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铭炜
(中北大学 体育学院,山西 太原030051)
竞技体操是我国在奥运会上争金夺银的拳头项目,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自由体操是体操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是其他体操项目训练的基础。男子自由体操是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李小双、李宁、邹凯都获得过自由体操奥运世界冠军。自2012年伦敦奥运会邹凯成功卫冕自由体操奥运冠军之后,我国运动员在该项目上再无争冠实力。在东京奥运周期3届世锦赛中,我国运动员也只有世界冠军肖若腾和林超攀进入第49届世锦赛自由体操单项决赛,并成功夺取一枚铜牌和第五名,这是东京奥运周期3届世锦赛以来我国获取的唯一一枚男子自由体操奖牌,表明我国男子自由体操项目正在逐渐崛起。本文通过对第49届体操世锦赛自由体操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成套动作编排进行深入分析,揭示自由体操项目竞技实力发展特点,为我国运动员备战东京奥运会自由体操项目提供理论参考。
以第4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自由体操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成套动作为研究对象。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以“自由体操”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查阅了2016年以来公开发表的有关男子自由体操项目相关的文献资料20余篇;并通过中国体操协会,国际体操联合会等相关官方网站,搜集第49届世锦赛男子自由体操项目相关信息,作为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1.2.2 录像观察法
通过反复观看第4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自由体操决赛录像并进行具体分析,对运动员成套动作中的非技巧动作、向前动作、向后动作以及连接动作进行详细记录,提取本研究所需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对参加第4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自由体操决赛前8名运动员成套动作的不同组别、得分分值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以确保数据真实性。
1.2.4 专家访谈法
就男子自由体操成套动作编排特点及发展趋势等问题对山西省和河南省体操教练员进行了访谈并与部分省市体操国际裁判员进行了详细交流。
一套自由体操动作主要是由技巧动作组成,它们与其他体操动作如:力量和平衡、柔韧动作、手倒立及舞蹈等一起连接组合,从而构成一套韵律和谐、节奏协调的动作,一套动作应充分利用整个场地[1]。运动员可根据自身竞技特点以及自身情况选择最符合自己个性的成套动作。对第49届世界体操锦标赛自由操决赛前8名运动员的成套动作编排进行统计发现,各国运动员的成套动作编排各有特点,基本代表着当前最顶尖的技术水平和编排特点[2]。
从表1可以看出:参加第49届世锦赛自由体操单项决赛的运动员来自6个国家,菲律宾选手尤洛首次获得自由操世界冠军,同时也打破了菲律宾没有体操世界冠军的记录。东京奥运周期评分规则规定:自由体操成套动作必须完成一个两周空翻动作且被计算在10个难度动作之中,此举意在鼓励运动员发展大难空翻动作,因此难度价值较高的大空翻动作在本周期得到快速发展[3]。空翻类动作是指以横轴为界面进行横向翻转一周以上,加或不加转体,如“旋空翻类”动作[4]。在成套动作开始阶段,运动员体力充沛,难度价值较高的大空翻动作成为不少运动员的首选动作。从表中可以看出,在这8名运动员中起始动作为大空翻动作的有5位,以向后的大空翻横轴转体为主。其中俄罗斯运动员纳格尔内使用了难度价值高达0.8分的团身后空翻3周动作,该动作也是自由操项目中最高难度动作。我国运动员肖若腾起始动作则使用了难度价值为0.5分的直体前空翻转体900动作,该动作在团体决赛中出现失误,但是肖若腾在关键时期顶住压力使该动作顺利完成,也为后面的动作高质量发挥奠定了基础。肖若腾整套动作编排新颖,大空翻转体动作放在了中间,对体力消耗较大的连接动作之后完成了两个托马斯的非技巧动作进行过渡,紧接着是难度较小的后直720动作,为结束动作做铺垫。我国另一名运动员林超攀整体难度在8名运动员中位居第三,有两个大空翻类动作,难度没有劣势,但是完成质量与顶尖运动员还稍逊一筹,空翻高度不够及落地稳定性不足是他成套动作的主要问题。前两名运动员的难度同时也是前两名,难度价值高,完成质量好是他们获胜的关键。
表1 第49届世锦赛男子自由操决赛运动员成套动作统计表(N=8)
东京奥运周期评分规则规定,一套自由体操是由10个难度动作组成,分别来自3个不同动作组别,即:Ⅰ非技巧动作,Ⅱ向前的技巧动作,Ⅲ向后的技巧动作及阿拉伯动作。从图1可以看出:在80个动作中,非技巧动作使用仅为11个,占总体的14%。向前、向后动作使用数量大致相等,共同占总体的86%。非技巧动作难度较低,在比赛中主要起过渡作用,用以连接较高难度的向前、向后动作。非技巧动作很难进行有效的创新,且不参与连接加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又限制了非技巧动作的使用。向前、向后动作难度价值高,增加转体度数就能提升创新能力,能够进行动作的有效连接,使得该类型动作进一步发展,使用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图1 第49届世锦赛男子自由操决赛三个组别使用统计图
2.2.1 非技巧动作使用特征分析
非技巧类动作是男子自由操成套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为了满足特殊规定,并丰富成套编排的动作类型[5]。从表2可以看出:在非技巧类动作使用中主要以C组难度动作为主,而A组、B组、和D组动作各有1个。在C组难度动作中有以日本手倒立及俄式挺身转体3周为主流,由此可见,C组难度动作仍是非技巧动作的主要支撑。我国运动员肖若腾成套动作编排新颖,在比赛中使用了两个托马斯类动作,且该类动作只有他一人使用。在比赛中韩国选手金韩秀在做非技巧动作日本手倒立时出现失误,没能成功完成倒立,只能算作一个A组横叉动作。同时由于该动作的严重失误,他的名次也降到第七。在竞技体操中难度与风险往往并存,任何一个动作的失误都有可能降低比赛排名,而新规则在鼓励发展难度的同时,对动作的完成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动员在保证难度的同时必须兼顾完成质量[6]。
表2 第49届世锦赛男子自由操决赛第Ⅰ组别使用统计表
2.2.2 向前技巧动作使用特征分析
向前技巧类动作没有向后技巧类动作动力足,且在进行转体时视野不佳,因此多数情况下向前技巧类动作比向后技巧类动作难度价值高。在第49届世锦赛决赛中,向前技巧类动作与向后技巧类动作使用数量上没有明显差异。从表3可以看出:在向前技巧类动作使用中以C组、D组和E组为主要难度动作。难度价值为0.4和0.5的前直720和前直900使用次数最多,分别为7人次,6人次,接近每人一次使用。可见在追求“D”分的大背景下,“前直720”和“前直900”作为单个难度动作和高难连接编排核心动作,其创编价值在东京周期将被充分体现出来。向前类大空翻动作难度价值多在0.5分以上,在本届世锦赛中被广泛使用,以色列选手杜尔格·皮亚特凭借向前类最高难度动作前团2周转体540,收获一枚宝贵的银牌。
表3 第49届世锦赛男子自由操决赛第Ⅱ组别使用统计表
2.2.3 向后技巧动作及阿拉伯动作使用特征分析
东京奥运周期中向后技巧类动作发展迅速,仅白井建三一人就有两个命名动作。从表4可以看出:向后技巧类动作的主要支撑依旧是以C组、D组和E组为主,D组使用数量最多。难度价值为0.4分的后直900动作使用人次最多,为8人次,即每人使用一次,成为运动员的标配动作。后直900动作难度价值高,且连接成功率大成为运动员向后动作的首选。难度价值为0.5分的后直1260为3人次使用,该动作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腾空高度和快速转体的能力,优秀运动员使用该类动作多作为单个高难动作或连接动作的首个动作[5]。向后类大空翻横轴转体动作难度价值高,落地稳定性不足,落地后没有足够动力,且因为身体结构问题难以进行有效连接,因此都是以单个难度动作使用。在本届世锦赛中,俄罗斯运动员纳格尔内开始动作便使用了自由操中难度价值最高的后团3周动作,但是落地后有两大步分别扣除0.3分,且又因为出界扣0.3分,即一个0.8分的难度动作被扣除了0.9分,再次印证了难度与风险并存,高难度动作意味着高风险。
表4 第49届世锦赛男子自由操决赛第Ⅲ组别使用统计表
2.2.4 连接串动作使用特征分析
连接动作在男子竞技体操中为单杠项目和自由操项目所特有。东京奥运周期评分规则规定,连接动作选择如果满足D或D以上+D或D以上的难度要求,该动作在保留独立价值的基础上加0.2分,满足D或D以上+B或C的难度要求加0.1分,且连接动作在10个有效难度范围之内[7],且为了防止运动员采取低价值动作进行连接,对自由操成套动作连接次数进行了限制,一套动作只能计算两次连接加分。这一规定引起了连锁反应,新周期运动员编排的连接串数量多为2个,三连接甚至四连接的编排必然造成单个动作难度的降低,进而导致整体难度降低,因此这种编排多会削减成二连接,或做单个高难动作[8]。
连接加分次数的改变使得运动员最多获得0.4分的连接加分,最少也能获得0.2分的连接加分,因此连接加分并不是影响运动员D分价值的重要因素[9]。如表5所示:在本届世锦赛自由操决赛中共出现17个技巧串,其中连接加分为0.1分的有6个技巧串,为0.2分的有10个技巧串,还有一个三连接动作,且后一个连接均为向前类动作,可见连接价值较高的动作为多数运动员所用。在8名运动员的成套动作使用中,以D+D的后直900+前直720使用次数最多,为3人次使用;以D+E的后直900+前直900也有2人次使用,高难度技巧串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成套动作难度。在技巧串的使用中最高难度动作为难度价值0.6分的前屈2周180动作,但是起始动作难度较低,也只能获得0.1的连接加分。8名运动员成套动作中只有韩国金韩秀完成了最多0.4分的连接加分,2人为0.2分,5人完成了0.3分。可见,要想获得0.4分的连接加分非常难,多数运动员只能获得0.3分的连接加分,可以预测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保3”仍是多数运动员的选择。
表5 第49届世锦赛男子自由操决赛动作连接使用统计表
从连接类型来看,单周空翻转体动作+单周空翻转体动作是最常用的连接类型,且第一个技巧动作以向后类动作为主,第二个为向前类动作。比较常用的0.1分的连接为:后直540+前直720、后直540+前直900以及后直900+前直540动作,这样即保证了连接加分又不至于难度太低。比较常用的0.2分连接为:后直900+前直720、后直900+前直900,优秀运动员还可以增加难度使用后直1260+前直720动作来提升整体难度。
一套自由操成套动作包括“D”分和“E”分,“D”分即成套动作的内容;“E”分即成套动作的完成情况,涉及到编排、技术要求和身体姿势。国际体操联合会在鼓励运动员发展难度与创新的同时,更强调难度的发展与创新要以高质量的稳定完成为前提[10]。从表6可以看出:参加决赛的8名运动员整体难度相差不大,最大差值仅为0.4分,在完成分上,最大差值为1.267分。可见竞技体操项目难度分是基础,在保证难度分的基础上提升完成质量才是成功的保证。从图2、图3可以更清晰地看出:冠亚军获得者不管是难度还是完成均排在前2名。具体来看,在成套动作难度上前两名运动员难度最高,后面出现较大的波动;在完成分上面,8名运动员的完成质量随着名次的靠后完成分也在降低,说明完成质量与比赛名次呈正相关关系。表明运动员在确保难度的情况下,提升完成质量才是取胜的保证。
图2 第49届世锦赛自由操决赛“D”分结构图
图3 第49届世锦赛自由操决赛“E”分结构图
表6 第49届世锦赛男子自由操决赛得分统计表(N=8)
1)我国运动员肖若腾成套动作编排新颖,在难度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凭借高完成获得一枚铜牌,林超攀获得第五名,这是东京奥运周期3届世锦赛中我国选手第一次闯入自由操决赛,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2)在成套动作开始阶段,难度价值较高的大空翻动作成为多数运动员的首选动作。非技巧动作在成套动作中主要起过渡连接的作用,难度价值不高,日本手倒立及俄式转体3周是运动员最常用的动作。技巧动作在本周期得到快速发展,创新动作不断出现在国际赛场,仅白井建三一人在自由操项目上就有4个自己命名的动作。在技巧动作使用中,难度价值为0.4分的后直900动作在比赛中每人使用一次,成为运动员的标配动作。后直900动作难度价值高,且连接成功率大成为运动员向后技巧类动作的首选。在连接动作中,后直900+前直720的连接形式将成为未来连接发展趋势。
3)自由体操最多有0.4分的连接加分,多数运动员只能获得0.3分的连接加分,预计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保3”仍是多数运动员的选择。
4)在追求“D”分的大背景下,“前直720”和“前直900”作为单个难度动作和高难连接编排核心动作,顶尖运动员则将后直1260作为自己提升难度的砝码,其创编价值在东京奥运周期被充分体现出来。
5)完成分与比赛名次成正相关关系,运动员在保证难度的基础上提升完成质量是取胜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