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 伟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我国在当前阶段出现了两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模型:一是以政府、群团组织为主,其可系统地影响社会受众,从而形成更为广泛的志愿服务活动体系;二是以高校、民间团体协会组织更加贴近广大群众的各类富有积极意义的志愿服务活动。两种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前者可激发和促进后者,后者可源源不断地补充前者。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但人们在高压之下,其健康也或多或少出现一系列的问题。虽然社会上也有一些医疗机构从事健康志愿服务,但医学大学生是目前社会健康志愿服务的主体。因此在校医学生除了自身抓紧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将医学学习中的人文精神深入地挖掘出来,并不断地展现出来。健康志愿服务体现了广大医学生乐于奉献、为他人着想、关爱责任等一系列的道德和心理特点。长此坚持健康志愿服务,一方面既普及了一些医疗知识,加深了群众对医疗、医务人员的理解;另一方面会提升医学生的医学伦理观、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指数,让社会的精神面貌更加焕然一新。若该项活动长期坚持下去,必然会为城市文明创建添砖加瓦。同时高校学生志愿活动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加强其爱国主义情怀、坚定其民族信仰及内心理想,让其更加懂得尊重他人、更加乐于奉献,对树立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通过相关问卷调查后研究发现,如表1所示,当前滁州市内组成大学生健康志愿服务社团、协会的相关专业有:康复专业、药学及药物制剂专业、护理技术专业以及养老保健专业。其中康复类及药学类专业参与人数最多,社团及协会参与数相应地达到了34人、25人,所占比例也分别达到了39.08%、28.74%;而护理类及保健类专业参与人数较少,社团及协会参与数相应地达到了18人、10人,所占比例分别达到了20.69%、11.49%。
表1 学生医疗社团、协会人员专业组成调查
通过相关问卷调查后研究发现,当前滁州市内组成大学生健康志愿服务社团、协会的医学教师参与情况,如表2所示。从参与指导社区的健康志愿服务活动的频度来看,经常参与达到12人,较多参与达到20人,较少参与达到9人,从未参与达到8人,总参与率为83.68%,其中经常参与者、较多参与者分别达到了24.49%、40.82%,而从未参与者仅为16.32%。上述数据可以表明当前广大医学教师参与指导健康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较高,预计将来会有更多的医学专业教师参与到健康志愿服务社团、协会的日常活动指导中来。
表2 医学专业教师参与度调查
通过相关调查(1年内)后研究发现,当前滁州市内组成大学生健康志愿服务社团、协会的项目范围,如表3所示。总共有4种类型的医学服务项目,即康复理疗、药物咨询、护理宣教及保健管理。据统计结果显示,接受康复理疗和药物咨询的居民人数分别达到了156次、112次,受访参与率分别达到了35.86%、25.75%;接受护理宣教及保健管理的居民人数分别达到了89次、78次,受访参与率分别达到了20.46%、17.93%。社区的现场康复理疗主要运用各种规范的康复学治疗手法患者及亚健康者进行操作,使他们颈椎、肩周、腰椎等病痛得以缓解;药物咨询可为用药群体提供专业精确的用药指导意见,解决其实际的用药疑虑难题;护理宣教可为各种慢性病及老年病提供居家护理方案,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积极的宣传与教育;保健管理可针对一些影响健康的问题(例如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等)进行积极干预管理,从而能更好地维护居民的健康问题。
表3 健康志愿服务项目范围调查
通过相关问卷调查(1年内)后研究发现,针对当前受到大学生健康志愿服务活动支援的滁州市内社区及机构其人员满意度情况,如表4所示。非常满意有212人,比较满意有189人,一般满意有34人,不满意0人,总满意率达100%,其中非常满意率、比较满意率分别为48.74%、43.45%。通过以上数据可以表明受到服务的社区及机构其人员,对当前的大学生健康志愿评价很高,要想进一步提高受到健康志愿活动的满意度,则须在服务项目及内容上进一步拓展、服务时长方面进一步延长,服务环节质量上进一步提升。
表4 受服务社区及机构人员满意度调查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也就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注重大学生的德智体美素质,也要切实培养大学生的劳动素养[2]。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需要公民人人参与,大学生群体的志愿服务便是那一股重要的力量。一方面,学生迫切需要一个很好的社会实践平台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其培养成具有文明、和谐、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用人才。健康志愿服务,因为专业限制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其提供的志愿服务距实际需求有相当的不足。大学生健康服务团体,其自身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割裂性,所以资源相互合理补充才是合理之道。高校方面,也应从自身出发,将其优良的党团系统组织起来,以党团的名义发动医学生不断加入健康志愿服务的大军中。只有多管齐下,才能使医学大学生能更为广泛地参与到社会和谐化的实践活动中,才能使健康服务活动永葆青春魅力。
要努力用心地将志愿服务活动打造成一系列文化品牌效应,长此以往就会演变为其他志愿者以后行动的标杆,会让越来越多的青年积极地加入其中。高校需加大志愿性服务活动宣传力度,比如运用传统的院级期刊、校园广播以及新潮的微信公众号等高效率网络传媒方式广泛地传播志愿者的典型事迹,通过志愿者誓词、标识的使用,志愿歌曲的传唱、志愿者服装设计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在青年大学生中弘扬和培育符合青年一代特点的志愿服务文化[3],不断地让“友爱、奉献、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融入青年一代的血脉及灵魂之中。对于健康志愿服务活动,要不断地为群众的健康福祉着想,尽力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