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旭
(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 麻醉科,河南 商丘 476000)
扁桃体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是临床用于扁桃体切除的一种常用术式,相较于传统扁桃体刮除术,其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是目前临床治疗小儿扁桃体疾病的首选术式。但该术术区存在较多腺体,手术操作会刺激腺体分泌大量分泌物,若患者术后未及时清醒甚至可发生窒息,这就对临床麻醉药物和麻醉方式的选择提出了较高要求[1]。随着麻醉学的不断发展,临床可供选择的麻醉药物种类也在不断增多,地氟烷与七氟烷均是临床常用的吸入型麻醉药物。基于此,本研究以接受扁桃体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的12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比两种麻醉药物对患儿麻醉苏醒期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扁桃体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的12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A、B两组,各63例。A组男33例,女30例;年龄3~13岁,平均(8.16±2.08)岁。B组男31例,女32例;年龄2~12岁,平均(8.22±1.96)岁。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年龄2~14岁;(3)符合扁桃体手术指征;(4)麻醉分级为Ⅰ~Ⅱ级;(5)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1)重要器官功能不全;(2)凝血功能障碍;(3)免疫功能障碍;(4)其他咽部疾病;(5)过度肥胖;(6)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7)近期接受过其他外科手术。
1.4 麻醉方法两组术前30 min均肌内注射阿托品(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1021924)0.02 mg·kg-1,进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连接生命体征监测仪。两组均接受丙泊酚(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405)2 mg·kg-1、芬太尼(国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廊坊分公司,国药准字H20123297)2 μg·kg-1、顺阿曲库铵(海南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357)0.1 mg·kg-1进行麻醉诱导。术中给予丙泊酚4 mg·kg-1·h-1、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200)20 μg·kg-1·h-1持续泵注。给予A组七氟烷(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681)维持麻醉,给予B组地氟烷(上海恒瑞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269)维持麻醉,维持两组氧流量2 L·min-1,通气频率每分钟14~18次,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30~40 mmHg(1 mmHg=0.133 kPa)。
1.5 观察指标(1)两组患儿自主睁眼、拔除气管导管、完全清醒和吞咽功能恢复时间;(2)使用儿童麻醉苏醒期躁动评分(pediatric anesthesia emergence delirium,PAED)在进入麻醉后恢复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时、10 min后、30 min后,离开PACU时评估患儿躁动情况,该评分共包含5个维度,评分越高表明患儿躁动越严重;(3)使用CHIPPS疼痛评分评估患儿进入PACU时、10 min后、30 min后、离开PACU时的疼痛程度,评分越高表明患儿疼痛越严重;(4)两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躁动持续时间;(5)两组患儿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2.1 苏醒质量B组患儿自主睁眼、拔除气管导管、完全清醒和吞咽功能恢复时间均早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苏醒质量比较
2.2 术后不同时间点PAED评分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检验,两组组别和时间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进入PACU 10 min后、30 min后、离开PACU时评分较进入PACU时降低,B组进入PACU时、10 min后和30 min后时的PAED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PAED评分比较分)
2.3 术后不同时间点CHIPPS评分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检验,两组组别和时间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进入PACU 10 min后、30 min后、离开PACU时评分较进入PACU时降低,B组进入PACU时和10 min后的CHIPPS评分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CHIPPS评分比较分)
2.4 躁动发生率和躁动持续时间B组躁动发生率[3.17%(2/63)]低于A组[14.29%(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1,P=0.027)。B组躁动持续时间[(8.67±0.84)min]短于A组[(11.36±1.1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93,P<0.001)。
2.5 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恶心发生率[4.76%(3/63)]低于A组[19.05%(1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0,P=0.013)。B组呕吐发生率[3.17%(2/63)]低于A组[17.46%(1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8,P=0.008)。
咽喉部手术操作本身产生的出血、组织碎片和分泌物均会影响气道正常通气功能,而儿童喉头部位较为脆弱,存在丰富的淋巴和血管,且最狭窄部位位于声门裂下方,内径较小,因此较轻的组织水肿可能就会引发严重的呼吸道梗阻,给手术麻醉管理带来极大的挑战[2]。氟烷类药物是目前临床最为常用的一类吸入性麻醉药物,其中七氟烷属第3代药物,该药物血气分配系数为0.63,麻醉患者麻醉诱导和苏醒时间均较短,且该药物对呼吸道刺激性较弱,不会引发呼吸道分泌物过量分泌,其麻醉效果和安全性均有一定保证[3]。地氟烷是一种新型氟氯代化合物类吸入性麻醉药物,其与七氟烷同属氟烷类药物。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地氟烷麻醉的B组患儿自主睁眼、拔除气管导管、完全清醒、吞咽功能恢复时间均早于经七氟烷麻醉的A组,且B组躁动发生率低于A组,躁动持续时间短于A组。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PAED评分和CHIPPS评分,研究结果显示,B组进入PACU时、10 min后和30 min后时的PAED评分低于A组,且B组进入PACU时和10 min后的CHIPPS评分低于A组。上述结果表明地氟烷能有效加快患儿术后苏醒,避免苏醒期躁动,B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则进一步证实地氟烷安全性更高。地氟烷具有低脂溶性,相较于七氟烷,其血气分配系数更低,仅为0.42,故该药物进入肺泡后可被迅速清除,不会在循环系统内长时间停留,能有效减轻麻醉药物对肝、肾等器官的刺激作用[4]。术后快速苏醒还有利于患儿吞咽功能恢复,加快呼吸道分泌物清除,从而减少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地氟烷在接受扁桃体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患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优于七氟烷,患儿苏醒速度较快,苏醒质量较高,且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作为临床首选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