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丽 娜
(鹤壁爱民医院普外科 鹤壁 458030)
胆结石是临床消化系统中常见的疾病,多发生在体质肥胖、运动少、不喜早餐、肝硬化者等患者身上,该疾病会引发患者出现急性胆绞痛、恶心、呕吐、腹泻、发热等临床症状,患者一旦发病要及时治疗,以免带来更严重的并发症。根据相关调査显示,我国胆结石患者发病数量不断增长,目前医学上手术依然是胆结石的主要方法,但由于手术会对患者本身造成应激性以及创伤性的危害,会引发患者出现紧张、害怕的情绪,会影响患者的康复以及生活质量[1]。本研究主要对个体化干预在胆结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选取我院就医的38例胆结石手术患者(2019年12月~2020年12月)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对38例胆结石手术患者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9例。38例胆结石手术患者及其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同意。研究组男12(63.16%)例,女7(36.84%)例;年龄28~63岁,平均年龄(45.75±6.73)岁。对照组男11(57.89%)例,女8(42.11%)例;年龄27~62岁,平均年龄(45.67±6.69)岁。研究组和对照组胆结石手术患者的资料经统计发现无明显区别(P>0.05),组间可对比。
对照组患者应用普通干预,主要是对患者的病情状况及基础生命体征评价指标进行监测,告知患者相关药物的服用方法,给予其合理的饮食建议,做好相关术前检查及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操刀医师的工作,术后对患者基础生命体征评价指标实施监测等。
研究组患者应用个体化干预,具体措施为:(1)建立个性化档案:患者入院后,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建立个性化电子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疾病状况、饮食喜好、文化程度等,并结合了解的信息为患者制定个体化干预方案。(2)健康宣教:结合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向其讲解胆结石的发病原因、危害及治疗方法,重点向其讲解手术治疗的意义及必要性,必要时,可详细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手术医师的相关信息,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3)心理干预:由于患者对手术的不了解及疾病带来的痛苦、易存在焦虑、抑郁、担心、恐惧等心理障碍,为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护理人员可主动向患者讲述手术成功病例,增强其信心,并可以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电视节目,以转移其注意力,多给予其鼓励,必要时可指导其进行深呼吸、肢体放松等训练。(4)术后干预:术后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实施监护。对引流的患者,应加强巡视,以免引流管出现折叠、脱落、扭曲等现象,并详细记录引流液的量及性质;同时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对疼痛难忍的患者,可遵医嘱给予其相关的镇痛药物,以提高其舒适度。
1.3.1焦虑、抑郁评分
分别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接受护理后的心理状况。其中SAS、SDS评分范围均为0~100分,50分以上则表示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2]。
1.3.2VAS评分
两组术前、术后1、3、5、7d采用VAS量表对疼痛进行评估,分值越低,疼痛越轻[3]。
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对比组患者的评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分)
两组干预前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1、3、5、7d V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干预后1、3、5、7d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
胆结石属于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且近些年随着人群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胆结石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对人群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胆结石主要发生在胆奏和胆管内,该疾病往往会引发患者急性胆囊炎、胆管炎等一系列的并发症,根据相关调査显示,男性发病数量远远高于女性,目前医学上手术是治疗胆结石最有效的办法,但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因为缺乏专业的了解,会产生害怕、焦虑的情绪,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因此在胆结石患者围术期实施个性化护理十分重要[4]。本研究主要研究个体化干预对胆结石患者围术期中的价值以及SAS、SDS评分的影响。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干预后1、3、5、7d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个体化干预在胆结石手术护理中护理效果显著。一方面,个体化干预选定责任护士负责实施护理工作,患者与护理人员相互较为熟悉,护理人员也比较了解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等,有利于护理人员更好地实施个性化护理;另一方面,个体化干预还强调重视患者术前的评估和准备工作,使患者已更好地身心状态接受手术,促进手术顺利完成。此外,个体化干预还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处理,也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患者术后的健康生存质量[5]。
综上所述,在胆结石患者的手术护理中应用个体化干预,有助于提升护理内容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调节和改善心理状况,从而为患者创造更好的康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