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腮燕
摘 要:本文对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感受、认知、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归属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幼儿园 区域活动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7.051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意义
1.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构国人的精神家园。
2.有助于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过程中,家庭、园所、社会的教育资源应得到最大化有效利用,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从而进一步促进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教育意义认知不足
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意义认知不全面的影响下,对于教育准备、教育实施自然也是片面的。同时,教师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认识不到位,不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民间文学、传统艺术、民间游戏、传统饮食、传统建筑等多方面内容,因此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的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不同区域的融入程度偏差较大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五大领域的教育目标和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将幼儿园活动室划分为不同區域。幼儿园室内区域一般可以分为图书角、建构区、美工区、角色扮演区、娃娃家、植物角、科学探究区等区域。幼儿园室外区域一般可分为大型玩具区、沙坑区等区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不同区域的融入程度偏差较大,有的区域融合程度较高,有的区域几乎没有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3.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较弱
首先,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区域活动中教育形式思考过窄。教师没有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不能系统全面地进行活动形式的设计。其次,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区域活动中教育目标思考不明确。教师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园区域教育相结合的出发点大都依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政策要求,而没有从传统文化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的角度思考教育目标。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策略
1.全方位提升幼儿园教师的文化素养
首先,教师需要从知识积累层面提升文化素养。教师有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积累,自然就能在幼儿园教育、幼儿园区域活动中进行全方面的设计与应用。其次,教师需要从教育实践层面提升文化素养。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思考探索,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区域活动过程中不断总结反思,通过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2.多途径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
首先,政府需要制订相关的教育政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做有针对性的政策指引,让幼儿园、幼儿教师有宏观的正确方向。其次,幼儿园区域活动要拓宽活动主题,合理有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区域活动中,可以开展融合中华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如“了不起的中国人”“我们大中国”等活动,可以将美工区、建构区、图书角等区域相结合,也可以结合中华传统节日开展区域活动,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最后,家庭和社区要给予社会支持。幼儿园需要挖掘家长群体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在区域活动的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和活动延伸中,拓宽活动空间,增强教育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幼儿教育意义重大,需要幼儿园、家长、社区等方面的合力投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李相荣《试论幼儿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和运用》,《新课程研究》201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