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华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研究的现状
笔者曾调查过永新县、万安县、吉水县、泰和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研究的情况,发现在县域层面的省级课题中由农村教师主持的比例在16%~28%,而且三年来都没有增长趋势,现状令人担忧。笔者也采访过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影响他们做课题研究积极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个人层面的原因
第一,不知道怎么做课题研究。自己没有做过,也没有见过别人做,有的虽然参加过课题研究培训,但事不关己,无动于衷。
第二,以为做课题研究很难,是非常“高大上”的事情,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教师,根本没有能力去做课题研究。
第三,平时教育教学工作就忙,没有多余时间和精力去做课题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特别是村完小教师,平时工作任务确实很重,如果事事兢兢业业,一天下来非常疲惫,哪还有精力去做课题研究?
第四,忧虑做课题研究会影响教学质量,导致学生考试成绩下滑。一些教师知道课题研究要做许多工作,担心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导致学生考试成绩下滑,影响自己的综合考核,得不偿失。
第五,想做但没有遇到能指导自己做课题研究的导师。有的教师确实也想着手做课题研究,但是在实际行动中遇到问题找不到能给予指引和帮助的导师,结果连个申报表都难以填写好,也就泄气了。
第六,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教师的研究意识没有觉醒。广大中小学教师之所以没有做课题研究,不管是主观方面的原因,还是客观方面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教科研意识没有觉醒,因此在遇到困难时就退缩了,而不是积极想办法克服。
(二)学校和县域层面的原因
农村中小学的学校领导也不重视课题研究。很多农村中小学几十年来都没有一个研究课题,甚至有的学校领导还嘲笑做课题研究的教师,教师们自然就不会重视课题研究。
学校领导之所以不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归根结底还是县域层面不够重视课题研究,虽然对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也有考核,但相较于对其他工作的考核,分量微乎其微,校长完全可以忽略。
由此可见,在农村中小学,从下到上,从上到下,都被一种不重视课题研究的消极氛围所包围。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
农村中小学之所以从下到上、从上到下都不重视课题研究,关键还是没有充分认识到课题研究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发展的重要意义。笔者是一名从教29年的农村小学教师,回顾自己的工作经历,发现前14年没有做课题研究,对教育工作没有热情,一年年都像是混日子,担心的是学生考试考不好,工作几乎没有什么快乐感,更没有什么成就感,有的是烦躁、焦虑、紧张、迷茫。但是,自从真正开始做课题研究到现在的15年时间里,笔者每天在学校都很快乐,有发现,有疑问,有期待,有提高,连自己都能感覺到进步,每天都很充实,也不担心学生考试,也没有烦躁和焦虑,唯一发愁的是时间不够用,想做的事情太多。扪心自问,笔者在工作岗位上取得的所有成绩,真的都是通过做课题研究积累起来的。结合亲身经历来分析,做课题研究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学校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师个人层面
1.在研究中体验快乐。有许多年轻教师在工作几年之后就产生职业倦怠,失去工作热情,关键原因就是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而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是焦虑、紧张、烦躁。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教师天天面对跟不上自己教学节奏的学生,心里郁闷得很,在课堂上几乎没有快乐感。另外,还有杂七杂八的事情被安排着要完成。怎么改变这种工作状态,从“郁闷”走向“快乐”,从“想逃离”走向“心向往之”呢?
“解铃还需系铃人。”教师自己的工作状态问题,最终还得教师自己去解决。而最好的解决路径就是自己去研究,去研究学生,去研究教学内容,去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去营造合适的工作氛围,去争取理想的工作效果。这种方式不好,就换另一种方式,不断尝试,不断研究,直至找到既适合自己,又适合学生的方法。当自己在研究中不断有新发现,有新疑问,有新期待,有新行动,有新计划时,教师每天的工作都那么新鲜,那么有挑战,那么有收获,自然就会很快乐,课堂简直就成了自己的“娱乐场”,还不“心向往之”吗?
2.在研究中获得成就。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有工作成就,那是非常好的事情。但是笔者调查发现,现在相当一部分中小学教师把学生考试分数高当作唯一成就。由于他们想方设法提升学生考试分数,到头来把自己和学生都整厌烦了,哪还有什么成就感,每每是满满的挫败感、失望感。即使有成就感,也是极少数人有,因为第一名永远只有一个。教育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立德树人,围绕这个目标,教师可研究的内容非常丰富,因此可获得职业成就感的方面也非常多。成就有大有小,只要有自己的创造成分就可以是自己的成就,可以说,人人做研究,人人有成就。
3.在研究中增进教育思想。教师从最初入职到最后退休,教育思想其实有一个发展过程,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纯熟的教育思想应该是一个教师的最高境界,也决定了实际的教育工作成效和工作体验,甚至影响着教师自身的生命质量。一名教师的教育思想的成长与发展过程,就像是一颗种子变成一棵树的过程,需要去吸收外界的能量与物质,对于教师而言,这个“吸收”过程就是自己的教育研究过程。只有在教育研究中,教育思想才能持续发展。当教育思想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对一切教育现象才看得通透,也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4.在研究中提高教学能力。如果前面说的三个方面是“道”,那么这个方面应该是“术”。“道”和“术”要结合,要融合。可以说,做课题研究,既能提高教师的教育之“道”,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之“术”。而且只有教育之“道”真正提高了,教学之“术”才能融会贯通。
(二)学校层面
1.培养优秀教师队伍。农村中小学比城市中小学落后,这是一直存在的现象。在国家推行教育均衡发展、重视农村教育发展后,这种现象虽然有所缓解,但是还没有根本解决。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越来越多的优秀农村中小学教师向城市转移,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向城市转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校长想有一番作为,建设一所优质的农村学校,最缺的就是优秀教师。没有办法从外面引进优秀教师,只有从培养本校教师入手,虽然过程长一点,但这是发展的必经之路。培养本校的优秀教师队伍,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励教师人人做课题研究,持续做课题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发展,持续成长。
2.建设优势课程。一所优质学校,归根结底在于建设了一批优势课程。当然,优秀教师是优势课程中最重要的资源。理想的优势课程状态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课程是营盘,教师是兵,优秀教师正常合理流动不会影响优势课程的发展。要建设这样的优势课程,必须做课题研究,研究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就是积淀的过程。
3.形成研究性校园文化。学校是文化传承的主阵地,也是文化創生的重要阵地。一所学校如果能沉下心来做学问,不浮躁,不功利,那么这所学校一定能走远,师生一定有发展潜力。如果多数教师热衷做课题研究,甚至人人做课题研究,那么这所学校最终会形成研究性校园文化,是非常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的。
4.助力乡村文化重构。乡村振兴,已经是我们国家的发展战略。农村中小学教育在乡村振兴中扮演着重构乡村文化的重要角色。广大的农村中小学要自觉地担负起这个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个使命需要漫长的时间,更需要深入持续的研究、实践。这也是农村中小学发展的重要机遇。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做课题研究的策略
(一)教师层面的策略
1.“自我觉醒”策略。没有哪所农村中小学会给每一个教师量身打造发展计划。教师要发展,关键还是自身有清晰的发展目标和路径规划。但是,这样的教师相当少。绝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还只是被动完成学校分配的任务,自主发展的意识没有觉醒,这是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自主发展意识觉醒了,教师自然知道与时俱进,转变教育观念,丰富教育理论,积淀实践经验,而且勇于挑战困难,不怕挫折。但是,自主发展意识的觉醒又是比较难的,因为与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紧密联系。可以说,思想境界决定了自主发展意识的水平。
2.“幼儿走路”策略。也有相当一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想发展,想做课题研究,但是畏惧失败,怕被人笑话,所以干脆不做,或观望,或想搭顺风车。其实,无论是谁,在从事一个新工作时,就像幼儿学走路,都是从不会到会、从会到熟练的过程。做课题研究也是如此,第一次做有不会的很正常,走点弯路也很正常,做得不好也正常,关键是要有一个学习的心态,要勇于迈出第一步,慢慢就有经验了。
3.“种子”策略。每个教师在初次做课题研究时,都不知道最后是什么结果,有的也许可以结项,有的可能结不了项,但是只要下了功夫实打实地进行了研究,就一定都能出成果,而且在该课题结项后,还会有新问题吸引着自己去继续研究。这样,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研究,从一个“点”开始,慢慢就形成了一张“网”,最后形成了一个“体”。这好比在地里播下了一颗种子,这颗种子发芽后就慢慢长成一棵完整的植株。当你看到自己种的植株在生长时就会很快乐,也会有成就感,而你还会为了让它生长得更茂盛而甘愿持续付出辛勤的劳动,这哪里还有厌烦和迷茫呢?
4.“笔耕”策略。朱永新先生曾说,一个教师坚持写10年教学反思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笔者非常赞同朱先生的观点。在课题研究中,如果坚持写研究日记,对教师发展是非常有好处的。因为在记录点滴研究工作时,思维会活跃起来,有更多机会深入思考,而且在写作过程中还时常会顿悟,这时就会很快乐,有成就感。经常写,养成习惯,可以积累丰富的教育思考,以写作促思考,以思考促思想发展。因为这里的写作,纯粹是自身需要的写作,是一个灵魂的觉醒和反思。笔者建议,最好还是在网上写,可以分享出去,这也要求作者尽可能写出高水平的东西,而且在网上写作自己也方便调用。
5.“证据”策略。做课题研究,一个重要的观念是“实证”,即研究结论要有实践证据支持,实情要在理论上解释得通。因此,教师需要重视收集数据,活动照片、视频、音频,学生作品或文档等,都要收集起来,最好以数字化形式保存,既不容易丢失,又方便调用。
6.“导师”策略。第一次做课题研究,确实有许多困难,所以课题组最好聘请课题“导师”。现在网络通信发达,交流方便,可以在省内外联系热心导师。有了导师指点,可以少走弯路,还可以使研究更深入,收获更多。
(二)学校层面的策略
1.“里子”策略。学校领导要有建设教师队伍的魄力,舍得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投入。可以说,教师队伍才是学校的“里子”。而培养优秀教师最好的办法就是做课题研究。因此,学校需要加大对课题研究的投入,为教师做课题研究聘请相关专家,加强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的考核与奖励。
2.“体系”策略。学校要对取得显著成效的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推广,还要鼓励进行持续的深入研究,最后形成体系化的成果。这对建设优势课程是非常有帮助的。
3.“展示”策略。学校要有展示课题研究过程和成果的平台,这既是对课题组教师的表彰,也是对优秀课题成果的推广分享。通过公开展示,可以促进课题组教师更加真实、更加深入地研究,经得起同行的考验和时间的考验。
只有上级的高度重视与教师个人的觉醒相结合,农村中小学课题研究现状才可能大为改观,才会有更多的真正的教育改革在课堂上发生。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县敖城镇三锡坊前田希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