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晓蕾
【摘要】广州市中考从2019年开始考查课外文言文,总计5分,由于各种原因,学生难以拿到满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夯实基础,重视课内文言文阅读指导;迁移能力,强化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方法指导,序列检测等课外文言文阅读与答题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究。
【关键词】课外文言文;阅读策略;答题策略
文言文是传承祖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载体,是古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学习文言文,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语感和思维,熏陶学生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生的追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2019年前,广州市中考文言文考查范围一直仅限于课内,但从2019年开始,便与省考一样开始考查课外文言文。这对学生的能力和教师的教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亦是全体师生需要共同面对的新变化,新难点。
笔者认为课外文言文的考查给师生带来新难点的原因有:一方面,以往考查课内文言文,虽篇目众多,但学生通过强化背诵和反复练习,可以获得高分,导致较多学生学习文言文是通过死记硬背和反复训练而来,缺乏真正的理解能力。而课外文言文的考查重点落在读懂文言文的能力与文言知识的迁移能力,能力层次提升,加之篇目不可控,学生普遍读不懂,理解不到位,成为学生中考备考复习的难点。另一方面,一线初中语文教师甚少有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文言文阅读与答题的相关经验,一时间无法给予学生行之有效的指导策略。加之课时以及其它方面的限制,课外文言文更多地需要学生在非课堂时间自主阅读与理解,但目前绝大部分初中生在学习课内文言文时尚需教师全方位指导,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严重不足。
由此可以预见,课外文言文将是制约学生语文总体成绩提高的一个瓶颈,亦不能为高中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面对广州市语文中考改革,亟需一系列能够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文言文阅读与答题的策略。
作为一线初中语文教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与答题策略进行相关探究,积极寻求行之有效的教学之路,希望既能增加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外文言文得分,又能减轻其负担,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夯实基础,重视课内文言文阅读指导
提高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前提是学生能够扎实学好课内文言文,现在统编版教材共有37篇文言文,教师若能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必然为学习课外文言文打下扎实基础。
(一)加强朗读,培养语感
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一把钥匙。温儒敏教授曾多次强调文言文教学要反复诵读,从诵读中感受文言之美、音韵之美。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诵读指导,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第一步是读准。这个“读”是在预习作业中完成,要求学生正音、正字,读准文中的生字、多音字,从而达到读准课文的目的。比如,在《小石潭记》中“坻、屿、嵁、俶、佁、参差、悄怆、幽邃”等字词易读错,笔者不但要求学生预习要读,还要求在课本上注音,为课堂学习扫除障碍。
第二步是读通。这是在课堂上进行朗读课文。因为这次朗读是要解决学生停顿不当、重音不准等问题,所以是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之上开展的“读”。这里的初步理解课文是指学生找出重点词,解释重点词之后。例如,在《岳阳楼记》教学中,正是通过这一步的朗读教学,使学生明白重点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读通了句子,了解了句意,才能保证后面理解文意的过程更通畅。
第三步是读懂。这个环节主要是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作者的情感,进而理解文章主旨。例如,在《满井游记》一文中,作者的情感是对早春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所以在对景物描写时,用了很多神奇的比喻,这一点通过对句子语调的把握即可领会。所以学生在朗读这些句子时,要提醒他们注意语调,从生动的文字背后体会作者的心情。
(二)注重积累,学会归纳
初中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就是对古代汉语的陌生,因字词含义、语法系统和现代汉语有着很大区别,并且初中生平时接触文言文较少,没有文言语言的氛围。因此要求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字词含义,建构自己的文言知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文言文多是单音节词,而我们现代汉语中多运用双音节词,两者之间存在差异,如果指导学生建立起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之间的联系,就容易多了。比如“伐”是“讨伐、攻打”的意思,“谋”是“谋划”的意思,“恶”是“厌恶”的意思。学生根据这些很快发现了学习文言字词的规律,举一反三,很快就能推敲出其它文言实词的含义。
然而文言词汇的特殊用法比较多,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这些知识零散的记忆的话,学生总是会遗忘,有时还会张冠李戴。因此,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梳理与整合,比如詞类活用包括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状语、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等。当学生每学一篇文言文后,对本课中出现的文言语法现象进行梳理、归纳。随着新课文的丰富,及时完善,丰富横向与纵向知识的积累。在整理归纳时,将学过的知识联系、比较与归类的过程,对知识举一反三的过程,最终达到巩固知识、掌握规律的学习目的。
(三)知人论世,强化理解
“知人论世”即结合作者生平和作者的创作时代来解读文学作品,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与把握作者的内心情感。因为古今文化的差异, 仅仅依靠对文本的阅读, 学生往往难以想象文言文中描绘的场景, 难以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和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恰当引导, 让学生对作者和文本抒发得感同身受。例如,八下册第六单元是柳宗元、欧阳修、范仲淹等名家的山水游记类的文章,并在单元说明中指出:“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乐,有的抒发闲适之情。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可以说,该单元在学习文言文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加深山水游记类诗文与“知人论世”的相互融合。
在教学中,必须将这些作家的个人遭遇与经历都要让学生熟知,让学生了解他们所经历的苦痛与磨难,才能更好地深入文本学习,从字里行间感悟作家的内心独白。便能更透彻地读懂永州的小石潭带给失意的柳宗元简单的喜悦;身处逆境却心怀天下的范仲淹;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欧阳修;早春清新,个性张扬的袁宏道。在“知人论世”中逐渐体会作者的忧思与乐趣,真正走进作者和作品,强化对文本情感的理解与感悟。
二、迁移能力,强化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
所谓的“迁移能力”, 是指学生在阅读课外文言文时,能从课内已学知识中生发联想迁移到课外文段中, 进而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迁移能力在课外文言文学习和答题中非常重要, 需要教师长时间、有意识地强化指导。
(一)开展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
在以往教学中,文言文教学大多只涉及教材内容,比较阅读也多限于课内有关联的文言文,教师很少会专门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文言文来进行比较阅读。而随着广州中考文言文考查的变化,课外文言文也成为考查的内容。为了让学生能沉着应对这种类型的题目,在日常教学方面就需要教师从观念上重视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迁移能力。
以《孙权劝学》为例,传统的单篇教学在文章主旨“学习的重要性”的学习上,主要是通过吕蒙学习前后的变化来凸显主旨,没有对相关知识点进行补充、回顾和总结。加入课外文言文《伤仲永》进行比较阅读,以吕蒙后天的学习带来的变化和方仲永先天聪慧,却因后天教育没有及时跟进造成天赋泯灭的结果,构成正反对比,学生更能明白学与不学所带来的后果。同时《孙权劝学》和《伤仲永》两篇文章在塑造人物的手法上都采取语言描写与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人物间的对话,以及他人对主人公的评价与看法来达到塑造人物的目的,两篇文章进行比较阅读,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两种方法的理解。此外,除了选取《伤仲永》作为对比,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引入相关名人名言,巩固学习效果的作用。
课内与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可以从主题比较入手,也可以从文体比较入手,还可以从字词、句式的比较入手。通过这样的强化训练,让学生主动去质疑解难,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又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也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
(二)开展“1+X”文言文群文阅读
所谓“1+X”文言文群文阅读,即指以教材内篇目的学习为基础,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为目标,以课本议题的有效延伸为主要路径,对多文本加以整合的文言文群文阅读方式。“X”与“1”可以是平行的,也可以是对“1”的补充或解释说明。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文本阅读过程中求同比异,自主进行阅读、思考、表达、倾听等实践,阅读的积极性也会大幅度地提高。比如,将七年级下册《爱莲说》与李渔的《闲情偶记》中的《芙蕖》《李》以及黄庭坚的《兰为国香》这几篇短文组合成群文,进行以“花木之美”為议题的群文阅读,从不同角度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托物言志”写作手法的效果。又比如,将九年级《送东阳马生序》与张之洞的《复儿子书》以及袁枚的《黄生借书说》整合在一起,进行议题为“论学励志的殷殷教诲”的群文阅读。
可以说,“1+X”文言文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型阅读教学方法,让阅读教学内容从单文本走向了多文本,在学生在比较、辨析、归纳中习得某一类文体的阅读策略,从“读懂一篇”走向“读通一类”。在一定时间内能够有效增加学生阅读的广度与深度,也有助于学生习得快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提升文言文迁移能力。
三、方法指导,序列检测
学生文言文读得怎么样,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能力如何,最终还是要体现在考试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得分上。因此教师还需要加强学生在应考答题的方法指导,提升学生得分率,并通过有效的检测与反馈,强化对知识的实践和应用,达成目标。
(一)方法指导,精准答题
中考课外文言文一般都会考查解词和翻译。学生在积累相当量的文言词汇后,教师还需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做到更精准地解词和翻译。首先要掌握翻译基本原则即“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以及翻译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心中有了句式和重要字词后, 做题时能按照对字词留、删、换和对句式调、补、变的方法去翻译,不能机械地把句式和字词排列起来死记硬背,而要结合一定的语境去判断。
除了解词和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通常还会考查文本理解。例如2020年广州市中考题就有题目:“根据文段,简要概括李广是怎样的人。”笔者曾就课外文言文理解题通过公开课《广州市中考课外文言文之理解题指导课》进行了探究。指导学生在答题时候要掌握几个“紧扣”:紧扣“题意”,切忌答非所问;紧扣“语境”,做到一切从文本出发,切忌主观臆断;紧扣“主旨”,明确一切为主旨服务,切忌离题万里。同时指导学生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策略,例如,评价人物性格的解题策略为概括事件个性,语言描写露性情,察言观色评性格。又例如,概述事情的解题策略为概括事件,理清前因后果,明确思路,筛选关键词语。让学生有章可循,精准答题。
(二)序列检测,有效反馈
方法的掌握与运用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落实检测反馈,进行序列化检测才能有效提升。笔者所在的备课组每学期都会按照中考题型,出若干份的小测卷,形成序列化的套题。一份小测卷就是一套中考课外文言文题,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完成,并让学生按照答案进行互相批改,加深印象。同时每位学生人手一本课外文言文错题贴本,将小测卷贴在本子上并对错误进行更正并总结错因。课外文言文错题贴本,不仅可以让学生经常复习,避免同样的错误,提高了答对率,也可以定期收上来让笔者及时掌握学生的答题情况,给予他们更具针对性的反馈与指导。此外,笔者还会定期开展专题检测考试,让学生在考试中强化、反馈与提升。
以上是笔者近几年就广州市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与答题策略进行的初步探究,希望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外文言文的得分,从而全面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语文学业质量评价标准[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
[2]李玉梅.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J].中学语文,2020(24).
[3]李松林.“部编本”初中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20.
[4]陈湘静.初中文言文比较教学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20.
[5]纪俊锋.浅析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J].新智慧,2019(26).
[6]周碧娴.提升初中生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具体方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