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河南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

2021-09-17 01:49:59王枫霖段瑞鹏
体育时空 2021年10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课程思政体育教学

王枫霖 段瑞鹏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1)05-029-02

摘  要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讲话精神,全国高校正掀起推进“课程思政”研究的热潮。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课程思政”视域下河南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进行分析。文章首先对河南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融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然后从建立体育德育评价体系、提升体育教师思政素养、提高公共体育课程设计质量三个方面为河南省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体育教学  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理念已在全国掀起热潮,其在今后的高等教育发展领域中呈必然趋势,也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中的一个新时代课题。各大高等院校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也积极挖掘各种课程的思政元素,要求学校各种课程都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共同发挥育人功能。体育教育旨在身体练习为手段,培育学生增强体质,健康人格,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理念旨在立德树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将体育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融合,不断挖掘体育课程融合“课程思政”元素,能够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自我修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作用

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存在对于培养学生的强健体魄和健全其人格,以及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其中,体育课程还能处处体现着德育的功能。现代大学生面临较大的学业、毕业与就业等多方压力,体育课程有助于促进学生宣泄不良情绪,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河南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体育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中心环节,也是高等学校必修的公共课程之一。体育教学过程中蕴含着独特而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体育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融合能够全面培养人才,以“课程思政”理念统领体育教学改革,落实深化体育课程改革,贯彻育人、育德目标,为实现体育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相融合奠定基础。

(一)体育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元素,为体育课程改革提供可行性

首先对学生个人而言,其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这有助于锻炼他们的坚强意志与其他优秀品质;其次,学生参与体育竞赛总会面临胜负,这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借此可引导学生正确理性地看待胜负,不管输与赢都应胜不骄、败不馁;再次,体育竞赛的公开和固定的规则是需要每一位参赛者遵循的基本内容,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自身行为的规范。体育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德育功能,对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二)体育课程和思政教育相融合,落实体育课程目要求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立德树人”为教学任务,同时将思政教学元素融入体育教学过程,也是落实体育课程目标的要求。体育课程中包含许多寓教于乐的项目,这些项目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品质,建立起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为大学生的未来发展道路奠定基础。所以,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体育课程更具有同向育人的优势。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体育教学目标建设过程中,运动机能、运动参与和身体健康目标主要是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基本技术知识,而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主要是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社会环境适应和社会意识的要求,最终实现终身体育。因此,要以加强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为契机,实现“育体”和“育人”的完美融合。

三、河南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高校的课程思政教育主要是以促进学生思政道德水准不断提升,内涵修养不断完善,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的。为此,应不斷深入改革高校体育课程,在传授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外,还要深入挖掘体育课程思政元素,并将之融入体育课程中,以期将学生真正培养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响应国家号召,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在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指导下,“课程思政”理念是新时代发展产物,顺应了新时代的教学理念。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从而发挥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作用,因此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一直以来,高校体育课程更多关注的是技能目标、参与目标、身体健康目标的达成,而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思想教育目标较为忽视。为此,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加快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实现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二)紧跟时代步伐,发挥体育精神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同时还要着力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时代新人。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将“课程思政”理念加以融入,一方面是跟紧时代步伐,注重践行素质教育和培养综合型人才;另一方面是深入挖掘体育课程的思想政治元素并融入其中。将两者融合,必然成为新时代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趋势。

四、河南民办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具体策略

(一)建立体育德育评价体系

河南各大民办高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一直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体育德育方面体现的不够明显,主要是体育教学未制定出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只注重了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忽视了德育教育方面。在顺应新时代“课程思政”新理念下加快体育教学改革,并与思政教育相融合,首先需要各高校主管教学的领导要落实会议精神,站在顶层角度对体育思政教育评价体系进行设计;其次是在德育的评价过程中注重过程性评价,明确提出体育德育考核的具体标准,将德育评价与平时成绩挂钩,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最后要制定一系列细化标准和奖惩制度,设定体育德育加分项目并与绩效薪资有机结合,以此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为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提供基础支撑。

(二)提升体育教师思政素养

教师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要想增强体育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功能,就要提高体育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和能力。首先,学校可以邀请经验丰富的思政教师与体育教师共同探讨体育思政相关问题;其次,加强对体育教师思想政治的培训和开展讲座,提高教师体育思政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鼓励其对体育思政教育进行创新;最后,定期开展体育教师有关体育思政教学的教研会,对课堂教学环节与设计开展评价与讨论,并以严格的考核制度确保教师的思政素养得到提升。

(三)提高公共体育课程设计质量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应重点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视角去构思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的设计。首先,要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仅注重传授运动理论和技能的理念,强化灌输“课程思政”理念,落实体育课程育人目标;其次,深入挖掘体育课程蕴含的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充分合理安排和设计体育课程资源,把不同的思政教育资源融入体育教学之中;最后,发挥体育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隐性思政教育的作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体育教学,以此正确引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五、结语

思政教育在高等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应不断深化,强化灌输“课程思政”新理念,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设计基于学生身心和思想发展的课堂教学,构建新颖课堂。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切身感受体育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力争在精神层面不断充实自己。

参考文献:

[1]程斌.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实施思政教育路径研究[J].山西青年,2019(20):25-26.

[2]徐娆娆.大思政视域下大学体育课程育人路径[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36-40.

[3]姜韵宜,莫俊峰,李宏芳.财贸素养教育“五板块”育人模式实践与探索[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8(05):5-8.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课程思政体育教学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7:21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7:11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8:02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5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