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孝理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发展,传统文化与教育教学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我国教育部门对中华传统文化在各个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给予了更多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广博,有些内容可与生物知识有机融合。生物学科知识点多、范围广、内容抽象。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上,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生物学科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上,对传统文化的渗透意识不强。把传统文化渗透到生物教学中,让中华传统文化与生物教学有机融合,旨在创建生动、有趣的生物课堂,同时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一、高中生物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高中生物学科主要是通过生命活动、细胞结构等相关内容,让学生对于生物的整体概念有一个大致掌握,明白生命是怎么来的、细胞的组成结构等。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生物的知识结构,丰富教学模式,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在掌握生物基础知识的同时,理解生命的真谛,历史文化发展的内涵。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科学、技术、社会以及生活间的互相联系,还可以加强高中生物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正确的“三观”意识。
二、诗词、成语、俗语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诗词是诗人寄情于实物而创作出来的一种阐述心情的文学艺术,语言凝练、感情充沛,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若以诗词的形式引出教学内容,或将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同诗词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發学习兴趣、丰富课堂语言及丰富思想内涵。有些成语可以形象地反映一些生物知识,或与生物知识点相结合,揭示某些特点、性质及反应过程,具有简单精辟、易记易用的特点。俗语是一种具有口语性和通俗性的定型语句,大多由民间创作并流传下来,往往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或生活哲理,语言简洁生动、通俗有趣,因而得以流传至今。若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俗语,将抽象的生物理论知识通俗化,使知识接“地气”,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选择要重视其思想性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且立体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再结合创新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果定会事半功倍。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选择要重视其思想性。高中生正处于树立观念和品质的关键阶段,在课堂上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及指导,提高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以及素养。因此,教师在应用中华传统文化渗透生物教学时,切记宁缺毋滥。恰当的时机,选择合宜的素材才能有效发挥教学的作用,一味地滥用只会让学生应接不暇,将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应用的素材上,且短时间内难以转移到生物学科的正题上来。中华传统文化只是生物教学过程中的“甜点”,而非“主食”,要做到少而精。这样才能更好帮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四、借鉴古代思想,升华课堂教学
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不能仅停留在教学内容上,要利用传统文化丰富的内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对生命的敬畏,同时做人、做事,喜欢上中华传统文化,感受语言美、自然美、生命美,使学生在生物课堂上学到知识、受到教育,促使生物知识的正向迁移。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选择要重视其思想性。在课堂上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否则容易使学生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误导和影响。因此,在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选择时,一方面教师要选取和生物相关充满正能量的素材加以渗透,同时在课堂上我们要坚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如果引入了与正能量相冲突的素材,这些素材课堂上我们要给予正确的指导以及引导。
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具有独特的特点,在生物教育过程中,有效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能唤起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是生物教学方式的一次有益尝试。中华传统文化灿若繁星,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与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内容,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课堂才能更有吸引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才能更加高效地进行人文渗透,丰富学生的生物学习内容,渗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是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在生物知识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