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晨 田 文 夏绍友 杨华夏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北京 100853)
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是头颈部及人体内分泌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认为HT 与PTC 发生有关,两者容易合并出现,HT 可能是PTC 发生的危险人群,合并HT 可能影响PTC 发生、发展和预后[1]。颈部中央区淋巴结(central compartment lymph node,CCLN)是PTC 转移的第一站[2],目前国内外术中均推荐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central lymph node dissection,CLND),以降低术后复发与远处转移风险[3],但对于清扫范围仍有一定争议,尤其是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lymph node posterior to right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LN-prRLN)的清扫[4]。由于解剖原因,临床上在行CLND 时容易忽略LN-prRLN,这可能主要是考虑到手术安全性和难易程度。PTC 合并HT患者LN-prRLN 转移特点及术中如何清扫,临床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比较PTC 合并HT 与单纯PTC时LN-prRLN 分布与转移特点,重点分析PTC 合并HT 患者LN-prRLN 转移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这一区域淋巴结清扫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5年7月至2019年12月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收治的123 例PTC 合并HT 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7 例、女86 例,年龄22~55 岁,平均(35.5±6.0)岁。病例纳入标准:①术前检查完善,首次行甲状腺癌根治术;②术中均进行CLND;③术后病理结果证实PTC 合并HT;④临床资料完整可靠。病例排除标准:①既往有甲状腺或颈部手术史;②术前已确诊为HT 并进行规律治疗;③合并先天性或获得性全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④合并其他系统恶性肿瘤。并随机选取同期本院行甲状腺切除术的150 例单纯PTC患者作为对照组,其均未合并HT,其余纳入排除标准同观察组。
全部患者均由同一主诊组手术医师完成,术前根据癌灶部位、病理等检查结果决定手术方案。均采用全身静脉复合麻醉。依据“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中手术方式适应症选择原则[5],采用全/近甲状腺切除术。同时进行包括LN-prRLN 在内的CLND。具体操作方式:
1.2.1 解剖与显露喉返神经(recurrentlaryngeal nerve,RLN)
术中全程应用inomed Medizintechnik GmbH公司C2 神经监测仪监测RLN。以气管食管沟为解剖标志,显露RLN。双侧RLN 走行位置略有不同,左侧RLN 多位于气管食管沟外侧;右侧RLN 多贴近气管食管沟。沿气管食管沟方向解剖直至找到RLN,并由下向上解剖直至显露RLN 甲状腺段全程[6]。
1.2.2 同时行甲状腺切除与淋巴结清扫 术中见PTC 合并HT 组甲状腺腺体呈弥漫性病变,充血明显、质地偏脆,脂肪组织中的淋巴结多且密集。观察组甲状腺腺体致密,质地偏硬,脂肪组织中的淋巴结单个多见,少数可见融合成片。在切除峡部及锥体叶时,沿气管前的筋膜统一切除气管前与环甲膜淋巴结,在切除腺叶时同时清扫甲状腺周围淋巴结。
1.2.3 行左侧气管旁淋巴结清扫 左侧气管旁淋巴结均位于RLN 的表面,位置表浅,给予常规清扫。
1.2.4 行右侧浅层气管旁淋巴结清扫 右侧气管旁淋巴结的解剖结构复杂,全程暴露RLN 后,即可发现RLN 浅层淋巴结与环甲膜、甲状腺周围、气管前淋巴结相连,需首先游离RLN 浅层淋巴结的周围结构,沿气管侧壁游离食管,自胸骨上窝气管前组织开始,向上经气管侧壁直至甲状腺下动脉与RLN 的交叉处,随后由此反向向下,沿右颈血管鞘内缘分离颈总动脉,直至头臂动脉深面,游离完全后切除浅层淋巴结及气管前、环甲膜等其他部位的淋巴结。
1.2.5 对LN-prRLN 进行单独清扫 RLN 浅层淋巴结清扫后,继续向RLN 深部进行淋巴脂肪组织游离至深层淋巴结周围的倒三角形区域,向外至颈总动脉内侧缘,向内至食管旁;游离结束后将其向内侧牵拉,小心将淋巴脂肪组织与颈深筋膜分离,之后将深部淋巴脂肪组织在RLN 内侧环绕、上提至RLN 前方进行切除。
LN-prRLN 清扫时应加强对甲状旁腺的保护[7],以及出血的防范 。
收集全部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数量、大小、部位、病理类型、有无侵犯包膜、中央区淋巴结与颈侧区淋巴结转移情况,淋巴结分期、术前血TSH 水平及有无术后并发症。
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以±s表示,2 组比较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 秩和检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来探讨观察组发生LN-prRLN 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以P<0.05 或P<0.01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123 例中有58 例行甲状腺右侧腺叶(包括峡部)切除+右侧CLND,53 例行甲状腺双侧腺叶(包括峡部)全切除+双侧CLND,12 例由于肿瘤仅累计甲状腺峡部而行甲状腺双侧腺叶(包括峡部)次全切除+双侧CLND。术后病理结果提示有33 例(26.8%)LN-prRLN 转移,其中有6 例为单纯LN-prRLN 转移,27 例合并甲状腺周围、环甲膜、气管前等其他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两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LN-prRLN 总转移率与单纯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此外,观察组、对照组分别有18 例(14.6%)、25 例(16.7%)同时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均为临床淋巴结阳性患者,术后证实分别有15 例(83.3%)、23 例(92.0%)发生颈侧区淋巴结转移,2 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n(%)]
结果表明,观察组癌灶最大径>2.0 cm、癌灶数量≥2 个、癌灶位于甲状腺下极、肿瘤侵犯包膜、甲状腺周围组织、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总数≥5 枚、合并其他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LN-prRLN 转移发生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观察组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的LN-prRLN 转移发生率比较
(续表2)
以是否发生LN-prRLN 转移为因变量,对上表中各因素根据表3 进行赋值,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癌灶数量≥2个与肿瘤侵犯包膜是观察组LN-prRLN 转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4)。
表3 因素赋值表
表4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LN-prRLN 概念2014年由国内张品一首次引用,此前“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分类与术语”中未见类似描述[8],既往只是将其统称为右侧食管旁淋巴结[9]。现代解剖学发现,绝大部分颈部淋巴结是左右对称的,但颈部中央区淋巴结却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颈段食管中轴线并不与颈部中轴线相对应而略偏左,返回颈部后走行于气管食管沟内左右两侧RLN 的走行位置由此出现差异,致使伴随RLN 分布的淋巴结也存在差异:左侧淋巴结均位于喉返神经的浅层,而RLN 位置较高且表浅,走行更加倾斜,从右侧气管旁淋巴结中穿过,故右侧淋巴结不仅存在于RLN 浅层,还存在于RLN 深层。LN-prRLN 解剖位置深在,组织血运丰富,适宜淋巴结隐藏。LN-prRLN 为PTC 转移奠定了解剖学基础。
LN-prRLN 转移并不罕见,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10]。国内报道LN-prRLN 转移率12.9%~27%[4]。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有33 例(26.8%)LN-prRLN 转移,其中有6 例为单纯LNprRLN 转移,27 例合并甲状腺周围、环甲膜、气管前等其他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目前认为,LNprRLN 转移是PTC 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11]。美国甲状腺协会(ATA)指南专门指出,右侧CLND 范围应包括RLN 后方淋巴脂肪组织[12]。对LN-prRLN清扫的临床价值虽已被大家所认识,认为除了预防复发外,还有助于明确肿瘤分期和复发危险度的分层。
LN-prRLN 长期以来是手术切除的死角,缘于其解剖位置深在,毗邻结构复杂,手术风险极大。PTC 合并HT 时行LN-prRLN 清扫的安全性尤其值得关注[13]。首先因LN-prRLN 与RLN 关系密切,RLN 保护难度增加。PTC 合并HT 时,LN-prRLN分布在椎前筋膜前方与食管表面之间的淋巴脂肪组织中,炎性细胞与肿瘤细胞混杂,数目偏多,难以区分,术中清扫极易伤及RLN,应保持RLN 原位,尽量避免牵拉,不易过于追求淋巴结清扫数量。术中应用神经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monitoring,IONM),有助于RLN 的识别、显露,亦可有效避免RLN 损伤[14]。
其次由于LN-prRLN 与甲状旁腺关系密切,旁腺上、下位均位于CLND 手术范围中,受损概率加大[7]。PTC 合并HT 时,炎症腺体与周围组织粘连,分离中易致旁腺直接受损。同时下位旁腺位置变异大,外观上与脂肪组织、淋巴结难以区别易误切。术中应将上界定位于上旁腺下缘水平,有利于原位保护右上旁腺。下位旁腺保护难度更大,当识别旁腺与淋巴结有困难或不能确定是否发生误切时,经辨认后可行异位自体移植。另外由于LN-prRLN周围组织血运丰富,易于发生出血。PTC 合并HT时甲状腺腺体呈弥漫性病变,充血明显、质地偏脆;LN-prRLN 周围小血管分布密集,发生出血概率较大。有报道[15]PTC 合并HT 时,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大于单纯组。术中避免过度牵拉,注意牢固结扎,术后认真观察有无出血征象,均有益于出血的预防。
PTC 合并HT 行LN-prRLN 清扫的必要性临床鲜有报道。对于LN-prRLN 清扫在PTC 合并HT 患者的应用做了进一步研究。本组资料显示,1/4 的PTC 合并HT 患者会出现LN-prRLN 转移。基于此,PTC 合并HT 行右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时应常规探查LN-prRLN,尤其是当癌灶数量≥2 个,肿瘤侵犯包膜时应尽量完整清扫LN-prRLN。
目前由于HT 淋巴细胞浸润影响PTC 淋巴系统及淋巴结转移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指南》[12]在术中淋巴结处理原则中,尚未对PTC 合并HT 这一特殊类型手术范围提出特殊建议,亦未对预防性CCLN 清扫程度和范围提出统一标准,现多数意见倾向PTC 合并HT 时,CCLN 转移是一项负性独立预测因素[16]。故对PTC 合并HT 行LN-prRLN 清扫的必要性仍有待于大样本量的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