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昌斌, 邓武明, 杨玉恒, 余青青, 宋稀, 代兵兵
(南充市农业科学院, 四川 南充 63700)
油菜是我国最大的油料栽培作物,国产菜籽油占国产油料作物产油量的55%以上,因此,大力发展油菜生产对维护国家食用油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1]。但传统油菜种植方式投入高、产值低,且近年来又受进口油料的冲击,使我国油菜产业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然而新的消费需求又给油菜产业带来了新的希望,近年来国内学者不断开发油菜多功能利用潜力,包括菜用、饲用、蜜用、肥用、工业用、药用和观光休闲等,给油菜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1-2]。特别是油蔬兼用型油菜,既能提供优质菜油,保障国家食用油供给安全;又能提供营养菜源,丰富城市菜篮子、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植油菜积极性。
油蔬兼用型油菜主要为经品质改良的甘蓝型双低油菜,其菜薹色泽翠绿、口感鲜嫩微甜,营养丰富,富含VC、VK、硒和钙等,且对睾丸支持细胞具有增殖效果,能提高生殖能力[1,3],深受大众喜爱。前人[4-6]研究表明,油蔬兼用栽培模式在稳定油菜菜籽产量的同时,能增收一季蔬菜,是一项较好的油菜高效栽培技术。本研究以油蔬兼用型早熟双低油菜品种德恒油900为材料,研究不同采摘次数对菜薹和菜籽产量以及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为油蔬兼用型油菜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以油蔬兼用型早熟双低油菜德恒油900为供试材料,由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选育。试验于2019—2020年在南充市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试验地前作玉米,壤土,地势平坦、地力均匀,肥力中等,排灌方便。
1.2.1 处理设计
按不同采薹次数设4个处理,分别是:A(不采薹)、B(采1次薹:薹高30 cm采摘主茎薹)、C(采2次薹:采摘主茎薹+1次分枝薹)、D(采3次薹:采摘主茎薹+1次分枝薹+基生1分枝薹与2次分枝薹),采摘主茎薹为第1次采薹,采摘1分枝薹为第2次采薹,采基生1分枝薹与2次分枝薹为第3次采薹。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25 m2,小区间设2行内保护行,试验田间管理与小区相同但不计产量,区间、重复间走道均为0.5 m。
1.2.2 田间管理
供试材料于2019年9月14日播种,按常规田间管理。本田于2019年10月9日采用机械旋耕,以台沃牌油菜专用复合肥(N 24%,P2O511%,K2O 5%)作基肥,每667 m2施用量40 kg,为保证施肥均匀性,各小区按量分施,再用人工浅挖、翻整,使肥料与土壤充分混合。2019年10月10日移栽,规格0.45 m×0.165 m,每667 m2种植密度约9 000株。每次采薹后追施尿素10 kg,苗期防治1次菜青虫。
1.2.3 油菜薹采摘
当小区油菜植株主茎抽薹高度达30 cm左右时开始第1次采薹,采薹后将基部叶柄较长的叶片去掉后计产。采薹长度按统一标准,主茎薹为顶端生长点至下12~15 cm,分枝薹为10~12 cm。3次采薹时间分别为2019年12月25日、2020年2月10日和3月5日。
1.2.4 油菜农艺性状考察
2020年4月20日,每小区取中部连续10株长势一致的植株进行考种。主要考察株高、有效分枝高、一次有效分枝数、二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成熟期按小区单收单晒后称小区产量和千粒重。
1.2.5 经济效益计算
以当地平均农用人工费70.00元·人-1·d-1计,按照工时及劳动复杂程度折算,每667 m2田间管理费主要包括:耕地120.00元、开沟70.00元、施基肥+打药70.00元、移栽油菜350.00元、施追肥15.00元、菜籽收获和晒干140.00元;每667 m2菜薹采摘人工费:第1次采薹280.00元、第2次采薹和第3次采薹各350.00元。第1次采薹和第3次采薹按市场价4.00元·kg-1、第2次采薹按市场价5.00元·kg-1计算。台沃牌油菜专用复合肥按3.00元·kg-1、尿素按2.00元·kg-1、油菜籽按5.60元·kg-1计。
所有数据采用Excel进行整理,并用DPS 8.01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采薹次数的增加,初花期、终花期、成熟期均有所推迟(表1)。采1次、2次、3次薹比不采薹处理初花期分别推迟21、34、43 d,终花期分别推迟8、17、20 d,成熟期分别推迟3、5、6 d。
表1 德恒油900不同采薹次数的生育期和菜薹产量
由表1可以看出,油菜不同采薹次数处理菜薹产量相差较大,随着采薹次数的增多,菜薹产量不断增加,说明油菜菜薹产量与采摘次数呈显著正相关。采1次的菜薹产量最低,每667 m2为306.02 kg,采3次的菜薹产量最高,达882.66 kg。
方差分析表明(表2),采1次薹菜籽产量最高,采3次薹菜籽产量最低。相比不采薹处理,采1次薹菜籽产量反而增加3.84%,差异不显著;采2次薹和采3次薹与不采薹相比,菜籽产量分别降低21.81%和43.01%,减产极显著。
表2 德恒油900不同菜薹次数下菜籽产量
由表3可知,采薹对油菜植株生长有较大影响,其农艺性状表现也发生了改变。通过不断采薹,油菜株高、有效分枝高度、二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都表现不同程度下降,但一次有效分枝数有增加趋势。另外,成熟期菌核病病株率及病指也有不断降低的趋势。
表3 德恒油900不同采薹次数下的农艺性状与抗病性比较
由表4可知,采薹处理可显著增加单位面积油菜种植总产值,提高单位面积纯收益。其中,采薹3次收获菜籽产值最低,但菜薹产值最高,总收入、总支出以及纯收益也最高;不采薹总收入、总支出以及纯收入均最低。
表4 德恒油900不同采薹次数下667 m2菜籽、菜薹产量及经济效益比较
本研究结果表明,油蔬兼用型油菜品种德恒油900只采1次薹对油菜籽产量影响不大,甚至还有增产效果。随着采薹次数增多,菜薹产量和产值不断增加,菜籽产量和产值不断下降,初花期、终花期和成熟期相应推迟。采1次、2次和3次薹后每667 m2菜薹、菜籽综合纯收益分别比不采薹单收菜籽增收946.44、2 114.96、2 385.85元。
油蔬兼用型油菜栽培前期田间管理与常规栽培无异,故对油菜种植者来说,以收获菜籽榨油为主、兼顾下季作物接茬,可采1次薹。如果既想保证后期菜籽产量、又想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可采2次薹;若以经济效益最大化,可采3次薹。另外,因采薹可推迟油菜生育进程,因此,在油菜花农旅融合应用中,可通过不同采薹处理来延长花期,从而实现菜用、花用与油用的有机结合,增加农业收入。综合而言,油蔬兼用栽培在确保菜籽油供给安全的同时,可显著提高油菜种植收益,促进油菜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