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融合视域下的作文教学探索

2021-09-15 01:29钟传祎
江西教育B 2021年9期
关键词:课余学科作文

钟传祎

学科融合作为面向未来的教育变革,已经越来越成为教育的热点和重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包括“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这就是说要打破学科界限,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学科结合起来,围绕一定的主题、问题、任务、概念和学习内容,通过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培养学生理解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达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局限于语文课程范围,围绕着语文教作文,围绕着作文教作文,立足于“制度化生存背景和应试教育机制之下”的“扁平化生活”,为了应付考试和单元习作,导致学生的习作内容虚假。教师教学形式单一、指导模式固化、教学观念陈旧,导致作文教学探索鲜有亮点。其实,作为“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是联结学科、组织信息、提升认识、探究学习的重要工具,在学科融合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有研究者在比较我国和美国语文教材中的写作训练后指出,我国语文教材中的写作训练立足语言文字训练,是“为了写作”;而美国作文教学目标则为“认识写作是个人学习和发展的方法”“把写作作为思考和学习的一种途径”“学习写得清楚而真实”,美国语文教材中的写作训练包括“为了写作”和“通过写作”两个取向。

学生的写作是教学情境下的活动,是围绕学习活动、学习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而展开的一种思维认识和语言文字的训练,是特定情境、特定对象的行为及产品。教师应顺应学科融合的大趋势而寻求突破和变革,跳出语文课程的框架,在更大的领域和平台,探索新的写作教学之路。

一、立足融合,更新观念

1.写作是一种练习

学生的写作是学习阶段的活动,是一种练习,是为今后更好地学习、生活打基础的练习。通过写作练习,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学会表达观察、思考、研究、学习结果的能力,进而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与人沟通、交流。既然是练习,作文的手段、形式、载体就应该不拘一格。教师应打破传统观念中的作文要素完备、段落分明、主题突出、情感丰富等框架,营造宽松的环境,让学生自由书写。作文的内容要开放,形式多样,可以是课堂写实,也可以是童话故事、科学幻想;可以纯文字表达,也可以图文结合,甚至直接说和视频结合。教师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立足有趣的表达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分享。

2.写作是学习、思考的工具

写作是学会学习的重要体现。威廉·W.韦斯特在《提高写作技能》一书中指出,写作过程能帮你把零乱的思想条理化,使你的想法经过提炼而清晰起来,并且进一步发展你的思想。李白坚认为,写作是一种把积极的、零散的思维转化为条理的、美学的文章的艺术,是一种通过语言文字进行创造的艺术,是一种塑造人、改变人、理顺人的心理结构,丰富人的性格特征,使人变得机智、聪明,变得善于观察、敢于想象、富于感情、精于逻辑,从而能够思维敏捷、创造积极的艺术。

3.写作能力源自学科学习

写作能力包括观察事物能力、表象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包括口头和书面两方面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是写作能力的基础,观察能力的培养来自各学科的观察训练。在数学、美术、体育、科学等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可以练习观察能力、掌握观察方法、习得观察技巧。表象操作能力包括再现、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感知越丰富,建立的表象越具有概括性,就越能发现规律性知识,表象操作能力越强。学生丰富的感知来自学科教师的直观教学,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学生有目的、有顺序地进行感知,并通过演示、操作,如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等活动,积极投入课堂,获得丰富的表象。表象丰富,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才開阔、深刻,其表象操作能力才会强。思维能力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所有学科教师共同努力的目标。学科学习能力的背后是写作能力,学习观察、思考、表达是一项综合训练,需要所有学科教师的共同努力。

二、学会借势,明确角色

1.统领者

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多彩,学科内容精彩纷呈,学科教学各具特色,各阶段的学习状态和情景也不相同。语文教师要有开阔的视野,关心并了解学科情况,发现并交流学习中的体验、感悟和收获,加强和学科教师的沟通和互动,与其围绕学科学习中的观察、思考和表达,形成教学合力。比如人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和动物交朋友”第三节“动物的家”一课,让学生交流自己所了解的动物的家。该学习内容用丰富的图片、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动物,记录动物的各种情况:动物住在哪里?动物活动的地方和动物住的地方有什么不同?教材提供了蚂蚁、刺猬、蜜蜂、大雁、老鹰、喜鹊住宅的图片,其中蚂蚁的家还有育婴室、蚁后室。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训练是写日记。我们就可以针对这些学习内容,和科学教师合作开展观察、记录和分享活动,结合“动物的家”的学习,训练学生写日记,记录课堂学习的内容、发生的故事、自己的所见所闻;可以和科学教师一起布置学生观察动物的家并做好记录的任务,让学生写成日记,并要求学生围绕这次科学观察活动进行汇报总结。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都贯彻日记的训练。在这项科学写作活动中,语文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统领组织学科融合的各项活动。

2.联结者

学科融合中的写作教学紧紧围绕知识的学习、整理、巩固、运用而展开,是学科课堂的延伸和拓展,是学科学习的一部分。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写作心态和能力,结合单元习作训练,引导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认识生活、理解生活、适应生活,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和交流。如训练写游戏活动,可以引导学生认真体验体育课上的游戏,记住游戏名称、规则、过程,及时分享体验、感悟和收获;写看图作文,可以结合美术课的名画欣赏;写想象作文,可以从欣赏音乐中获得丰富的画面;写人物的外貌和表情,可以结合美术课的学习;写物品,可以从科学课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写学校、家庭、社区,可以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把课堂上的活动和交流,整合成写作的内容;写游记,可以借鉴数学课上学会的方位知识,按一定的空间顺序写好游玩的地方;练写动作,可以要求学生认真听体育教师的动作讲解,学习分解动作,把握动作要领;推荐一个好地方,可以结合教材中出现的地名,结合课堂上的学习收获,用写作来融合学科。总之,学科学习内容和习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语文教师做好联结工作。

3.指导者

基于学科融合的写作教学,从大学科、大语文、大作文的角度切入,需要教师有全科视野、整合思维,更需要教师积极行动,做好学科写作的指导和训练。首先,指导学生选材,从学科学习中选择熟悉的、新颖的、独特的材料。同一个习作内容,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植物,科学课教我们认识植物的生长,道德与法治课教我们处理和植物的关系,数学课教我们测量植物,美术课教我们用各种方式画植物,音乐课教我们唱有关植物的歌。这些学习内容提高了学生对植物的认识,丰富了其写作视角,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各种体验和收获,教师需要唤醒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感受,训练学生从多样的学习活动中获取材料。其次,指导构思,训练学生确定文章的立意、角度、思路,列好提纲,或者学会画作文导图。最后,开展多样的学科写作活动。如学科童话,让学生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概念、景点、动植物、物品等,展开想象,将它人格化、具体化、趣味化、个性化,让它现身说法;课堂生活,如激烈的争论,巧妙的应答,紧张的比赛,逼真的模拟,精彩的互动,细致的观察等;知识说明,把教材中的知识点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实用文体,结合学习内容,学寫日记、建议书、感谢信、读书笔记、演讲稿、调查报告、实验记录等。

三、整合学科,写学相融

1.基于教材

教材又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新课程改革强调教材内容的选择:“应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教材内容源自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模式、生活经历密切相关。从教材出发,也就是立足学生的学习历程,联结社会的发展需要,让学生围绕学习中的观察、实验、操作、探究、互动、练习等写文章。如人教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音乐中的故事”,要求学生学习和欣赏四首乐曲。其中第二首《老鼠和大象》,是一首寓言歌曲。课堂上,学生学唱歌曲《老鼠和大象》,能有表情地演唱,完成“老鼠和大象”节奏游戏,在演唱中表演《老鼠和大象》。这是进行想象作文的好素材,语文教师可以结合音乐教材,指导学生大胆想象,写一篇音乐童话,其他几首乐曲也都可以编写音乐童话。同样,立足数学、科学、美术、道德与法治教材,都可以挖掘出各种习作材料,为学生作文提供多样的内容。

2.基于活动

学习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体验鲜活,感受各不相同。课堂活动主要有倾听、观赏、游戏、比赛、讨论、观察、扮演、辩论、实验、练习、动手操作等,这些活动发生在各科的课堂上,成为师生共有的生活体验,语文教师可以把这些活动植入写作指导中,让写作成为连接学生和学习的纽带。如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有一个专题“数学好玩”,教师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开展“反弹高度”的实验。活动是如何开展的,经过几个步骤,每一步发生了什么情况,学生是如何观察和反应的,实验结果如何,有什么收获等,语文教师可以围绕“反弹高度”实验,让学生总结这次实验情况。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中的“自主选择课余生活”为例,课堂上学生回忆暑假中难忘的事情,讨论什么叫课余生活,课余生活有什么好处,应该如何对待课余生活,如何选择课余生活,哪些课余生活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应该如何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通过课堂的讨论交流,学生对课余生活有了一定的认识。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自主选择课余生活”为话题写一篇建议书,或者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课堂的讨论交流。这些源自课堂的学习活动,激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师只需要顺势而为,学生就能乘势提升。

3.基于技法

基于技法的写作教学,就是将学科教学中的技法训练迁移到作文教学中,形成共同的技能。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中有一篇文章《画家给我上的两堂课》,写了作者在一次旅行中认识了一位出外写生的画家,通过和画家的交流,学会怎样看见、怎样感觉光和色,记住看过的东西。人教版《美术》三年级下册有一个专题:我的同学(线描写生)。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人物图像的特点,观察脸型、身材,这实际上也在指导学生作文。语文教师可以和美术教师合作,实现用画笔和文字来塑造身边的同学,图文并茂,妙趣横生。体育课上教师训练新动作,往往先分解,交代每一个动作的细节和规范,边说边示范。语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学会描写动作。音乐课训练学生灵敏的耳朵,引导其学会在生活中聆听各种声音,学会把握声音的快慢、高低、长短、大小、轻重、好坏及蕴含的情感色彩。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些内容写进文章,让作文有声有色。数学课上,学生学习有关方位和位置的知识,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知识迁移到游记的写作、景物的写作中,训练学生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写景物时交代好物体的具体位置。

基于学科融合的写作教学倡导在学习中作文,在作文中学习。教师通过学科融合的写作教学不仅可以解决作文写什么的问题,而且可以有效回答为什么写作的问题。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景秀小学)

猜你喜欢
课余学科作文
丰富的课余生活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从体能角皮谈中学课余三级跳远训练
咪咪曲
清华大学的学生们在课余愉快地进行娱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