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佳杰
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人民医院骨科,云南昆明 650000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受到损坏,骨脆性加强,骨折风险提升的周身性骨骼疾病。脊椎压缩骨折的高发群体为老年人,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骨密度降低,脊柱强度下降,轻微损伤即可形成椎体压缩骨折。若椎体压缩严重,会发生后凸畸形情况,造成患者双下肢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属于骨质疏松症的并发症之一,会累及其他椎体,临床表现以痛感强烈、活动不便为主,对患者身心健康形成一定影响。椎管狭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老年人群常见病症,是骨科疾病的一种,对该病症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目前常用的治疗方式包括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等[2]。该文主要研究2017年1月—2019年10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伴椎管狭窄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计180例,对比使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纳入在该院进行治疗的伴椎管狭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共计180例进行研究,按照抛硬币法将患者划分成两组,各90例。对照组中男46例,女44例,年龄57~86岁,平均(74.47±10.35)岁;受伤原因:跌倒50例、车祸30例、其他10例;骨折节段分布:T9、T10、T11、T12、L1、L2、L3、L4椎体分别有11、10、10、13、10、12、11、13例。研究组中男45例,女45例,年龄56~87岁,平均(74.12±11.02)岁;受伤原因:跌倒52例、车祸25例、其他13例;骨折节段分布:T9、T10、T11、T12、L1、L2、L3、L4椎体分别有10、11、11、12、11、11、12、12例。两组患者均知晓此次研究内容,同意进行该次研究,且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此次研究申请。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具体方式为:患者选择俯卧姿势,在其上胸部放置U形垫,骨盆下方放置软垫,腹部悬空,脊柱呈过伸位。利用C型臂X线光机对患椎、椎弓根进行定位,并做相应标记。使用碘酊、酒精对术区实施消毒操作,放置无菌巾,贴好保护膜。对标记部位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操作,于标记点做皮肤切口,在C型臂透视辅助下,对患椎椎弓根外上方做穿刺操作。冠状面上穿刺针左侧位于10点钟方向,右侧位于2点钟方向,矢状面上穿刺针和脊柱的夹角维持15°,穿刺针从患椎两侧椎弓根刺入椎体,深度为1~2 cm,使穿刺针进入至椎体前1/3处。正位透视条件下取出穿刺针内心,注入泛影葡胺造影剂,确定椎体内静脉回流状况,方便对穿刺针的部位和角度进行调整。穿刺针位置固定后,连接穿刺针和高压注射器,在椎体内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入过程保持透视状态,若发现问题马上停止注射。待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彻底凝固后,取出穿刺针,缝合切口,手术结束[3]。
研究组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具体方式为:患者采用俯卧姿势,骨盆下方垫至软垫,上胸部垫U形垫,腹部和脊柱的状态分别为悬空、过伸。通过C型臂X线光机进行定位,并做标记,患椎椎弓根位于棘突旁大概3 cm。消毒、铺巾、贴保护膜步骤完成后,通过利多卡因对标记点进行麻醉操作,麻醉区域为皮肤至患椎椎体椎弓根进针点,于进针点做切口,大小为5 mm。在C型臂透视下,经皮刺入穿刺针,并控制进针深度,以距离椎体前缘10 mm左右为准,正位透视导针前缘接近椎体中线,将穿刺针内芯取出,置入导针。穿刺针拔出后,由导针引导,置入工作管道,沿着工作管道进入骨钻,扩大锥体工作区域并进行打磨,使其光滑。取出骨钻,连接注射装置,注入造影剂于球囊内,做局部扩张操作。扩张后透视见椎体高度升高,椎体撑开后,推出球囊,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入椎体,并于透视下确定注入量和位置。待其弥散到椎体后补边缘,或渗入进椎间盘间隙内、进入椎旁血管和软组织间隙后,或在其注入时,感受到显著阻力,则应立即暂停注射。待其彻底硬化后,抽出穿刺针,对切口进行缝合操作,之后用敷料覆盖切口,手术结束[4]。
对两组患者椎体情况、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高度恢复率、疼痛度评分、椎体后凸角矫正率情况进行分析。椎体情况包括椎体后凸角、椎体前1/3高度、椎体中1/3高度、椎体后1/3高度、致椎管狭窄骨块长度5个方面;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透视时间4个方面;并发症包括骨水泥渗漏率、临近椎体骨折发生率、感染、呼吸系统功能障碍、腰部疼痛5个方面;疼痛度评分以术后1 d、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3个时间点进行比较。
研究组患者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s)Table 1 Comparison of surg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 手术时间(min)住院费用(万元)住院时间(d)透视时间(min)对照组(n=90)研究组(n=90)t值P值35.34±10.40 20.38±7.33 11.154<0.001 4.04±0.83 2.30±0.42 17.745<0.001 6.38±4.23 4.16±1.83 4.570<0.001 12.20±1.64 3.80±1.06 40.809<0.00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研究组椎体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椎体情况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vertebral body condi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3 两组椎体情况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vertebral body condi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对照组(n=90)研究组(n=90)t值P值椎体后凸角(°)椎体前1/3高度(mm)椎体中1/3高度(mm)椎体后1/3高度(mm)致椎管狭窄骨块长度(mm)17.54±3.61 8.17±3.18 18.477<0.001 10.38±3.48 20.75±3.65 19.508<0.001 7.64±3.80 20.76±5.71 18.147<0.001 10.60±3.82 21.78±4.83 17.224<0.001 5.52±0.24 3.49±1.03 18.210<0.001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疼痛评分均得到明显降低,但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pai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points]
表4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pai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points]
组别 术后1 d 术后6个月 末次随访 术前对照组(n=90)研究组(n=90)t值P值2.28±1.06 1.99±0.99 1.897 0.060 1.63±0.76 1.51±0.77 1.052 0.294 1.74±0.98 1.61±0.91 0.922 0.358 5.58±1.49 5.42±1.37 0.750 0.454
研究组椎体高度恢复率、后凸角矫正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5。
表5 两组椎体高度恢复率、后凸角矫正率比较[(±s),%]Table 5 Comparison of vertebral height recovery rate and kyphotic angle correct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5 两组椎体高度恢复率、后凸角矫正率比较[(±s),%]Table 5 Comparison of vertebral height recovery rate and kyphotic angle correct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组别 椎体前高度恢复率椎体中高度恢复率椎体后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角矫正率对照组(n=90)研究组(n=90)t值P值5.48±8.24 36.27±27.85 10.057<0.001 2.40±3.10 36.25±26.91 11.855<0.001 0.41±0.26 42.62±31.99 12.517<0.001 2.07±2.99 21.42±15.36 11.731<0.001
最近几年,伴随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腰椎疾病患者人数逐年增加,尤以骨质疏松性、椎管狭窄性脊椎压缩骨折最为常见。腰椎管狭窄是指不同因素造成的椎管组织构造发生改变,造成脊髓与神经根受到刺激和压迫,产生临床症状,如双腿无力、下肢麻痛等,严重者会出现行走障碍情况[5-6]。椎管狭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老年人群常见疾病,临床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该文为患者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两种方式进行治疗[7-8]。经皮椎体成形术始创于1987年,是一种微创技术,主要用于人体椎体血管瘤的治疗,伴随科技的不断发展,这一微创技术经过不断改进,研制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9-10]。经皮椎体成形术在术中要进行高压注射,会导致骨水泥产生较大流动性,术后会产生骨水泥渗漏情况,影响手术疗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特征为创伤小、疼痛缓解效果显著、椎体高度可部分或全部恢复,是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外科治疗方式,尤其对于顽固性疼痛、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而言,效果更佳。另外,经皮椎体后凸术中影像辅助技术不断改进和提升,促使大多数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手术禁忌证由绝对转为相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术中沿着工作通道植入球囊,可将椎体周围疏松的骨质结构压实,促进椎体高度的恢复[11-12]。但是,骨折后骨块突入造成椎管狭窄、无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是否能够使用该种手术进行治疗依然是医学者持不同意见的关注话题。相关学者认为,是否可以安全、有效的治疗椎管狭窄无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和病例的病情状况有关,若患者椎管狭窄骨质和锥体分离,后纵韧带完整性缺失,进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当中,会造成游离骨块突入椎管现象更加严重,因此术前要对患者病情进行充分掌握,仔细检查X线、MRI等影像学情况,对手术的可行性做充分评估。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最主要的作用即缩小椎体后凸角,提升楔形变椎体高度,并通过骨水泥的毒热效应达到止痛效果。该手术方式利用球囊的膨胀、扩大,对发生形变的椎体进行压缩,使其恢复至一定高度,加之骨水泥的注入,可以加强椎体抗压度,从整体上促进患椎更加稳固,预防后凸角的过度增加,减少狭窄椎管对胸腹脏器的压力。从该文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4.16±1.83)d,其数据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杨益等[12]研究中显示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其住院时间为(8.23±1.78)d,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别的数据;该研究数据与杨益等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证实经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伴椎管狭窄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为椎管狭窄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使用使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可以提升椎体后凸角矫正率,促进椎体功能恢复,且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得到明显缩减,住院费用得到降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