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芳忆
阅读是语文素养之根,是写作能力之基。写作是阅读的过程与方法的检验,也是阅读的结果及其转化的重要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可见,“读写结合”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读写一体化”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语文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做出相应指导。
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写作基础不同,写作能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初中的学生具有知识储备相对贫乏、读写体验较为单薄、写作经验普遍不足等特点。同时他们也有求知的渴望和表达需求。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表明,儿童12~15岁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是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进行抽象思维,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的阶段。表现在语文学习上,就是运用文字表达思想情感的关键阶段。根据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初中的学生正进入所谓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冲突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特别强烈,社会价值观开始构建。表现在语文学习上,就是有较强的自主欲望和交往意愿,需要因势利导引向成长、成熟。
一、进行扩写训练
1.扩写关键语句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挑选合适的阅读素材。王岱老师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一课时,为学生选择了《独立宣言》等多篇文章,將文本构成了一个文本链,以一带多,为学生多角度地理解课文提供了可能。有了群文阅读的厚实之基,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扩写首段的句子,如“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学生将课外阅读内容提炼成相关史实,还原关键细节,按教师提示的记叙文六要素,将一句话扩写成一小段较丰富、生动的记叙片段。这样的扩写就会包含前因后果,充实而精彩,颇具小小记叙文的整体感。
2.扩写语言描写
初中学生的写作以记叙文为主,教师的片段训练每次挑选一个稍小的突破口即可。比如,我们可以将人物描写中的语言描写作为专题来进行训练。《西游记》中的人物对话非常精彩,非常利于语言描写的进行。其他写作手法的训练也可以选择在名著范文的阅读之下训练。需要指出的是,在语言描写扩写训练的初期,我们一定要给学生提供较为熟悉的语境,如请将以下内容以对话的形式扩写至200字。
师:“今天没有交作业的同学起立。”大华:“我的作业现在就在我的书包里。”教师听后,笑了。
要求是,用对话推动情节发展,情节相对完整,在有限的篇幅中表现人物和点明题意,使“教师的笑”合情合理。
二、进行仿写训练
1.挖掘教材资源
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的价值,在阅读教学中找到有效的落点,即将文中的好句型发掘出来。以统编语文教材中朱自清的《春》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尤其是文末的排比段,学生可以体会到语言的气势美,春天蓬勃的生命力,再依据原文再创造,这样的表达训练具有针对性,有整体感,并有着相当的语境。
2.借助寓言
情境写作的实质是学科问题的现实化,是任务驱动培养语文素养的主旨。仿写符合学生学习的心理,但仿写不应失去学生自己的阅读创造,一旦离开了语境,仿写就会变得机械、无生命。仿写,还要有创造的实质。教师的教学设计要让学生在典型(有明确的对象)的语境中解决问题。在希腊寓言中,像《蚊子与狮子》讲两个小动物之间关系的还有很多,教师可让学生从中选取两个动物,大胆组合,仿照寓言之法,揭示一定的寓意。这样的读写结合很直接也很高级,这样的片段很小巧也很结实。
三、关注读书笔记
合理运用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引导学生将阅读与思考落实在文字上。这里所说的读书笔记包括两个方面:圈点与批注笔记;在文章末尾简述原文,实录感受。
阅读之后,学生会生发出个性化的感悟,将这些写下来就是读书笔记。积极的语言实践是举一反三,是触类旁通,是反躬自省。读书笔记的形式可以是尾注,也可以是札记。如果阅读只着眼于文本的细枝末节,分析得再细致,理解必破碎不成格局,读书笔记训练的是学生的整体性感悟表达。
写,要在读的基础上进行,同时又要以写促读。因此,对于读书笔记的指导应落在能否做到转述上。有别于复述,转述能理解作者写作的妙处从而转换为自己的理解表达。在阅读《秋天的黄昏》后,有学生的读书笔记写道:“你想回到之前那个连黄昏都是一尘不染的田野,最终才发觉这之间相隔的不是空间,而是一段跨不去的时光。”如此慨叹,融入读书笔记,更添转述的语言生成的魅力。读中动笔批注是个好习惯。批注式阅读在每一个有所触动的地方动笔,学生可以批标题、批作者、批词语、批手法、批结构……教师可以重点训练学生批内容(文章的主要内容)、批段落(概括段落大意)、批线索(梳理文章线索)等方面的能力,在这样的读写训练里建立联系。学会组织语言是生成性训练,旨在促进学生更深入的阅读理解,促成其表达能力的形成、提高。
四、进行改写训练
初中到高中,思辨性读写成为重要趋势。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围绕“读进去,想开去,(说)写出来”这一核心理念展开,也就是我们提倡的“表达型”教学。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改写训练。
内容上,常用来进行改写的是结尾部分。改写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发散思维。如《陈太丘与友期行》结尾部分,教师可以改成二人的辩论;《狼》结尾一句,教师可以改成几种不同的评判。
操作上,教师可以对学生分组,让学生组内互评。学生在对话过程之中,表达产生差异,思维进行碰撞,从而充分吸收文本的精华,这是语言建构的有效策略。制定一定的评价标准之后,学生之间展开组内互评,促使思维碰撞越发激烈,评判优缺点,并帮助完善改写的内容。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受益无穷。
总之,读写一体是出发点又是归宿点,我们提倡对初中学生进行片段作文训练,这种训练犹如让学生划动竹排小舟往来于读写两岸,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我们相信,假以时日,学生必能熟练驾驭大船巨轮,领略两岸更美的风景。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城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