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扩散特征与创新代理路径研究

2021-09-14 08:21高泽晋
中国科技论坛 2021年9期
关键词:导航系统北斗受访者

高泽晋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 100083)

0 引言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独立自主研发的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与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共同形成全球四大卫星定位导航格局[1]。历经26年的研制与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2020年6月23日正式完成组网之时,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全链条覆盖底层开发品类(芯片、板卡、模块等)、上层应用终端及外围运营服务。一方面,国内卫星导航总产值快速提升,2019年即达3450亿元,较2018年增长14.4%,相比于2012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服务之初增长近5倍[2];另一方面,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紧跟中国“一带一路”布局,为沿线近百个国家提供服务,用户数量逐年增长,2019年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活跃用户破亿级[3]。可以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在快速融入世界各国的核心基础设施与建设场景中,基于中国北斗的地理测绘、信息化施工、5G智慧港区等服务也已在东盟、南亚、东欧、西亚、非洲成功应用[4]。事实上,欧洲与中国作为卫星导航系统领域的第二梯队国家几乎同时展开研制与建设,但目前欧洲的卫星群组相较于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来说仍不完整,中国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领域的部署速度按照航天标准来看十分迅速,已超越俄罗斯GLONASS和美国GPS当时的建设速度。中国北斗系统的竣工与迅速发展使得中国技术不断向全球衍生,其海外影响力也因此大幅度提高。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全球瞩目的一项中国重大研发工程,短短26年间通过在中国及全球其他地区的快速扩散与传播,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服务亿级以上用户,这引发了全球政界的震撼与学界的热切关注。目前,关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学术探讨多集中于技术性能、场景应用等领域,亦有学者对其发展历程及管理问题进行过评述与展望。总体来看,既有研究的视野出发点虽有不同,但这些学术探讨均肯定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全球扩散与创新赶超方面的经济与社会成效。自1962年美籍学者罗杰斯提出著名的“创新扩散”理论以来,学界便逐渐开始意识到一项创新必须借助于扩散过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经济与社会价值[5]。自此,创新扩散理论常被学界应用于对一项创新之社会扩散特征与经济社会价值的研究中。事实上,“创新扩散”作为创新与战略管理学术领域内的一项重要理论,侧重于揭示一项创新自诞生之时起,在一个社会系统内通过特定的传播渠道广泛扩散,经过一段时间后被目标组织或潜在受众所认知、接受并最终采纳的过程[6-7]。在创新扩散理论视野下,考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扩散特征及创新代理路径,能够折射出当前阶段中国重大研发工程的产业实践进程与经济社会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本研究从创新扩散理论视野出发,通过深度访谈,结合现场观察、资料分析等实证方法,阐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创新属性、扩散特征及创新代理路径,以期为政界、学界提供一项观察中国重大研发工程产业实践进程的典型案例。

1 理论回顾

1.1 创新属性与采纳率

产品或技术具有创新属性特征是实现创新扩散的基础前提,也是影响创新采纳率的主要缘由。对创新属性的辨识能够帮助解释为何某些创新从初识引进到广泛使用的时间较短,而另外一些创新被接受或采纳的时间较长[7]。相对优势、兼容性、复杂性、可试性和可观察性的属性释义见表1,这5项属性特征是创新扩散理论视野下影响社会系统内组织或成员对一项创新接受速度的核心要素[5]。

表1 创新属性释义及其对采纳率的影响

1.2 创新扩散过程

创新扩散理论将创新扩散模式定义为五个过程,即认知、说服、决策、实施与确认,如图1所示[5]。这些过程蕴含着目标组织或潜在采纳者对一项创新的认识、赞同或反对的态度、采纳或拒绝的行为、付诸使用与进一步证实。

图1 创新扩散过程

1.3 创新扩散曲线

创新采纳者数量随着扩散时间的延长呈现S形曲线特征,如图2a所示[5]。在创新扩散的早期阶段,采纳者数量随着时间增加体现为S形曲线开端处较为平缓、慢速的上升部分。随着时间推移,采纳者人数逐渐增多直至达到半数时,扩散速度达到高峰,也即创新扩散曲线呈现“K值”特征。此后,采纳者数量的上升速度趋向平缓,表现为S形曲线的末端特征[8]。这条曲线与生态学中种群入侵密度增量规律类似,昭示了新生事物与所处环境之间的共栖关系[9]。一项创新诞生后,将与其所在环境中的其他因素相互影响,最终体现为创新采纳者数量的变动。钟形曲线则表征一个社会系统中的组织或个人采纳某种新观念、新方案或新技术的时间早晚程度。创新扩散理论将钟形曲线横轴的创新采纳时点进行分割(见图2b),区分并归纳出五类采纳者及其特性,即敢于承担风险的积极创新者、受人追随的早期采纳者、思虑周全的早期大多数、持疑虑观望态度的后期大多数以及守旧、拒绝革新的落后者[10]。这五种不同类型的创新采纳者在社会经济、个性与沟通行为等方面呈现出显著差异。

图2 创新扩散曲线

1.4 创新代理人

在创新扩散理论视野下,创新代理人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与潜在采纳者产生联系,并试图改变其创新决策行为与时间[11]。创新代理人通常在如下七个方面作用于创新扩散过程[12]:帮助潜在采纳者发现创新的需求、与潜在采纳者建立往来沟通关系、问题排查与咨询、鼓励激发潜在采纳者创新的内在诉求与欲望、推动潜在采纳者的内在诉求与欲望转化为行动、保持创新的持续性、排查间断问题以确保创新的顺利实施、最终构建多边关系并达成创新采纳事实。可以说,创新代理人的职能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项创新的扩散效率与最终结果。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与获取方法

本研究通过深度访谈并结合现场观察、案例分析等方法,对调查过程中所获访谈或个案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最终勾勒出当前阶段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创新属性与扩散实践图景(见表2)。深度访谈是社会科学领域内较为经典的定性研究方法之一[13],在深度访谈的过程中结合现场观察与案例分析能够增加研究的可靠性[14]。

表2 数据来源与获取方法

2.2 受访者分类

用户需要通过特定的信号收发设备,才能够与远在太空的北斗卫星进行信号交互并实现使用。北斗卫星的应用主要包括北斗卫星本身、信号收发设备及终端应用三个环节,如图3所示。北斗卫星本身负责发射或接收信号;信号收发设备如芯片、板卡等负责信号的收发、解析与传递;终端应用则根据自身使用场景,利用芯片、板卡等信号设备来获得对北斗卫星信号的交互与使用权利。

图3 北斗卫星应用环节

根据北斗卫星的应用环节,本研究采取立意抽样法[15],分类筛选得出40个代表性访谈样本,并于2020年9—11月完成深度访谈工作。其中有14人采用面对面访谈、6人采用邮件访谈、其余20人采用电话访谈。在征求受访者意见之后,本研究对受访者进行匿名处理,仅提供受访者类别与受访者编号进行区分(见表3),平均访谈时间为40分钟。

表3 受访者分类

2.3 资料编码

本研究通过对直接及间接获取的资料进行编码、整理和分析(见表4),提炼出访谈内容的逻辑性。在对相关资料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分析,整理出一级题项之后,即根据内容整理二级题项以便厘清各维度与特征。

表4 资料主轴编码

3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创新属性与要素特征

3.1 相对优势:部署规模领先、技术性能强劲

相对优势是指一项创新相比已有解决方案更为优越的程度[16],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部署规模、技术性能方面体现出显著的相对优势。虽然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在全球卫星定位导航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但如今,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规模上已经超过美国的GPS。截至目前中国共计发射了55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联合国超过一半的会员国能够观测到部署数量多于美国GPS的北斗导航卫星(受访者A1)。

除了部署规模领先外,中国北斗在技术性能方面也具备强劲的发展势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了消除定位误差、确保信号丢失时能有冗余频道信号救场,采用3频定位的技术解决方案,其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及精度相比于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EO更高(受访者A3)。与此同时,美国GPS仅能向地面单向式发送信号、对接收信号终端无法判断定位,而中国北斗兼具收发信号功能,且在无通信基站的情形下能够启用短报互文功能与外界产生联系。短报互文功能使得中国北斗的应用场景更加广泛,摆脱了对通信基站的依赖。纵使在没有通信基站的深山、森林或海洋等特殊场景,中国北斗均能为用户指引迷途的信号与方向。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震区唯一的通信方式就是北斗一代(受访者A4)。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使用的有源定位方案在某些环境恶劣、搜星状况不佳的情形下技术优势较为明显。此外,北斗三号系统采用首创的星间链路频段Ka,将已发射的北斗卫星链接组成一张庞大的网络,使卫星定位精度得以大幅提高,且星际间通信与测量功能亦可实现,星载原子钟之间的同步将导航系统的全局时间同步精度提升(受访者A9)。

大卫·艾可所提炼的品牌资产的“五星”模型认为,品牌资产包括品牌知名度、品牌品质认知、品牌联想、品牌忠诚度和其它专有资产五个方面[3]。阅读推广品牌资产的评估则可以借鉴这一体系,从读者对阅读推广品牌知名度、品质认知度、联想度、忠诚度方面进行测评活动。

3.2 兼容性:兼容美国GPS终端设备、引领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的价值潮流

一项创新的兼容性越高,越利于创新本身被接纳、加速创新被采用的时间[17]。2017年12月,中美双方为了促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GPS的终端兼容目标,友好签署了《北斗与GPS信号兼容与互操作联合声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GP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国际电联框架下实现射频兼容,两系统民用信号B1C和L1C实现互操作之后,用户可以同时使用北斗和GPS民用信号,无需显著增加成本就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服务[18]。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用卫星导航系统,不再如原先那般仅能单一使用其中一种导航系统,使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够更好地服务全球用户(受访者A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坚持开放合作、资源共享的姿态,逐步推进与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及欧盟GALILEO的系统兼容与互操作,以更加完美的姿态拥抱全球、造福全人类,使得全球用户在无显著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加速了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接纳与采用。同时,完全由中国自主研制与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贴合全球范围内其他发展中国家渴望自主发展、逐渐摆脱对发达国家依赖的价值潮流,也使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获得了较多的认同与赞赏,这种源自价值观的认同与赞赏往往将转化为对创新的采纳与使用。目前,北斗已服务于包括乌干达、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科威特、巴基斯坦、阿尔及利亚、老挝、柬埔寨等国家,收获了良好口碑。我们赞赏中国创新,中国创新鼓励着本国年轻人,非常期待北斗系统的全球应用能够在其良好运行的前提下增加(受访者C2)。

3.3 复杂性:操作易用的导航芯片/板卡有助于提升用户接受度

复杂性是指社会个体理解和使用的复杂程度,一项创新的复杂性越低,越易在传播初期得到有效推广及使用[19]。依赖于中国北斗产业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健全,北斗星通、航天宏图、合众思壮、星网宇达、上海司南等导航定位芯片、板卡、模块等元器件厂商在市场竞争中形成了易用、便捷的产品体系,支持北斗卫星信号的接收。用户在采买导航定位芯片、板卡等技术模块后,可以方便地与北斗信号交互链接,免去自行研制信号收发设备的复杂过程(受访者C5)。

3.4 可试性:低成本的试用与定制化解决方案

可试性即指某项创新在有限基础上可被试验的程度,一项创新如果能够有被试验的可能性则更容易被接受[20]。通过调查与访谈可知,大部分用于接收北斗卫星信号的芯片或板卡厂商都推出了定期试用功能。在下游用户购买芯片或板卡之前,只需要支付小额押金,这些厂商便会免费寄出产品,准许用户在一定的时间内试用。试用完毕后,若体验较为满意,用户即可将试用押金转为购买金,进而转化为对产品的采纳行为。若体验不满意,在试用设备无人为损坏的情形下,用户可将试用产品寄回归还给厂商,厂商随即退还用户押金,使得用户能够更加方便地试用、体验北斗卫星导航的信号交互与应用效果。允许用户无条件、免费试用产品,吸引了不少潜在客户的关注(受访者B6)。同时,对于试用体验不佳的产品,这些中间厂商提供了定制化改进的服务模式,免费对用户在测试中发现的问题或不适用之处进行针对性解决,不断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升用户的可用程度。低成本的试用与定制化解决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户对北斗及其产业衍生品的采纳意愿。在用户体验芯片或板卡产品阶段,我们会派遣专人定期询问用户的试用感受,对用户提出的特定功能需求,我们会及时反馈或制定专项解决方案(受访者B10)。在正式采购芯片或板卡之前,优先考虑那些能够提供免费试用和定制化解决方案的厂商(受访者C4)。

3.5 可观察性:媒介扩散与应用场景的建设

中国北斗的55颗卫星遥在太空深处,若非专业人员使用专业设备很难被公众或组织观测到。电子媒介与传播环境的发达使得卫星发射画面、航天工作场景生动地展现在公众面前。国家领导人、行业专家或知名人士的发言、评论或转载引领公众舆论,使得每一次北斗卫星发射都引发巨大的讨论热潮。时至今日,在新浪微博中以“北斗”等关键词进行搜索仍可显示超过3284万条话题讨论,而百度搜索则显示上亿条相关内容,足可见公众对北斗的讨论关切程度。图、文、视频融合式的媒介扩散与传播方式使得遥在太空深处的北斗卫星变得可被公众或组织轻易观察,更易促使公众或组织形成对这样一项国家重大研发工程的感知。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场景建设如5G智能网联测试区、无人驾驶示范基地等,增加了公众对北斗卫星导航的感知机会。例如,2020年10月11日起,百度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在北京市多个区域向公众开放免费试乘服务,公众在充满好奇的体验、了解这项新兴技术的同时,便能够间接感受到这项应用场景中所蕴含的北斗导航服务。平时使用导航时,我们更多感受到的是地图服务。但是一些应用示范场景中明确标注了北斗卫星的终端应用,这让大家更明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实际应用(受访者C7)。

4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扩散特征

4.1 创新-决策过程的跳跃:从认知阶段直接进入实施与确认阶段

创新扩散理论将创新扩散模式定义为五个过程——认知、说服、决策、实施与确认[5]。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创新扩散过程跳跃了说服与决策阶段,从认知阶段直接进入实施与确认阶段。通过访谈与资料分析可知,北斗卫星创新-决策过程的缩短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①目前全球仅有四大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即中国北斗、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与欧盟的GALILEO。用户在已经采买芯片、板卡等中间设备的前提下,当使用接收设备来启用信号选择时,用户逐一试用四大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后即可获知信号强度与定位精度,能够更快地明确自身的选择倾向,北斗在部署规模与技术性能方面的强劲获得了更多用户的青睐与选择。②用户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时的付费方式非常新颖。目前,正在运行的北斗二号系统发播B1I和B2I公开服务信号,免费向亚太地区提供公开服务。用户并不直接对北斗进行付费,而是在采买芯片、板卡厂商的信号收发设备后,另行购买流量卡并缴纳服务金。对大部分用户来说,既然在选用厂商的设备之时便须采买流量卡片,且每年缴纳的流量卡服务费相对稳定,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并未使用户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在不增加显著成本的情形下,用户无需在劝服与决策阶段耗费过多时间,而直接展开实施与确认。

4.2 用户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正处于S形曲线的快速增长区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表的数据显示,北斗系统的快速定位服务,日均定位已经突破10亿次,日常活跃用户超过8000万个,北斗快速辅助定位系统的用户数量已经突破3亿个[21]。根据创新扩散S形曲线对创新采纳者数量增长趋势的划分,很显然,当前阶段北斗用户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态正处于创新扩散S形曲线的快速增长区,但仍未达到峰值。因此,北斗用户数量的未来增长情势与产业容量值得期待。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快速扩散与较高的用户增长率是诸多因素共同影响所致,一方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创新属性与要素特征如前文所述,在相对优势、相容性、复杂性、可试验性、可观察性等核心层面存在显著优势,且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并未显著增加用户的经济使用代价;另一方面,中国政府针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面向国内与国际社会采取了有效的示范与推广策略,充分体现出创新代理人的职能表现对一项创新扩散效率与最终效果的显著影响。

4.3 钟形曲线中的采纳者分布

在创新扩散的钟形曲线中,采纳者被分为创新者、早期采纳者、早期大多数、后期大多数及落后者,这对于本研究考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采纳者类别仍然适用。本文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采纳者划分类别如下:

(2)北斗的早期采纳者则是敏锐察觉到商机与应用潜力的导航定位芯片/板卡等的元器件厂商,他们谨慎采纳创新,具有远见视野与创新决策能力,在社会系统中受到一定的尊敬与跟从。早期采纳者往往处于创新者与早期大多数之间的中位地带,一方面积极了解、利用创新者的成果,另一方面向早期大多数与潜在采纳者提供有关创新的信息或建议,他们是一个社会系统内许多成员效仿的对象,甚至在一些情态下能够阶段性引领舆论与商业导向。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早期大多数可被归纳为间接使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直接采买导航定位板卡/芯片的下游用户或其他早期应用北斗服务的个人、组织乃至国家,他们深思熟虑,虽不是北斗相关创新技术或观念的引领者,但却是创新扩散链中最为重要且数量分布最多的一环。事实上,本研究所选访谈对象的前三类即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创新扩散钟形曲线中的创新者、早期采纳者与早期大多数。

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扩散进程中,也存在持怀疑态度的后期大多数与墨守传统的落后者,这部分人群或组织多是由于考虑经济利益或使用不确定性而形成,他们普遍期望进一步消除创新的不确定性之后再谨慎采用。当然,在国家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政治或其他相关因素也可能成为决定创新采纳行为早晚的原因之一。

5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创新代理特征

5.1 王牌创新代理人:中国政府

在创新扩散理论视野下,创新代理人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与目标组织或潜在受众产生联系,并试图改变其创新决策行为,创新代理人的角色表现与职能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项创新的扩散效率与最终结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一项重大研发工程,关系到国家科技、军事、安全、民生等各领域的诸多核心问题,虽陆续出现了市场化的中介机构辅助推进其应用与产业化进程,但是均需要在政府的统筹协调与资源调度下进行创新代理活动。政府作为北斗事业的王牌“创新代理人”,对推动北斗的国内应用与国际扩散发挥着其他中介机构所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

5.2 面向国内推动北斗系统应用与产业化发展

中国政府面向国内推动北斗系统的应用与产业化发展主要依赖以下四条路径:

(1)出台政策保障。政府不仅为卫星导航产业的加速发展制定了完备的顶层规划方案,在中层与执行层面也做到卓有成效的工作部署。中央政策带动地方政策,共同为北斗产业化提供政策保障(受访者D2)。与此同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融合式发展,已经形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所需的融合型市场环境与促融型政策(受访者D4)。

(2)加强标准建设。政府早在2014年便组建成立了全国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其目的便是出台完善相应的北斗卫星导航标准体系与产品质量体系,推进北斗基础产品及重点应用领域的认证与质量检测,逐步规范卫星导航应用服务和运营。仅2019年,政府就发布了16项北斗专项标准清单(受访者D7)。

(3)搭建应用场景。政府积极推行国家关键领域应用及行业/区域层面应用,一方面,政府积极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入国家安全与国民经济发展等关键领域开展应用,并倡导鼓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政府鼓励结合区域发展战略需求建设北斗区域示范与应用场景,如地理信息小镇、5G智能网联试验区、智能驾驶测试体验基地等,并以此来引导公众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感知和应用。

(4)激活市场与创新活力。政府不仅引导支持科研机构、高校积极建立北斗卫星导航技术、工程实验室,同时在北斗卫星导航领域向企业与相关社会组织释放市场与创新机会,逐渐形成中坚企业力量带动产、学、研、用互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市场活力与创新活力的释放使得我国在突破北斗卫星导航核心关键技术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开发应用与兼容型产品,北斗产业链被快速培育。

5.3 面向国外积极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中国政府面向国际社会推动北斗系统的应用与产业化发展主要依赖四条路径,即兼容共用、进入国际标准、参与多边事务、拓展国际应用(见图4)。首先,中国政府积极推动北斗系统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其次,中国政府重视国际规则的合法使用——不仅持续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关技术指标进入国际标准,也积极参与国际电信联盟规则的研究制定[21];同时,中国政府在参与国际卫星导航领域多边事务与相关国际组织活动方面表现活跃,如参与联合国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及其相关活动,并于2012年成功主办ICG第七届大会等。中国政府非常重视参与国际卫星导航领域多边事务与国际组织的主题活动,促成各卫星导航系统联合拟定服务世界的共同宗旨(受访者D6);此外,中国政府重视卫星导航的国际化应用,组织系列宣传推广活动如“北斗行”、筹建北斗中心并组织举办相关学习实践或体验活动来加强对国际社会的宣传普及。目前,中国已与多个国家达成合作,共同建设北斗中心、成立北斗国际交流培训中心,并向国际社会积极提供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的咨询服务,在提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海外影响力与服务性能的基础上,也带动了其在交通、旅游、救灾、农业等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推广。

图4 北斗卫星创新代理特征

中国政府为了促进国际合作,自2018年中阿北斗中心揭牌成立起,积极建设海外合作中心,这一举措获得了包括突尼斯在内的众多国家的关注与认可(受访者D10)。中国北斗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合作渐入佳境,让北斗走出去是中国政府推动自研技术国际化的重要战略支点(受访者D5)。

6 研究结论

(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相对优势、兼容性、复杂性、可试行与可观察性等创新属性方面具有明显的特征,这加速了潜在用户的接受与采纳速度——在相对优势方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部署规模领先、技术性能强劲;在兼容性方面,与美国GPS终端设备兼容并引领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的价值潮流;操作易用的导航芯片/板卡降低了使用复杂性,有助于提升用户接受度;低成本的试用与定制化解决方案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备较好的可试性;此外,媒介扩散与应用场景的建设使得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够被公众所观察、感知。

(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创新扩散过程跳跃了说服与决策阶段,从认知阶段直接进入实施与确认阶段。当前阶段北斗用户数量正处于创新扩散S形曲线的快速增长区,但仍未达到峰值。创新扩散理论中钟形曲线对采纳者的分类仍然适用于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采纳者的划分。

(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一项国家重大研发工程,虽陆续出现了市场化的中介机构辅助推进其应用与产业化进程,但中国政府作为北斗事业的王牌“创新代理人”,对推动北斗的国内应用与国际扩散发挥着其他中介机构所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中国政府面向国内推动北斗系统应用与产业化发展时主要依赖于政策保障、标准拟定、搭建应用场景、激发市场与创新等思路,而在面向国外情景时则主要采用兼容共用、进入国际标准、参与多边事务、拓展国际应用等路径。

猜你喜欢
导航系统北斗受访者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北斗时钟盘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说说“北斗导航系统”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北斗”导航系统是怎样炼成的
一种GNSS/SINS容错深组合导航系统设计
解读全球第四大导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