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史”学习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2021-09-14 20:50刘峰
大学·课外阅读 2021年8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四史教育创新

刘峰

摘  要:深化“四史”学习,是把握高校思政教育核心要义的体现。推进“四史”与高校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有利于夯实学生的理想信念,促使学生积极传承革命精神。据此,本文分析了深入学习“四史”的重要意义,融合“四史”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根本点、侧重点和切入点,高校应挖掘四史资源,树立思想道德标杆;整合时政热点,坚定学生理想信念;隐性融合四史,以拓宽价值引导渠道为核心,探究高校思政教育创新路径,以期为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和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夯实基础。

关键词:四史;高校思政;核心要义;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1)32-0122-03

“四史”包括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入学习“四史”,是把握高校思政教育核心要义的基础,是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政治高度、历史厚度、思想深度的重要内容[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普及党史知识,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2]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实践中,高校及教师应注重挖掘“四史”资源,并分析融合“四史”与高校思政的重点,以此对“四史”的融合、时政热点的整合进行深度探究,在深化“四史”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一、深入学习“四史”把握思政教育核心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樣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性问题”。[2]这一论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思政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成为推进高校思政教育建设与发展的核心要义。为精准把握思政教育核心要义,切实推进思政教育改革创新,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四史”学习效果[1-2]。本质而言,“四史”记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程,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及中华民族精神与力量。充分发挥“四史”的育人功能,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的优良传统,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历史基因。一方面,有效开展“四史”教育是高校充分发挥思政教育教学主阵地、主渠道作用的重要抓手,有利于扩大高校思政教育的覆盖范围、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在完善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的同时,有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另一方面,开展“四史”教育,推进“四史”教育与思政教育体系的融合,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史”教育系列论述的重要举措,更是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的有效途径[1]。同时,在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有机融入“四史”教育,可以为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提供新契机,并为更高质量地完成育人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融合“四史”与高校思政的重点

(一)融合“四史”与高校思政的根本点

推进“四史”与高校思政的深度融合,其根本点在于“实事求是”。所谓“实事求是”,是要根据历史发展的主线,通俗、精准的讲解历史故事,并从历史故事中提炼出历史规律和精神内涵,促使学生能够有效把握历史发展主题[3]。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党组织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带领各民族人民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建设取得良好成果,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为培养出能够满足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教师应把握“四史”融合的根本点,“实事求是”把握好历史主线,发挥“四史”育人作用。

(二)融合“四史”与高校思政的侧重点

“四史”与高校思政融合的侧重点在于“现实关怀”。在“四史”学习和资源挖掘过程中,教师应以“现实关怀”为侧重点,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3]。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教师在思政教育实践中,应结合“四史”的历史资源与现实需求,通过“现实关怀”,指导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而使新时代学生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三)融合“四史”与高校思政的切入点

“四史”融入高校思政的切入点在于“做好结合”。由于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中的各门课程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所以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对各门课程的连接点进行深入分析,并以此为切入点,融合“四史”内容[3]。例如,“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都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基础,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目标。因此,教师可以深度挖掘“四史”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目标。另外,教师应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选修与必修课程相结合,统筹规划教学内容,从而增强思政教育效果。

三、基于“四史”学习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策略

(一)挖掘四史资源,树立思想道德标杆

基于“四史”学习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应基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对思政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和衔接,以提高思政教育、“四史”学习的针对性。具体实践中,高校及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挖掘“四史”中信仰资源。“四史”内容侧重点不同,但其核心逻辑为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和奋斗史,蕴含了许多思想深邃的信仰真理故事[4]。通过对“四史”中信仰资源的挖掘,可以提高信仰真理的感染力,促使学生将“信仰的力量”生动地“讲”出来。

第二,挖掘“四史”中革命资源。“四史”本身是动态性创新与发展的历史[2]。为推动学生学好“四史”、为学生树立思想道德标杆、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之不易,高校及教师应着重挖掘“四史”革命资源,在通过革命故事感染学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与党史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汲取精神力量与发展智慧,牢固树立“四个自信”[4]。

第三,挖掘“四史”中奋斗资源。就高校思政教育的视角而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与“四史”学习内容具有紧密的衔接性,是“四史”学习有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重要切入点[5]。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综合重大事件、伟大成就等进行教学。为进一步提高教学实效性,实现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高校及教师应深入挖掘和梳理“四史”中奋斗事迹资源,并将奋斗事迹资源的精髓深度融合在学生的思想教育中,从而使学生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不断前行。

第四,挖掘“四史”中美德资源。本质而言,思政教育对学生正确“三观”地树立,积极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5]。“四史”中每一位先辈都散发着人格、精神光辉,教师应对这些艰苦奋斗的美德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弘扬和继承先辈身上的“闪光点”,以此作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标杆,引导学生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最终实现学生的思想道德与意志精神的有效提升。

(二)整合时政热点,坚定学生理想信念

“四史”内容的时间跨度较大,蕴含的哲理、精神等极其丰富。为学好“四史”内容,增强以史育人的实效性,高校及教师应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以整合时政热点为辅助,不断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创新,提升思政课程的理论性、针对性和思想性。具体实践中,高校及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实事求是讲历史。思政教育教学真正的功能是释疑解惑,这就需要教师旗帜鲜明地回应敏感问题[6]。因此,教师应具有大历史观,通过“四史”学习,以历史经验、历史问题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

第二,有理有据讲信念。思政课程是树立学生良好信念的重要课程,是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而开展的教学活动。由于“四史”中包含充分的历史事实,尤其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历史变革。所以“信念”在这些具体实践中得以充分体现,并在实践中形成相关理论,对现实发展起到指导作用[7]。在思政教育实践中,加强“四史”学习,不仅可以有理有据讲信念,让学生在回首过去道路中吸取经验,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理论清醒、坚定政治信念。

第三,理直气壮讲故事。从革命时期到改革开放时期,涌现出众多时代先锋,他们的精神灌溉着青年成长。在信息科技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许多历史虚无主义言论在网络上滋生,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高度关注崇尚英雄模范氛围的营造,以引领学生正确树立“三观”[8]。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结合“四史”中大量先进模范事迹内容,提炼其中的精神内涵,在讲清历史故事的基础上,以先进模范事迹、先进的精神力量鼓舞和激励新时代学生。

(三)隐性融合四史,拓宽价值引导渠道

“四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嵌入,不仅需要通过课堂教学将显性知识融合在思政教育内容中,而且要不断拓宽以价值性引导为核心的融合渠道,以协调应用思政教育载体,使“四史”内容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传导植根于学生的精神意志中。具体实践中,高校及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推动“四史”与实践教学融合。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9]。在思政教育教学中,高校及教师应注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将“四史”内容融合在实践教学中,促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深度了解革命历史内涵和奋斗事迹的精神意志,在提高高校思政教育主动性、实效性的基础上,丰富学生实践经验,拓展学生知识范围,最终实现学生思想道德的良好培养。

第二,推动“四史”与校园文化融合。思政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落脚点,通过对与校园文化相关的“四史”资源挖掘,不仅可以有效丰富高校思政教育体系,而且还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9]。同时,高校及教师应重视“四史”内容在校园内的传播,通过开展相关主题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四史”内容,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另外,高校应借助校内楼馆的育人功能,将挖掘出的“四史”内容充分展现在各类楼馆中,以突出红色文化的校园文化底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形成。

第三,推动“四史”与网络教育融合。基于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应注重网络思政教育,通过开展“四史”学习线上课程,将“四史”资源充分融合在思政教育体系中,打造出网络思政“金课”。[10]同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作用,引导各类学生社团积极参与网络课程,以提高其他学生参与网络思政课程的积极性,确保线上思政课程与线下思政课程有机统一[10]。另外,高校应积极构建多元化“四史”学习平台和“四史”传播平台,并通过VR等技术的应用,再现“四史”内容,促使学生在“四史”学习中,深刻理解“四史”的历史内涵,进而延续红色血脉,坚定理想信念。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四史”学习不仅可以丰富高校思政教育内容,提高思政课程的感染力,而且能够有效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为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政教育有效性、实效性,高校及教师应挖掘“四史”中信仰、革命、奋斗、美德资源,并结合“四史”内容,实事求是讲历史、有理有据讲信念、理直气壮讲故事。在信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及教师应积极推动“四史”与实践教学、校园文化、网络教育的融合,促使学生在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下,延续红色血脉,实现思想道德意识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陆道坤. 新时代大中小学课程思政一体化的内涵、难点及优化路径[J/OL].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01):1-10[2021-07-28]. https://doi.org/10.14100/j.cnki.65-1039/g4.20210712.003.

[2] 新京报. 中办印发通知:在全社会开展“四史”宣传教育[EB/OL]. (2021-05-2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073194 7925987043&wfr=spider&for=pc.

[3] 张艳,沈岩东. 论精准思维视域下“四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24):33-36.

[4] 张季,田园. 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与思政教育的现代转型研究[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23):112.

[5] 苏玉波,潘思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情怀要深”的时代内涵及培育路径[J]. 思想教育研究,2021(05):110-115.

[6] 秦冰馥. “四史”教育贯通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的思考——以抗美援朝战争为例[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4(03):86-92+142.

[7] 张楠. “四史”学习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深度融合的探索[J]. 思想教育研究,2021(03):80-84.

[8] 董鵬鹏,彭雪莲. 高校思想政治课堂开展“四史”教育的内涵与路径[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08):72-75.

[9] 刘星,张博. 建党百年视域下大学生“四史”教育论析——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融入“四史”教育为例[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04):398-404.

[10] 郑锐锋,Joon-ho CHOI. 夏季浙江省地域气候适应性民居热舒适研究[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8,51(10):888-894.

(荐稿人:贾栋,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陈华康)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四史教育创新
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
在“四史”教育中培育新时代学生
让“四史”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开展“四史”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开展“四史”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谈高校思政课堂的文化建设
多媒体技术环境下高校思政教学系统的设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究
试论高校思政隐性教育资源的效能扩展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