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艳 刘纯宝 李健 李玉山
[摘 要]基于大多数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物理学专业面临的招生名额不足、學生基础差、综合素质低、就业不理想等问题,本课题拟以菏泽学院物理学专业为例,通过大数据调研和实地取证相结合的方式对我校的招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同时,本课题以此为基础,深入分析了地方本科高校在教学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试图从学校和学生两个层面提出相应对策,探索出一套有利于物理学毕业生就业的具体实施方案。虽然数据仅是以菏泽学院为样本,但该研究成果可为地方本科高校教育质量和办学竞争力的提高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菏泽学院;物理学专业;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1)09-0116-03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教育阶段,高校数量和招生规模逐年攀升。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产业化,高校毕业生规模也逐年递增,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再加上2020年全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影响,各类招聘考试推后或取消,企业大规模裁员,这对于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地方高师院校物理学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就业压力尤其明显。近年来,受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中小学在校生人数逐年下降,中小学物理教师逐渐饱和。高考“3+3”政策的实施使得物理学不再是必考科目,这无疑会使物理教师的地位更加尴尬。另一方面,教师职业市场逐渐开放,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允许各级各类非师范专业人员参加教师职业竞争,就业岗位明显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物理学专业毕业生本来就多,再加上大量非师范毕业生涌入教育行业,这必将导致地方本科高校物理学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不容乐观。就业市场最终呈现的局面是,大量物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时进入不对口的专业岗位,这明显不利于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
以山东省菏泽市为例,2018年全市共有两万多人竞争教师事业单位编制考试,实际录取人数只有4000人左右。2019年全市共有三万多人竞争教师事业单位编制考试,实际录取人数只有5000人左右。近几年的同类招录比一直保持在5:1以上,竞争难度逐年加大,大量师范毕业生进入“空岗”时代,只能从事与师范专业无关的工作。这一局面会更加影响师范专业的招生,长此以往便会形成恶性循环。以菏泽学院物理学专业为例,2009年至今的10年时间只录取了不到300名学生,中间更是有过两年的停招现象发生。因此,对地方本科高校物理学专业师范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势在必行。
一、物理学专业学生招生、就业现状调查
(一)生源不足,学生基础差
2000年以来,地方本科院校数量火速增长,每年新增地方本科院校50余所。这些新增地方本科院校大都是由各自地市的师专“升格”而来,与之相反的是,传统师范类专业的受欢迎程度逐年下降。以菏泽学院物理学专业为例,通过查阅近10年的录取档案发现,第一志愿报考物理学的学生非常少,不足20人,10年时间加上调剂也只录取了不到300名学生,中间更是有过只录取两名学生而不得不停招的现象发生。这一情况使得物理学专业的录取分数线逐年降低,只能由其他专业进行“补血”,或者有些学生由于高考分数低,在学校的“照顾”政策下进入物理学专业,所以我校物理学专业录取的高分学生少之又少,而因“照顾”录取的这些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学习意愿和兴趣不高,学习目的和动机不明。物理学专业是学习难度高、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这使得这些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的知识兴趣偏低。学生一旦感觉到物理学枯燥、难懂、无用,紧接着就会导致出现上课看课外书籍、玩手机、打游戏,甚至睡倒一大片的现象。如此恶性循环导致不及格人数急剧增多,越来越多的学生不能按时毕业。因此,与一些知名的师范类院校相比,菏泽学院物理学专业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都能反映出学生学习的不良风气,环环相扣,恶性循环,从而导致学生毕业时竞争力不高。经调查发现,我校物理学专业学生近10年的一次性就业率都在30%以下。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菏泽学院是由原来的菏泽师范专科学校升本而来,地方师范院校由于招生规模扩大而导致生源质量急剧下降。同时,在办学和“扩张”的过程中盲目模仿综合性大学的办学理念而丢失了自己作为师范院校本身的特色,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自然科学素养以及教学实践技能的培养。例如:一些教师把一些实践教学课程(教学论、物理教学设计等等)当作理论课程来上,减少了让学生亲自实践的机会,期末考试成绩中理论部分占了超过70%的比重,欠缺对学生教学素质、教学能力的培养。相比一些知名师范大学与品牌综合性大学而言,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比较低,我校无论是影响力还是知名度都比较小,社会认可度远远落后。同时,由于地处欠发达地区,我校师资力量以及教科研条件和生源质量都处于劣势的地位,在短时间内所培养的学生也就难以在就业竞争中获得优势。再者,由于办学经费紧张,实验实训跟不上,从而加剧了学生的就业压力[1]。
(二)对就业指导重视不够,就业形势严峻
经调研发现,多数新建地方本科高校都没有开设就业指导课程,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就业类课程,但是课程设置很不规范,而且学生普遍对就业指导课程存在偏见,认为该课程对就业几乎没有什么帮助。以菏泽学院物理学专业为例,学校对就业指导课的师资配备不够专业化。承担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师,主要以所在班的班主任为主,这些班主任只是兼职,他们一般是学院的教授、副教授,对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和专业知识有深刻的见解,但他们平时都忙于自己的专业课教学或者是课题研究,根本没有时间进行就业指导课的研究,这就造成了他们往往对就业政策、就业形势等把握不准确,在课堂上也只是带领学生粗略地学习一遍书本知识,仅仅是向学生灌输一些就业政策、就业形势方面的理论知识。而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又存在极大的差异,物理学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物理教学基础、实验技能,能胜任中小学物理教学的教师,但学校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用同一套理论去指导,显然是不合理的。对物理学专业的学生而言,专业课、高等数学和英语占据了他们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显然没有时间再去对就业指导课进行主动思考和讨论,考试也只是以一篇论文交差,论文也大都是从网上抄袭借鉴,缺乏自己的想法。因此,目前的授课和学习模式并不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该课程的重要性,更不能深入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这也就违背了开设就业指导课的初衷[2]。
另一方面,社会对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毕业生的认可度较低,因此就业形势愈加严峻。以山东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师范大学、菏泽学院、潍坊学院、枣庄学院为范本,我们对2018届物理学本科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就业情况进行了统计。数据表明:山东大学、青岛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老牌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专业对口率和薪资显著高于菏泽学院、潍坊学院、枣庄学院等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目前,以培养地方中小学物理教师为目标的菏泽学院物理学专业毕业生面临两个问题:一是菏泽一中、菏泽二中等市中心的中小学校主要招聘重点学校的毕业生甚至研究生,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毕业生很难得到录用。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在校中小学生数量逐年下降,师生比例日趋平衡,新增物理教师岗位很少,岗位基本处于饱和状态。高考“3+3”模式的实行使得选考物理的学生越来越少,对物理教师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少,这使得物理教师的地位更加尴尬。而且,自2015年起,我国教师资格证开始实行国家统一考试,以往师范生免试即可获得教师资格证的待遇被取消,无论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生都必须统一参加考试才能获得证书,这使得师范生的就业优势进一步被削弱。二是乡镇中小学地理位置偏远,经济不发达,教师待遇低,学校发展前景不乐观,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毕业生去乡镇中小学的动机不足,积极性不高。大量毕业生就业时宁肯进入不对口的专业岗位,也不愿意到农村中小学任教,这明显不利于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对策分析
(一)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物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一般包括大学英语、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四大力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等课程。四大力学相对于普通物理而言,理论性较强、内容较难,学生要花费很多的精力才能学好四大力学。因此,学校需要改革课程体系,进行人才分流。对于志愿去中小学任教的学生可以重点突出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把电磁学和电动力学、力学和理论力学、普通热学和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原子物理和量子力学整合起来学习,将留下来的时间用于提高学生讲授技能的培养。注重并增加开设物理教学论、物理微格教学、现代教育技术、PPT课件制作、中学物理实验、中学物理课程设计与研究、说课训练等课程,加强对学生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讲授技能以及实验教学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做一名优秀教师的核心竞争力[3]。学校和学生都要高度重视教学实践课的学习,珍惜微格教学课中每次试讲十分钟的机会,并且利用实习支教,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为教师资格证面试做好充足的准备,提高教师资格证通过率。
鉴于地方本科高校培养的物理学专业学生是面向所在地方的中小学教师岗位,所以加强地方特色的了解、服务地方方向的把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地方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明确“服务地方”这一特色,并且应该紧紧围绕这个特色不动摇,强化地方本科高校的办学优势。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专业理论和师德师风的培养,开展类似于教师技能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强化学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4]。以菏泽学院为例,将物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大三上学期安排在菏泽市不同的乡镇进行实习,加强与当地的中小学合作,与之建立密切联系。一学期的定岗实习,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将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经验,增加学生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实习学生对本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水平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也有利于实习学生了解本地区教师队伍的任职情况,为学生在今后面试的时候有足够的优势和竞争力提供有用信息。
(二)加强就业指导,鼓励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学校要加强对就业指导课的重视,通过举办辩论赛、职业生涯规划比赛、求职比赛、模拟招聘等活动来对教学形成辅助和强化,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就业能力得到提升。学校要鼓励教师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校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为承担就业指导课的教师增加业务交流、专业培训机会,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鼓励教师之间开展业务竞赛、互相交流、共同探索,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学校要鼓励教师参与就业指导课课题的申报,增加学校的配套资金。可聘请校外名师来校指导教师教学,也鼓励本校教师外出观摩学习,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学校要鼓励教师增加与学生间的沟通,更好地了解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学校要对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在职称评聘和奖助学金发放等方面进行扶持。
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志向和兴趣,结合就业指导课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正确定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摆在毕业生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就业和继续深造。如果学生选择的是通过考研进行深造,那么就要在学好自己专业课的同时还要兼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和思政类课程的学习,打牢基本功,为考研做好准备,增加考研录取率。并且,这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更多地參加一些国家级省级的创新创业项目、科技竞赛项目来锻炼自己,多和教师进行沟通,尽可能地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初步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如果学生选择的是就业,也就是参加教师招聘考试,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就要注重师德师风的培养、心理学教育学课程的学习,强化教学技能的训练,有目的地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下一步从事教师职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生要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切实转变自己的观念。一定要树立敢为人先、无私奉献的精神,要有大的格局,要适当降低对工作地域、薪资待遇、工作环境、办公条件等的期望值,积极投身农村中小学教育。地方本科高校培养的师范生的定位就是中小学教师,这里面既包括了繁华的大都市当然也包括了偏远的农村。一方面,学生要去除只愿到县市重点中小学教书,不愿到乡镇就业的传统思想观念,要敢于到农村、到基层去获取宝贵的经验。另一方面,学生也要摒弃对教师编制死抱着不放的思想,舍去不愿意到私立学校工作,只想到公立学校工作的想法。私立学校、西部支教、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等都是可以发挥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精神的地方。随着时代的发展,每一个毕业生在任何舞台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三、结语
本课题以菏泽学院为例,就新形势下如何促进地方本科高校物理学专业招生、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的重要性在于指明了地方本科高校要明确办学方向和定位,强化地方特色;要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提高其核心竞争力;高校应根据自身地域特点、办学特色和学校发展状况,从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等多个环节入手,全面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改善人才培养的软件和硬件条件,增大教学指导和实践教学比例,突出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切实转变就业观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 参 考 文 献 ]
[1] 吴晓莉.地方高师院校物理学专业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38(3):128-134.
[2] 刘芬芳,孙春燕,代正忙,等.探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以物理学专业为例[J].现代盐化工,2018,10(5):153-154.
[3] 吴炳俊.地方本科院校师范类物理学专业发展的研究[J].钦州学院学报,2012,27(3):103-107.
[4] 陈顺生,李少珍,廖艳华,等.省属地方高校应用物理学专业的发展现状与思考[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2017,33(3):64-68.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