符合”和“很不符合”“一般”占比74.42%。可见目前已落实的工作中大部分不符合自身的就业期望。

2.8 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反馈

近3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对于宁夏医科大学教育教学的评价信息显示,毕业生对学校总的满意度为78.57%,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对任课教师的满意度最高,为83.68%,见表1。

表1 2017—2019届毕业生对母校的综合评价(人)

母校推荐度:2017—2019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整体较高,66.33%的毕业生愿意向他人推荐自己的母校;23.47%的毕业生不确定是否向他人推荐母校;仅有10.20%的毕业生不愿意向他人推荐母校。大部分毕业生对于母校有较强归属感。

3 用人单位调查

3.1 用人单位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

用人单位对2017—2019届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满意度为86.11%,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对道德素养和身心健康的满意度最高,分别为84.72%和86.11%;创新意识和专业技能最低,均为63.89%,见表2。可以看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仍有待提升。

表2 用人单位对2017—2019届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用人单位数)

3.2 用人单位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综合能力评价

用人单位对2017—2019届毕业生综合能力的满意度为79.17%,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对团队合作和情绪感知的满意度最高,均为81.94%;发现和解决复杂问题及逻辑推理满意度最低,分别为69.44%和66.67%。见表3。

表3 用人单位对2017—2019届毕业生综合能力评价(用人单位数)

3.3 用人单位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

①招录的侧重点:用人单位在录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主要侧重于综合素养和管理能力,分别占比77.78%、76.39%。见图2。

图2 用人单位招收侧重点

②招聘途径:用人单位主要的招聘途径是单位公开招聘,占比为51.39%,其次为教育主管部门统一招聘、校园招聘、线上招聘,占比均为15.28%。

③招聘指导:用人单位希望学校能够提供的就业指导主要为就业法律、政策专业指导和专业发展方向,占比均为73.61%,其次为应聘技巧指导,占比56.94%,以及求职心理辅导,占比52.78%。

4 讨论

培养综合型和管理型人才是医科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校教学改革和就业指导的开展。该文调查结果显示,宁夏医科大学2017—2019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主要存在以下就业问题:

4.1 就业质量低

从就业率及毕业去向、就业流向、薪酬水平、专业相关度、就业满意度、自身职业期待吻合度以及求职过程等多维度对2017—2019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数据分析,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处于较低水平。主要体现在就业率较高但缺乏稳定性;就业岗位主要以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为主,其次才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呈现就业难“对口”现象;薪资待遇普遍较低;作为医科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后只有极少数人从事卫生领域工作,大部分毕业生就业于非卫生领域,就业相关度、就业满意度处于较低水平,反映出就业对口难、就业质量低的现实困境。

4.2 人才培养模式需完善

当前,各大高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统一,尤其是医科院校对于这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并不明确,课程设置并不科学,导致学科性和职业性发展有失协调[10]。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认为目前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但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度并不高,毕业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反馈中相较于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来说,对学生工作的满意度和对实践教学环节的满意度相对较低,说明该专业人才培养的体系设置需要更多地考虑与就业接轨。

4.3 缺乏创新意识与专业技能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满意度较高,但是根据用人单位对2017—2019届毕业生综合能力评价显示,毕业生创新意识和专业技能较低;发现和解决复杂问题及逻辑推理满意度次之,可以看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及发现和解决复杂问题及逻辑推理等综合能力较欠缺,需要从专业培养的角度出发,以期得到改善。

4.4 就业指导定位模糊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用人单位主要的招聘途径是单位公开招聘,其次为教育主管部门统一招聘、校园招聘会、线上招聘。可以看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人才招聘途径单一,渠道窄,缺乏创新。用人单位希望高校能够提供的就业指导主要为就业法律、政策专业指导和专业发展方向,其次为应聘技巧指导以及求职心理辅导。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无法准确把握专业发展方向,以及对就业法律、政策等不熟悉是影响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

5 建议

针对宁夏医科大学2017—2019届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基于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提出如下建议,有助于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进一步丰富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内涵,促进毕业生就业质量提高。

5.1 创新就业出口

改进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加强学校就业信息平台的发展,建立贯穿整个就业管理过程、征聘服务和数据分析的在线平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实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加强学校、企业、政府协同合作,坚持产学研一体模式,拓展毕业生的就业途径;学校还可适当增大本专业的研究生招生比例,增强专业再塑性,提高人才专业能力,促进就业质量提高,为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高增添助力。

5.2 更新培养内容

针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辨识度低、培养内容较笼统的问题,建议医科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进行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制定时依托管理学、医学两大主干学科优势,突出对专业知识和能力(医学、管理学)的要求,基于岗位胜任力设置课程[11],构建实践教学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12],强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职业价值和应用价值,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尤其是适应卫生领域的新形势、新业态,突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专业性与医学性,提高就业相关度及就业稳定性。

5.3 提升综合能力

结合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改革、实践教学共同促进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突出创新意识和专业技能并重、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并重的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法[13-14];通过导师一贯制制度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学习能力,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的培养[15-16]。

5.4 完善就业指导

依托学校项目与资金资源,开展专业课程和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就业培训;提供就业法律、政策专业指导、应聘技巧指导、求职心理辅导等主题的就业指导;建立产教融合实践实习基地,形成一套从新生入学、专业实习、创业就业都有行业企业及专业人员引导的培养体系。增加多方向、多渠道实习途径,扩展毕业生就业空间。

猜你喜欢
公共事业用人单位毕业生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公共事业管理的局限性及管理方式选择
促进社会资本进入南昌社会公共事业领域的研究
基于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公共政策课程实践教学研究*——以广州大学为例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