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华 熊玫
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在本文中特指在短时间完成的研究性学习。小学生如何实施小课题研究性学习,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教育效果呢?笔者回顾多年的实践研究,从活动实施的单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两个层面,总结出实践策略给大家分享。
一、集中示范,总结方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小学生在初次接触这门课程时,往往束手无策,不知如何着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方法的重要性。第一学段的小学生需要教师的全程引导,才能开展小课题研究性学习;而第二、三学段的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较强,可以适度开展小课题研究性学习,其前提是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能。
根据第二、三学段的小学生特点,教师可以采取“集中示范,总结方法”的教学策略。具体的教学流程是:教师主导、学生参与,一起完成一两个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每个小课题结束之后,师生一起讨论、梳理、总结出小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步骤和具体方法,将其作为学习范式固定下来。这个学习范式,其实就是小学生参与小课题研究性学习的经验,他们真正经历了一两次之后,可以初步掌握此范式,也就有了自主开展小课题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基础。
比如,春天来了,校园里的鲜花都一样吗?为了研究这个小课题,笔者先带着学生一起在校园观察花朵,指导学生观察、记录桃花:花瓣什么颜色,有几片,什么形状,雄蕊有几根,雌蕊有几根,萼片有几片等。再让各小组自主观察校园里的其他花朵,如茶花、萝卜花、白菜花、油菜花、松树花、杉树花等。最后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有多种类型,在出现新类型的小课题研究性学习时,教师需要重新做示范,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类型学习范式的异同及其原因。
二、自选课题,分别指导
学生有了参与小课题研究性学习的实际经验,又初步掌握了这类学习范式。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自选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这时的“放手”,不是放任不管,而是提供唤醒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机会,让学生自主选题、自主计划、自主实施、自主展示。教师从原来的“教学中心”变成教学的观察者、服务者、组织者、指导者,必要时给学生提供适度的帮助。
因为是学生自选课题,所以一个班级同时开展几个小课题研究是常有的事情。此时,教师需要同时密切观察这几个小课题的实施情况,分别指导。在实践中,有的学生悟性高,方法掌握得比较快,甚至表现出一定的创新意识。教师要发现这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领袖意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其他同学提供适当帮助。
在最初的自选课题阶段,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是正常的,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激发他们保持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兴趣。
比如,我们学校是一所生态校园,植物种类繁多,是一个天然的植物园,可供学生研究各种植物的生长变化。于是,春季或秋季开学初,学生可以成立各个研究小组,如樟树小组、竹子小组、桃树小组、葡萄小组、柚子小组等,分别观察记录各种植物的生长变化。教师要在现场巡视,观察学生的表现,细心批改小组的观察报告,发现学生的创新时,特别表扬。
三、灵活安排,不求统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比较灵活,根据小课题研究的实际需要,学生可以在教室里开展学习,也可以在其他场所开展学习,比如调查研究,就需要与调查对象接触;考察探究,就需要去实地现场等。各个小课题的进度也可以不一致。对于刚刚尝试自主开展小课题研究的学生来说,教师不能强制性地设置学习进度,否则容易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对于初学者,教师首先要使其学得扎实、学得有趣,然后才要求其学得快。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学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安排自己的小课题研究,教师不做强制性的教学统一,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放任学生的学习。相反,这对教师教学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是确保教学安全,杜绝学生安全事故的出现;二是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状况,杜绝学生脱离学习情况的出现。
“灵活安排,不求统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学生在这样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有充足的时间深入研究,就可能有自己的发现,有真实的触及灵魂的情感体验。这样,学生才会有学习的成就感、幸福感,也会由衷地爱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
除了在固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学生可以开展小课题研究,因为有兴趣、好奇心、责任感,学生在课间或午休时,甚至双休日、节假日,也会继续他们的小课题研究。我们发现,经常有学生在课间去观察他们种的辣椒、白菜、豆角等,一有新发现就会跑回去报告,然后集体去围观,有时还会邀请教师,分享他们的发现。
四、自主管理,立德树人
小课题研究性学习需要更高要求的学习条件、更高品质的学习氛围,不仅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管理挑战,还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学习挑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管理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什么自主管理学习在小课题研究中这么重要呢?因为从选题到实施研究,都需要学生自主投入、自主计划、自主实施、自主反思、自主改进。“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自主管理能力强的人自然也会是勤奋的人。
从评价角度来说,这实际上是学生全程自我评价。如在选题时,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具有敏感性和好奇心,选题就丰富多彩;在制订计划时学生能置身于情境中思考,积极与伙伴讨论,计划就会做得具体、详细、可行;在实施过程中,学生时间观念、任务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主体观念强,小课题研究就做得扎实有效。为了便于学生全程自我评价,教师需要和学生一起讨论、制定一系列的评价标准,而且所有的评价最终都要指向“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学生感悟到做事与做人的密切联系。所有的优良品质都是经历事情“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也不是“听”出来的。
因此,教师需要与学生多交流,达成共识,努力帮助学生成为自主管理能力强的人,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首先需要让学生对小课题研究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需要让学生在小课题研究中体验到成就感,最后需要让学生领悟到自主管理能力对一个人的学习、工作、事业等具有的关键性影响力。这个培养过程是长期的,需要家校合作,也需要个人与团队合作。
在小课题研究性学习中,学生不仅解决实际问题、增长才干、服务社会,还锻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具有高尚品質的人。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县敖城镇三锡坊前田希望小学 江西省南昌市豫章小学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