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鹏
【内容摘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明确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不单单是为了促使初中生掌握更多的有关道德与法治方面知识,同时还需要对初中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人生观、价值观等进行科学的引导,以此促使初中生身心健康的成长与发展。因此,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注重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从而达到更加高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笔者针对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希望有助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初中 道德与法治 实效性 提升途径
虽然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受重视。但是目前依然有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未能够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时效性引起足够的重视,依然在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不仅难以有效地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很难充分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重要的育人作用。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并不断的对其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此有效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
一、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较为滞后
在现阶段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采用的依然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直接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详细的讲解给初中生。而初中生则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显然这种单一、滞后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初中生感觉道德与法治教学既枯燥又乏味,课堂教学氛围也是死气沉沉。长时间下来,很容易影响初中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参与度明显下降,自然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最终造成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较差。
2.缺乏对教材中内容的拓展
相对于初中教学体系中的其他学科知识来说,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知识内容要相对枯燥、无趣一些。如果教师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前,不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知识,不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仅仅是照本宣科地对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那么很容易影响到初中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实际中,确实有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仅局限于教材,并未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拓展,这样不仅阻碍着初中生视野和知识面的拓宽,同时还很难给初中生带来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和感受,自然教学的实效性较低。
二、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1.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
与小学阶段的学生相比,初中生对待事物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想法,并且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与高中生相比,其不管是思维能力还是自制能力都还尚未发展成熟。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根据教学内容为初中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此促使初中生获得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加深初中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进而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讲《爱在家人间》一课时,知道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初中生可以正确的认知亲情,感知到家人的爱,并学会珍惜和感恩。教师可以根据部分初中生家长整天忙于工作,疏于和初中生之间交流和沟通的现象,为初中生创设这样一个生活化教学情境:小丽对经常外出打工的父母十分不理解,认为他们不爱自己,父母走的时候一转身泪流满面,随后为初中生播放父母在外打工时的艰辛。以此让初中生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促使初中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父母默默无声的爱。另外,教师还应该加强与初中生家长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完成本课时教学后,为初中生家长布置一个以“团圆”为主题的课后作业,让初中生的父母停下忙碌的脚步,一家人坐在一起好好地吃一段团圆饭,聊一聊知心话。以此进一步加深初中生对亲情的感受,从而切实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
2.通过榜样的树立,加强对初中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些知识的讲解,不管自己讲的多么细致,好像初中生的理解都不够透彻。这时教师不妨通过榜样的树立,加强对初中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在初中生中间总会有一些思想品德十分高尚的学生,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初中生学习的榜样,用初中生身边优秀的榜样去感染其行为,这样不仅可以坚定初中生的信念,同时还有助于初中生树立起良好的思想品德。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效仿能力一般都比较强,所以很容易被身边优秀的同学所感染。另外,教师在为初中生树立榜样时,自己也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好初中生学习的榜样。除了同学和教师以外,教师也可以将一些优秀的人物作为初中生学习的榜样。例如:教师在讲《积极奉献社会》一课时,可以讲述一些有关雷锋的英雄事迹,雷锋想必是每一名初中生都知道的一个优秀人物,所以初中生很容易便会认可这一学习榜样,榜样的作用便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人人争做小雷锋”的活动,促使初中生能够将雷锋的精神落实到实际生活中,贯穿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从而提高初中生的思想品德,这才是具有较高实效性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
3.充分体现初中生的主体位置
在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中,通常都是由教师主导着整个教学活动,初中生则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教学内容一般都是教材中的内容,初中生只需要背诵下来就可以,并不需要对其进行探索与思考。长时间下来,初中生就会产生很大的学习依赖性,形成学习惰性,自主學习意识和能力会越来越薄弱,显然这对初中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十分的不利。为了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在具体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体现初中生的主体位置,为其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用来进行探究和讨论,并鼓励初中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样有利于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例如:教师在讲《公民基本义务》这一部分知识内容时,可以将初中生合理的划分为若干小组,并提出问题:大家知道公民需要履行的基本义务有哪些?同时引导初中生在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随后先请一组初中生讲述本组的讨论结果,随后再要求其他得出不同结论的小组大胆的发言。
4.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初中生的知识面
若想切实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仅凭借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和篇幅有限的教材是很难实现的。这就要求教師需要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延伸和拓展,通过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初中生的知识面,让初中生可以打开自己的思维空间。教师可以在平时加强对初中生的了解,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和兴趣喜好等实际情况开展课外活动,以此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外活动的重要作用。例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讲《珍视生命》这一课时,在完成本课知识内容讲解后。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初中生开展画报大比拼活动,要求初中生以“生命”为主题自己亲自动手制作一幅画报,随后由初中生通过不记名通票的方式评选出最佳画报奖,并将优秀作品在校园的宣传栏中展出。初中生在制作画报的过程中,通常需要查阅一些相关资料。在这一过程中,不单单可以拓宽初中生的知识面,促使初中生更加深刻的认知生命,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提升。
5.注重加强对教学方法的创新
初中生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参与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实效性。而初中生的参与度则与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对自身的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与分析,以此发现自身以往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加以改进解决。以往初中生之所以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不起学习的兴趣,通常是因为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较为枯燥,仅仅是将涉及的知识灌输给初中生,一方面没有考虑到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对教学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未充分体现初中生的主体位置,初中生的主体意识较为薄弱,对于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很多时候都处于这耳朵听,那耳朵冒的情况。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初中生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方式与方法进行创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后,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对于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说,其适应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也有所不同。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注重加强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并非是仅仅完成一次创新就可以,而是需要坚持不懈,以此不断的优化和完善,持续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保证教学的实效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对各种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分析,从而更加科学、合理的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对初中生良好思想品德和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从现阶段初中道德与法治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依然存在着教学方式较为滞后、教学内容局限教材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提升,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积极的创新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初中生的主体位置,从而达到更加理想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桂芳.无形的“云”+有型的“端”助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质增效[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10):43-44.
[2]谭敏.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问题与应对策略[J].考试周刊,2020(84):147-148.
[3]毛希妍.浅谈利用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9):84.
[4]肖丽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0(28):21-23.
[5]杜佶真.“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12.
(作者单位:重庆市北碚田家炳中学)