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生学习西班牙语大舌音产生的偏误研究

2021-09-14 08:50:40杨俊娴湖南师范大学
文化产业 2021年17期
关键词:音素西班牙语偏误

杨俊娴 湖南师范大学

对于以西班牙语为第二语言的中国学习者而言,独具特色的大舌音[r]成为了很多学习者的“噩梦”。在学习这个音素的过程中,中国学习者往往会出现多种不同的语音变体,很多是已成系统、很难纠正的偏误。基于这种情况,从大舌音的发音方法出发,根据所得语音调查,对出现的语音偏误进行分类,再探究这些语音偏误在交际中是否能准确对应其所指的意义,最后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

一、西班牙语中大舌音的基本概况

大舌音在西班牙语中对应的字母是r,但r处于单词的不同位置,发音方法不同,所发的音也不同,这里我们只讨论r发大舌音的情况,具体如下:

(一)r发大舌音的情况

西班牙语中大舌音的出现有几种基本情况,首先,当两个r前后接连出现时即为多击颤音,舌头颤动多次,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舌音,如单词garra(手)、terreno(地面)、arresto(拘留)等。除此之外,r在词首或n、l和s之后也应当发成多击颤音,如单词rata(老鼠)、rama(分支)、reto(挑战)等。

(二)大舌音的发音方法

大舌音又叫齿龈颤音,发声时,舌头并不是直的或平的,实际上舌头像“凹”型。舌尖部分抬起,舌头中部下沉。在发声时,舌头的侧边抵住上颚的边缘,舌尖的背面触到齿龈,舌头向口腔内部弯曲。之后放松舌头,使得气流通过接触的空间带动舌尖颤动。但需要注意的是,正确的舌尖颤动不是垂直方向的上下颤动,而是水平方向上的前后颤动。

二、中国学生对于大舌音的练习方法及发音情况

笔者以小班教学的形式学习西语已经两年了,分为前期(A1)和后期(A2-B1)两个阶段,后期所在的西语班是一个重组班,共十一人,即在前期基础阶段,包括笔者在内的五位同学和剩余的六位同学分属于两位老师进行教学。教师A在教授[r]的发音时,没有直接教学生该音素的发音方法,而是让学生们模仿发音,在无法正确发出该音的情况下可直接借助[d]来帮助。反之,教师B在教学一开始就教授[r]的发音方法并要求学生们每天练习具体的单词和对话并上传发音情况至班级群内。

基于以上背景,笔者对同班同学进行了语音调查,归纳出了以下大舌音的几种语音偏误:

(一)在[r]前添加了[d]辅助发音

在对我们班11位同学(包括笔者在内)的语音调查中,笔者发现前期在教师A的教学影响下的学生一直都在借助[d]进行发音,且在后期没有顺利剔除该辅助音节。其中,发音情况有所改善的c同学也仅仅是由舌头单次颤动变成了颤动两次至三次,但发音的情况还是[dr],而并未转变成[r]。

(二)在[r]前添加了[t]辅助发音

在[r]前添加[t]是中国学生学习西班牙语大舌音产生的第二种语音偏误。相较于第一种偏误,这一偏误则出现在B教师所教学班级的部分同学中,在听辨其中三位同学语音发音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其中出现了添加辅助音素[t]的情况,这一偏误一般出现在单词开头,但较于教师A班上的五位同学而言,这三位同学可以在语流中偶尔发出正确的[r]音而不添加辅助音素[t]。

(三)将[r]发成边音[l]

西班牙语中的单击颤音[r]与边音[l]的读音在单个词语和语流中都相近,这使得一些中国学生回避与大舌音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一致的单击颤音[r]而直接使用母语中有的边音[l]。在教师A和B所教学的班级中,都有学生出现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这可能是由学习者学习策略引起的语音偏误,受到学习者态度以及目的语的难度的影响产生的回避现象。

(四)将[r]发成[ddrddr]类似的音

在笔者的语音调查中,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但在与西语母语者的交流过程中,他们向笔者反馈确实有中国学生出现这样的情况,且很难让人联想到这就是“大舌音”。这种语音偏误往往带有一种学习者对自身的强制性要求,或出于追求一种“发音趋向母语者”心理的目标。

为了使语音调查结果更加清晰明确,基本情况可见下表(教师A所教班级称为A班,教师B所教班级称为B班):

班级语音偏误 [r]→[dr] [r]→[tr] [r]→[l] [r]→[ddrddr]A班(5人) 全部具有 无 无 无B班(6人) 无 3人 3人 无

Corder曾在有关中介语的理论假设中提出了“特异方言”的概念,它指的是大量母语背景相同,学习同一种目的语的学习者都很有可能因为处于习得过程的同一阶段而具有大致相同的心理规则系统。从语音调查的结果来看,A班的所有同学在重组前受到教师对于目的语的不充分、不恰当的讲解,在同样的语言背景之下,对于西班牙语中大舌音的掌握有着同样的问题。而对于B班学生来说,同样在母语背景相同的情况下,同时学习西班牙语也出现了相似的偏误。

三、中国学生大舌音的几种语音偏误对传达语言所指的影响

语言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信息传递,当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发生改变时,依照改变程度的大小,我们可以探求改变音素的发音对语言所指的影响程度。

笔者基于以上的调查情况,分别在bilibili网站和Tandem软件上与西语母语者——Lucia(西)、Mariana(西)、Jajaime(智利)、Ross(西)进行了交流,根据收集来的信息分成了以下两种情况:

(一)在[r]前添加了[d]及[t]辅助发音或将[r]发成[l]

由于近年来以西班牙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越来越多,Lucia认为这几种情况在很多母语并不含有大舌音的学生中普遍存在。如较短一点的单词rojo(红色的),首字母的发音就是一个大舌音,Lucia说,当学生将其发成[dr]、[tr]或[l]时,她能听懂,知道学生所表达的意思,也能够进行正常的对话。甚至当这种语音偏误出现在较长一点的单词中,如enrojecer(变红),学生将其发成了enlojecel或endrojecedr,她也能够听懂。

除此之外,在另一种情境下,当这些语音偏误存在于官方的dele口语考试中时,基于笔者同学的亲身经历和据专业从事dele考试培训的教师讲述,这些发音偏误不会影响学生的得分,作为考官的西语母语者更在意整体的运用和表达。

(二)将[r]发成[ddrdrr]类似的音

这一偏误是Lucia在教学中最为头疼的问题,依然以enrojecer为例,当学生勉强发音,结果把它说成enddroddrojeceddra,这种情况对西语母语者来说是很难理解的。并且,Lucia提出,当学生过度地把注意力放在[r]的发音时,他们可能会出错,出现改变这个词其他音素的发音或直接遗失音素的情况,如把enrojercer进一步发成了类似endrajicedradre这种更为偏离本音的语音,西语母语者就更加无法理解我们所表达的意义了。

在二语习得的相关研究中,提出了“音位的过滤”这样一个概念,它指的是随着学习者幼年时期对母语音素的熟悉和掌握,不自觉地“过滤”和遗失很多母语中不常用的音素,只保留母语中所需要的音位范围。综合以上两种情况,笔者认为,对于以汉语为母语,以西班牙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而言,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音位的过滤”等因素的影响,很难掌握大舌音的正确发音。但笔者建议,如在多次尝试之后,依然无法正确发出这个音,那就不要勉强发音,不能矫枉过正而影响整体意义的传达。对于大舌音的学习,Lucia提出主要是听辨和练习重复的过程。除此之外,还有如“含水法”“音乐学习法”等等多种具体的练习方法,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但是也不能顾此失彼。

综上所述,语音在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音差异过大会直接影响意义的传达。在大舌音的学习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策略尤其是心态对习得该音素极为重要。了解中国学生大舌音在交际中出现的几种偏误及其对所指的影响程度有助于帮助教师改变教学方法以及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心态,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样,这对于第二语言教学也有着普遍性的启发。

猜你喜欢
音素西班牙语偏误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Starter Units 1-3 STEP BY STEP 随堂通
鲣鸟
依托绘本课程,培养学生英语音素意识
小学英语课堂中音素意识与自然拼读整合训练的探索
❷不定冠词a与an
西班牙语母语者汉语副词“就”的习得研究
“一……就……”句式偏误研究
电力西班牙语在委内瑞拉输变电项目上的应用
新HSK六级缩写常见偏误及对策
介词框架“对……来说”的偏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