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南充市坚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着力激活力、拓渠道、增后劲,因地制宜兴产业,走出了一条具有丘区特色、符合南充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村一品创特色 产业发展铺新路
五月的营山县老林镇麻柳村,漫山遍野的花椒压满枝头,椒香醉人。村民们穿梭在椒林中采摘、打包花椒。这些花椒随后被运送到营山县工业园区,加工为花椒粉、花椒油等系列产品。
“找准发展产业,踏踏实实地干,才能让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麻柳村党支部书记陈明忠介绍,村“两委”多次调研考察种植花椒的地理优势和市场前景后,确立发展花椒产业。随后,村里成立了营山县新瑞農牧专业合作社,凡是入社村民,都由专合社统一提供花椒种苗和免费技术指导,并统一收购。
不愁种也不愁卖,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回村种起了花椒,念起了“花椒经”。麻柳村花椒种植从最初的百余亩到如今的7500亩,全村花椒总产值每年超过60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每年增加收益30多万元。“想不到小小的花椒也能让我们的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村民李忠荣笑呵呵地说。
在麻柳村的带动下,老林镇共种植青花椒2.4万亩,覆盖井沟、双龙等8个村,成立17个花椒专业合作社,2800户农户加入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入园务工、入股分红等形式实现人均增收3500余元。靠着花椒增收致富的麻柳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营山麻柳椒”也成为营山县的重要产业。
产业为先谋振兴。南充市全力做强优质粮油、生猪、蔬菜、蚕桑、晚熟柑橘“五大主导产业”,做优木本油料、中药材、牛羊、水产、酒业“五大特色产业”,通过构建“村党组织+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
围绕服务抓增收 开创双赢新局面
走进蓬安县巨龙镇羊角嘴村,田间地头机器声隆隆,村民们驾驶农机具来回翻耕作业,千亩良田生机勃勃。“谁能想到短短几年,曾经的撂荒坡就变成如今的聚财地。”羊角嘴村党支部书记王喜全感慨道。
近年来,羊角嘴村抓住周边乡村在农机服务的空白,采取“村集体控股、全体村民入股”的形式,通过村集体牵头成立农机合作社,购置耕作机、喷雾机、收割机等大型农机,为农户和合作社提供育秧插秧、田间管理、病虫防治、机器收割等“一条龙”服务,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一举突破50万元。
在高坪区红旗村,村党总支书记苏田华带领村干部通过盘活村里闲置土地,向上争取专项扶持资金,采取党员和村民入股等方式,一举解决“人、钱、地”三大难题。用短短半年时间,建成一个占地8亩,拥有28间商铺、150余个摊位的新农贸市场,一改过去都京农贸市场的“脏乱差”现象。村里还通过收取摊位租赁费、清洁卫生费等方式,每年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0余万元。
便民服务创收益,村民分红乐开怀。南充市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多种发展途径,全市成立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公司128家、村劳务服务公司73家、村农产品销售公司48家,通过盘活集体闲置资源,整合村内劳动力,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实现群众收入和集体收入“双丰收”。
绿水青山变金山 农旅融合促振兴
登高远眺,群峰环绕、树木葱茏,公路蜿蜒绵长、西河波光潋滟,田野色彩斑斓、场镇星罗棋布,无须渲染,便组成一幅诗意盎然的山水画。可谁又能想到,如今的“网红”打卡地七坪寨村,几年前还只是一座名不见经传的破败荒山?
顺庆区新复乡七坪寨村曾经贫困落后。行路难、用水难、致富难,是困扰七坪寨村村民的三大心病。积极求变的七坪寨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古兵寨历史文化等旅游资源,招引企业打造乡村旅游项目,先后建成了玻璃栈道、原野之息、天空之眼等景点,不仅被评为“南充市十大网红新村”,还成功创建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如今,七坪寨山成了实实在在的“百宝山”,每年平均接待游客上百万人次,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得租金、景区务工得工资、资金入股得股金等形式,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30万元、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七坪寨村只是南充以文农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充市充分挖掘地方红色文化、乡风民俗、自然风光,因地制宜发展生态观光、避暑休闲、采摘体验等乡村旅游项目,打造“果海酒村”“花好月圆”“蜀北桑海”等乡村文旅品牌50余个,带动村级集体经济蓬勃发展,让更多村民走上乡村旅游致富路。(供稿、供图单位/中共南充市委组织部) (责编/冯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