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涵倩 房红
摘要:随着当今的社会老龄化、亚健康、生态环境等问题备受重视,加上经济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的需要,康养产业正面临庞大的消费需求和社会需求。康养产业是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适应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亟需对“康养+”产业发展路径进行深入探索。论文总结了目前康养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其提出具体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康养;“康养+”产业;产业融合
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在年龄构成方面,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凸显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期将持续面临人口均衡发展的压力。预计到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的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达到向“老龄社会”的转变。如何在健康中背景下,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所产生的问题,这是所值得研究的。特别是近年来,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需求,养老、康养、健康等热点话题层出不穷,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高度关注。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提到,到2022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实现向老龄社会的转变。2050年,中国老龄化将达到峰值,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27.9%。
人口构成的转变带来的,是一个尚待完全开发的蓝海市场。老年人群体量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将是推动未来发展的一大重点。如果说康养产业初衷是为激活老年人市场而兴起的话,那么目前已经上升到了更高层次,康养产业已经不仅仅是服务于老年人群,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同时也吸引了中青年人群、疾病人群、健身爱好人群等新一代的消费群体,因为具有巨大潜力的康养是对生活质量的更高追求。
一、康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康养产业发展不成熟,产业融合度不高
康养产业正不断成为各地文旅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全国各地对于康养资源开发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由于缺乏行业的有效引导,出现参差不齐的发展态势。一方面,康养产业仍停留在简单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上,对于不同生命周期的消费者未能推出符合情感需要和内心诉求的产品,未能将健康、养生、养老有效整合;另一方面,康养产业与农业、金融、体育等行业的融合度不足,康养产业链不完整,供给质量不高。
2.康养政策协调度不够
在康养产业发展方面虽然获得了国家和政府的一定支持,但想要打造成一个完整的、具有规模影响力的康养产业城市,还有很远的距离。近年来,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康养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个地方也自身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但由于其政策的影响力不大,导致各方面响应积极性不强。对于地方政府各行政部门,存在多头管理现象。在现行体制下,运作模式落后,完成有效协调还具有一定难度。
3.康养产业专业人才匮乏,职业素养有待加强
康养产业依赖于康养从业人员的专业性、高素质,康养产业的发展需要具备康养专业知识的人才为康养提高更加专业化的服务,同时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目前,我国康养产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专业化水平低,无法满足专业化标准的康养服务体系,将不利于康养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康养产业发展路径
1.加强康养产业的融合发展
康养产业需要因地制宜,基于当地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将康养与其他产业相融合,丰富产业供给,推出更多“康养+”产業融合产品。成熟的康养产业需要医疗、娱乐、教育、服务等众多行业的整合,通过“从产品到服务”的完整产业链运营实现资产增值。
2.加强支持政策的顶层设计
由国家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努力,思想统一,协调合作。适当安排国有资本的进入,推动投资经济的流动,建立各级财政对康养产业资金补贴机制,加大财政资金应道作用,对有发展前景的康养产业进行资金扶持。加大对人才的外来引进,加强对康养方面研究的人才培养和交流合作,增进各层面人才互动交流,共同建设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人才队伍。
3.加强康养产业专业人才培养
以服务社会大众、康养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培养康养应用型人才,其专业方向可参考临床医学、护理学、营养学等医学类专业,旅游管理、休闲服务等旅游类专业以及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经济类专业。应按照康养不同领域需求,结合不同专业,设置更有针对性的培养方向。例如康养导游方向、康养经济方向、康养陪护方向等。专业人才的供给,将为康养产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结语
目前,康养产业还没有一个被大众广泛接受的定义,但是基于康养产业的特征,康养产业绝不是“健康”、“养老”的简单相加,而是涵盖了包括养老、养生、医疗、文化、体育、旅游等诸多业态的综合性产业,具有融合性和多元性的发独特发展特征。康养产业应该依托“康养+”发展类型,启动发展新动能,加强三大产业内部的有机融合,打造创新平台与途径,促进康养产业与现有经济发展渠道相融合,建立起包含“康养+农业”、“康养+工业”、“康养+服务”等在内的大康养发展模式。总之,康养产业需要跳出刻板印象与固定框架,将思维发散到更广阔的领域,抓住新的发展机遇,用未来趋势布局当下,将康养产业引领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参考文献:
[1]无限潜力的康养产业[J].国际品牌观察,2021(14):55.
[2]刘莹莹.基于大健康视角下广西康养旅游人才培养研究[J].上海商业,2021(05):138-140.
[3]张心怡.康养产业:不确定环境下的确定机会[J].国际品牌观察,2021(14):56-57.
[4]黄海珠,郑亚微.康养产业全龄化推进的难点与解决路径探析——以广西为例[J].国际品牌观察,2021(14):60-62.
[5]孙洁.康养产业亟须加强政策落实[J].小康,2021(10):70.
基金项目:攀枝花学院2020年度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攀枝花市阳光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202011360068)。
作者简介:
胡涵倩(2000-),女,汉族,四川省宜宾市人,攀枝花学院会计学专业本科生;
房红(1970-),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人,攀枝花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财税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