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物理教师要学习传统文化,有文化传承意识,不仅找到初中物理与传统文化的连接点,还要整理成系列,在教学中合理自然地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辩证地吸收西方文化,全面实现初中物理素质教育。
关键词:初中物理 中华传统文化 教育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7.040
2017年,国家就提出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行动纲领。作为物理教师,如何在课堂上把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物理教学中呢?
一、我们要有文化传承的意识
很多教师在物理的课堂上更多地注意引导学生学习物理概念,探究物理规律,重视物理思维方式的培养,较少涉及传统文化教育。因此,我们首先要及时转变教育理念,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是物理教育的一部分,认识到传统文化教育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我们要充分学习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精髓,这样在教学中才会有文化传承的意识。
二、要注意搜集整理初中物理知识点和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资源
和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点散落在各个章节中,我们要不断搜集整理形成资源系列,这样学习到相关知识点的时候便于选择运用。以《声现象》中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为例,我们可以运用的资源:
声音产生方面的:弦乐有古筝、古琴、竖琴、扬琴等,打击乐有编钟、鼓、铙、钹等,管乐有笙、箫、笛、埙等各种古代乐器。
关于声的传播方面:东汉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关于空气波的看法,他提出了“今人操行气变,远近宜与鱼等;气应而变,宜与水均”的见解。
关于声速方面的:《水经注》中记载有:“江陵城地东南倾,故缘以金堤,自灵溪始,桓温令陈遵造。遵善于方攻,使人打鼓远听之,知地势高下。依傍则筑,略无差矣。”说明古人已认识到声速与距离、时间的关系。这些内容我们未必都会用上,然而我们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这样我们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
三、在教学设计中要合理利用中华传统文化资源
物理教学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我们的每一个环节设计都是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物理教学中要选择合适的方式、位置滲透中华文化传统,不能为了传承而忽略教学目标。例如在《声音的产生》一节,在引入新课环节中,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一小段悠扬的古琴演奏,接着出现唐代鱼洗的使用展示,手摩擦双耳时传来嗡嗡声,看到盆中水花泛起,然后流水潺潺,最后在清幽明净的埙声中结束。学生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很容易进入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但是在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环节中,视频中的几个内容就不适合探究,因为这些内容虽然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但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加深体验更容易突破难点。我们可以在完成实验探究之后,在运用知识的环节中,用探究结果来解释视频中观察到的现象,这样既可以润物细无声地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又可以巩固知识,也不会冲淡本节课的主题。
四、在物理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同时要注意先进文化的吸收
中华文化之所以能源远流长,是因为它不仅博大精深,还能兼收并蓄、不断创新。所以我们在物理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要辩证地看待外来文化。例如在初中物理电学部分中,学生学习的原理、规律几乎都是西方文明。我们要让学生知道《论衡》《梦溪笔谈》等经典中对电的认识及应用,也要让学生看到西方关于电的认识不如我们早,却能发展的这样成体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先进的研究方法,彰显出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总之,初中物理教师要有意识地用中华传统文化充实自己,梳理出物理知识与传统文化的连接点,在物理教学中自然融入和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在完成自然科学教育的同时,全面实现初中物理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 解世雄《物理文化与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
[2] 张晓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
(李文霞,河北省沧州市第十五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