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精神丰碑

2021-09-14 08:50文化产业殷柱山
文化产业 2021年17期

《文化产业》记者 殷柱山

□ 郎兰英

什么是信念?什么是顽强?什么是奋斗?共产党员张玉楼的一生给我们作了活灵活现、有板有眼的诠释。他跌岩起伏的环境,坎坷不平的道路,百折不挠的生存史实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使我对信念、顽强、奋斗理解的更加深刻,更加透彻。

张玉楼于1929年8月出生于五台县阳白乡殿头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7岁母亲病逝,13岁给地主放羊,14岁父亲离世,16岁参军上前线,参加过著名的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抗美援朝战争,负过伤、立过功。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荣获晋察冀军区劳动小英雄的称号,荣立三等功等嘉奖。在部队,历任警卫员、警卫排长、区队长、石家庄铁道兵学校教员、连长、副中队长、绵阳铁道兵第二技术学校实习工厂车间主任、厂长等职。

张玉楼老八路形象,军人风度,能文能武,敢想敢干,机智勇敢,坚守信念,意志顽强。特具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怀,乐于奉献的宽阔胸襟,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行,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1955年授予中尉军衔,1962年晋升为大尉军衔。在石家庄铁道兵学校,被评为五好干部。于1970年4月因病离休,官职正团。回到家乡五台县带病义务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为五台化肥厂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为五台县修理农机做出巨大贡献。他亲自编写辅导材料27万字,利用节假日为中小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全国很多高校聘请他为校外辅导员,他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唱响了几度夕阳红的壮丽凯歌,团中央、教育部、省教委授予“校外辅导员”的光荣称号。1979年北京军区授予“雷峰式的干部”荣誉称号,1982年5月,在北京军区召开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代表大会上,他被树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标兵”,并荣立一等功,同年7月,山西省军区专门为他召开了庆功会,并决定在全省部队和民兵中开展学习他的活动,同年7月建军节前夕,他应邀赴北京参加了解放军总政治部召开的纪念“八一”建军节座谈会和国防部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55周年招待会,1983年7月1日,中央军委授予他“为共产主义奋斗不息的好干部”的荣誉称号。1987年当选为第七届省人大代表。1989年、1995年两次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坚定信念 义无反顾归故里

抗美援朝回国后,由于国家建设的需要,张玉楼所在部队改编为铁道兵,参加全国铁路建设。他刻苦钻研技术,逐渐掌握了汽车、拖拉机等机械修理技术,成为一名能文能武的技术干部。在“文化大革命”中,张玉楼在四川绵阳铁道兵第二技术学校实习工厂担任厂长,被当作“走资派”隔离批斗。妻子陪斗、受株连,因惊吓和刺激严重,患了精神分裂症,从此,疯疯癫癫,生活不能自理。家中两儿两女,全靠张玉楼照料。张玉楼虽然被批斗,人生陷入低谷困境,但他信念依然,志向不改,坚信共产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共产主义社会是至高无上的,至于运动中的个人委屈磨难不足挂齿,总有一天会水落石出。张玉楼挨了一个月的批斗后,依然担任厂长,他特具跌倒爬起来再干的顽强斗志,从来没有动摇过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的决心。他起早贪黑拼命工作,坚持抓革命,促生产,培养技术骨干,使实习工厂高速运转,成绩斐然。过度的操劳和超负荷的工作量,加之家庭特殊,休息不好,使他旧病复发。在雄鸡打鸣、天将破晓之时,他的腹部一阵阵剧烈疼痛,他不想惊动年幼的儿女和疯子老婆,硬是强忍着剧烈的疼痛,等到早饭后才住院。

这里所说的旧病是在解放沈阳的战斗中,负伤治疗后留下的后遗症。那时,他是一位首长的警卫员,兼任警卫排长,敌人的子弹打中他的左腹,打进大肠,他在昏迷中被战友们送进战地医院。因为流血过多,血小板少,凝血慢,不能动手术,医生万般无奈,在简陋的条件下,只能用化学药物烧灼法把断肠“焊”接。出院之后,一劳累,就出血,腹部疼得很厉害。小发作,会慢慢过去,大发作,就得去医院治疗。1960年大出血,命悬一线,最终被军医抢救。

又一次住院在1970年,他以为会马上治好出院,可是没有1960年幸运,医生说大出血已经止住,但身体不适,病情时重时轻,不能出院。他躺在医院里心急如焚,每时每刻都在惦记厂里的事情,他自做主张要求出院去厂里上班,可院方说不行,病情很严重,不能出院,医院要为患者负责。正当他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焦虑时,医院专家医师的会诊结果出来了:“张玉楼厂长的肠病十天半月难已治愈,即使能够出院,也得注意休息,不宜工作。如果旧病再犯,后果不堪设想。”部队首长三天两头来医院看望他,千叮咛万嘱咐,让他静住医院,安心治病。他却因不能工作苦不堪言,有一种度日如年、生不如死的感觉。他带着肠断裂、气管炎、右肾下垂等多种疾病出院在家休养,他忍不住往厂里跑。部队党组织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和家庭的特殊困难,决定让他离休,免得因工作劳累而旧病复发。

离休,就是离开部队,离开这个战斗的集体。他无法接受这残酷的现实。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他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离战场,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从晋察冀部队到华东野战军,从南下到武汉,再到抗美援朝,一直不惧生死,拼命战斗。和平建设时期,从石家庄铁道兵学校到绵阳铁道兵第二技术学校实习工厂,都努力奋斗,拼搏奋进。如今,42岁,正值壮年,是建设祖国的好时候,自己却未老先衰,因病离休,多少个无可奈何一起涌上心头。

张玉楼所属北京部队的领导对他十分重视,本着不能亏待战争时期立过功负过伤的老八路,不能亏待抗美援朝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功臣的原则,为了让他安心修养,欢度晚年,根据实际情况联系了两个离休的地方,任他选择。一是河北省石家庄郊区正定县,是他曾经工作过十几年的地方,妻子的家乡,四个孩子除最小的绵阳出生外其余三个的出生地。一个是山西省的五台县,他本人的家乡。

张玉楼没有选择正定县比较优越的条件,而是毅然绝然选择了贫穷落后的地方——五台县,他暗暗下决心,绝不能以功臣自居享清福,要力争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为建设社会主义添砖加瓦,不能拿上正团军衔待遇坐享其成,要义务在家乡拼搏奋进,从部队到县里,一样的战天斗地,一样的奋发图强,什么疾病?什么妻疯?都动摇不了张玉楼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钢铁意志。

建设家乡 舍生忘死创奇迹

1970年2月,张玉楼因病正式离休,他怀抱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革命理想,携全家回五台城定居修养。第二天,他就坐卧不安,风尘仆仆往武装部跑,要求义务工作,武装部的领导们知他重病缠身,旅途劳累,应该休息一段时日,再参与家乡建设。他却奉献心切,急不可待。在城街上听说正在筹建五台化肥厂,由于缺少技术干部,进度受到影响。他又跑到武装部,向部长王计成,主动请缨到化肥厂帮助工作,他的高尚风格、奋斗精神使王计成以及县革委成员们深受感动,任命他当筹建总指挥。他与几位副总指挥团结奋斗、分工协作,与工人们一起劳动,不怕苦累。他对施工精益求精,严把技术质量关,狠抓建厂进度,整整干了19个月,保证了化肥厂按时投产,生产出了合格的碳氨化肥,五台化肥厂很快步入了正常运转的发展轨道,有力地支援了五台及附近各县的农业生产,同时繁荣了五台县的经济发展。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五台县农机事业在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初期发展起来。许多公社、大队有了汽车、拖拉机、柴油机、抽水机、打谷机、碾米机等,过去的一些繁重体力劳动,正逐步由机器代替,减轻了群众的劳动强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是由于技术力量薄弱,会修农机的人员很少,机器一坏就束手无策。有的大队柴油机坏了,一停就是一年半载,有的大队拖拉机坏了,只好搁在一边,有些大队抽水机出了故障,眼巴巴地看着庄稼干旱,急得团团转。张玉楼看到这些情况后,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他翻出自己在部队当年用过的修理工具,又自掏腰包630多元买了一些工具,做了两个工具箱,决定走村串队,为群众排忧解难,修理农机。

张玉楼得知家乡殿头村买了两台柴油机用了不到半年就坏了。他匆匆带上两个工具箱爬山涉水,汗流浃背回到村里,找到书记郭补祥毛遂自荐,书记高兴的笑逐颜开,立刻带路到了大队库房,开了锁。张玉楼三八两下把两台柴油机拆开,细心检查了一番,发现主轴瓦烧了,致使飞轮键槽损坏。他开了另一个键槽,换了个主轴瓦,一试,机器转动了。经过两天半的精心修理,终于把两台柴油机都修好了。全村男女老少欢欣鼓舞,到处洋溢着又能磨面碾米的喜气,再也不用肚扛大磨、石碾推米磨面了。村里过意不去,给他工钱,他分文不要,给他小米土豆等,他说两个工具箱都扛不动,坚决不要。

此消息不胫而走,附近村庄知道了张玉楼会修机器。新河村、高家庄等许多村庄的干部都来找他,请他去修理坏了的拖拉机和柴油机等,张玉楼随叫随到,一修就好,干部群众的赞扬声使他感到特别开心。

1976年春天,春耕大忙时节,望景岗村仅有的两台拖拉机都“瘫”了,严重阻碍春耕播种。张玉楼得知后,不请自到,连续干了16个小时,结果因劳累过度,肠病复发,他悄悄吃了去痛片,腹部顶在机器上,又一直坚持干了两天。机器修好了,张玉楼却病倒了,肠胃病都犯了,乡亲们把他送到医院,住了10天,病情稍微好转,他又背起工具箱下乡修机器了。

一年四季,冬去春来,张玉楼爬山涉水,不辞辛劳,为群众义务修理农机具,缝纫机。1972以来,跑遍了全县的30个公社,574个大队,总共行程30000多公里,其中步行12000余公里,修理汽车、拖拉机、水泵、面粉机等农机 673台,给群众修复各种牌号的缝纫机2740台左右。他为五台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洒下了辛勤的汗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党、政、军各级部门的表彰奖励和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交口称赞,老百姓称他为“农机技术大师”,“离休不离职的老八路”。

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无论困难多么严重,无论道路多么崎岖,共产党员张玉楼都稳如泰山,气冲霄汉,拼命工作,不恋钱财,与富贵轻松无缘,与雪山松柏并肩。

乐于奉献 清廉英名永传留

张玉楼为农村义务修理农机具,有些大村庄总想给点钱,表示谢意,村民们想方设法想弄点可口的饭菜招待,多数贫瘠小村没有钱,想要送些土特产。为此,他为自己约法三章:一不吃招待饭,二不收礼品,三吃派饭交钱交粮票。这是铁打的规矩,无论何时何地何种情况,张玉楼都坚决不破规矩。

1978年农历腊月下旬,张玉楼在门限石公社桃花届大队修好了一台柴油机,准备回家过年,村里给他准备了家做山药粉条,他死活不要,村书记只好作罢。正在公路上等车时,三角村大队忽然派人来桃花届找张玉楼,在公路上找到他,说村里的柴油机缸爆炸,请他帮忙。他立刻放弃了回家准备过年的打算,点头答应。因去三角村不通车,两人只能步行,每人扛起一个工具箱匆匆走在山乡小路,刚走了几步,鹅毛大雪纷纷扬扬,但张玉楼拖着连日来劳累不堪的病体,咬紧牙关深一脚浅一脚艰难前行,最终到达三角村,他检查、拆卸、修理一共奋战了四天,把爆炸了的柴油机修的完美无缺,村里人喜不自禁,过大年的米面不愁了,说是来了个“活神仙”。

张玉楼吃派饭不吃肉菜,不吃馒头,只吃窝头和萝卜、山药蛋,最好的就是吃点豆腐,还要交给东家钱和粮票。走时,村书记代表村里给他80块钱,他婉言谢绝,说是挣的国家离休工资,不图挣钱,只求助人为乐。他在腊月二十九才回到家里,四个孩子眼泪汪汪,妻子更是疯疯癫癫。

有一年夏天,张玉楼冒雨步行30里泥泞小路,给木山岭村修好一台柴油机。一天,张玉楼刚吃了午饭,正在洗漱碗筷,木山岭村书记来到家中送来两条香烟和二十斤鸡蛋,他一把拉住村书记,命令其把香烟和鸡蛋全部带走,村书记挣脱他的双手,一溜烟跑了。张玉楼因用力过猛,腹部隐隐作痛。他坚持着洗了锅碗瓢盆,把两条香烟和二十斤鸡蛋卖给供销社,托一个公社副书记把卖下的钱全部捎给木山岭的村书记。

了解熟悉张玉楼的人都说:“张玉楼纯纯粹粹的老八路,廉洁奉公,只求奉献,不求回报,共产党的好干部,可歌可泣。”

张玉楼年龄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差,经常旧病复发。他想,只有培养一支懂技术会修理的队伍,才能后继有人,才能适应农机事业的发展。于是,他主动找到五台农机局,请缨义务当培训农机教师。农机局领导为他的革命精神深深地感动了,立即决定在尊胜寺举办农机培训班。张玉楼背上铺盖住到寺庙里,边学习边整理资料,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从机器构造、性能、作用、维修、保养等方面,利用夜间,写成讲稿白天亲自讲课,传授知识。从1987年起,共举办培训班19期,先后培训汽车、拖拉机驾驶员、农机修理员和柴油机手共1102人,为广大农村培养了一支不离村的农机队伍。他还在民政局、武装部的支持下,从退伍军人中选拔13人,成立了“五台县复退军人汽车拖拉机修理服务部”,为过往车辆提供方便快捷的修理服务。

张玉楼的先进事迹多次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登载介绍,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五台中学、沱阳中学等先后聘他为校外辅导员。山西省各地市以及北京、天津、石家庄、大连等大、中、小学都发来热情洋溢的信函,诚挚地聘他为校外辅导员。全国有14所大学,30余所中学,510所小学聘他为校外辅导员。不论路途多么遥远,只要受到特邀,他都会不顾年迈体衰,自己乘车到各地进行辅导报告。他先后到过全国8个省,42个市作精神文明和革命传统教育报告277场,听众达70余万人。他自己花2000多元钱买下1000余册图书,捐赠给孩子们,为立德树人做出了特别贡献。

张玉楼一心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在他年迈体弱腹部肠病复发之际,依然向县体委、老干部局建议,成立老干部门球协会等。他亲自动员许多老干部参加门球活动,既锻炼身体又做到老有所乐,先后举办了“五台山杯门球赛”45次,有来自全国各地300余支门球队到五台山参加比赛,不仅促进了五台山旅游事业的发展,而且进一步扩大了五台山的影响。

张玉楼一辈子艰苦奋斗,开拓奋进,光明磊落,克己奉公。累计42次荣获县、区、省、北京军区、全国“雷锋式干部”、特等劳动模范”、“优秀党员”、“拥政爱民模范”、“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标兵”等荣誉称号,荣获奖状38件、荣誉证书23本,奖章15枚。张玉楼同志离休之后,只有奉献,不求报酬,事迹感天动地,被社会各界广为传颂,已被中央书记处编选进入《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的人》一书,作为进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由解放军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踏遍青山》一书是反映北京部队离休干部张玉楼模范事迹的报告文学(作者戈基)。中央电视台曾经播放过张玉楼事迹的“专题节目”。

张玉楼对党和国家以及军队和地方给予的荣誉十分珍惜,把各种奖状、奖杯、锦旗、报刊、书籍都集中张贴在一起,既是自己最好的纪念,也是留给后代最为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于2008年病逝,他的一生功劳显赫,无尚光荣,是一座充满为国为民高尚情操的精神丰碑,是一部蕴含传奇色彩的奋斗史实,是共产党人的光辉典范,他的思想情操、高风亮节必将会遗世万代,历久弥新,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